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网络环境与图书馆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信息网络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网络,从而使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
网络环境提供了图书馆拓展信息服务的广阔空间,如通过电子文献传递来提供图书馆资源、开展馆际互借、接受和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可以从大量联机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论坛和电子布告栏中寻找、收集适用的信息,再利用网络为用户服务,也可在自己的系统上建立电子公告牌,收集发布各类公共信息,使图书馆成为社区或校园信息发布场所。网络环境还给图书馆提供了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文献采访、基于中央书目数据库的共享编目、基于OPAC检索的流通服务以及基于数据通信的其他各种信息服务。
二、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且使信息资源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现在,人们从网上存取的信息,虽然不同于馆藏资源具有“所有权”的属性,但它如同馆藏资源一样具有可资利用的属性。对读者来说,需要获得的某一信息,无论是图书馆收藏的,还是通过网络存取而获得的,信息本身的质量并没有区别。只要信息方便存取,易于获得,读者就无须顾及这些信息存放的位置离自己有多远。因此,对图书馆来说,网上资源与馆藏资源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而且,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存取便捷,因而将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
2. 对馆藏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图书馆传统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获取文献。文献入藏后,图书馆便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情况就不一样了。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的电子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信息的获得,则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权、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方式。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需要新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3. 对图书馆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馆藏建设,而对馆藏质量的评价,则主要围绕馆藏的数量、结构、重点、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对象就是馆藏文献本身。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质量评价就不能仅以本馆的实际收藏为评价对象,还要看其在网络上获得全世界信息资源的能力。因为用户更加期待的是图书馆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信息服务,而不在于沧海一粟般的一馆之藏。根据这样的评价标准,馆藏质量将被检索质量取代。这里,检索质量是指能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评价的对象是文献(信息)的提供率。
4. 对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的影响。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分工协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为当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转化为电子文献并能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其他图书馆相同的藏书再加工、上网,就成为多余的。网络环境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图书馆能相互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网上信息资源的全面、充足和系统,减少冗余和浪费,客观上就要求各图书馆必须摒弃自给自足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将自己纳入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网络中,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需要去收集、加工文献资料,使各图书馆上网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避免雷同,从而建立起功能较强的信息资源社会保障模式。
三、网络环境中图书馆藏书发展对策
1. 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随着网络的扩展,许多图书馆正在改变传统单一的馆藏模式,变静态的收藏为动态收藏加网上信息存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这一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要不同,在安排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的比重方面也应该有所区别。各类型图书馆都要从实际出发,在认真研究本馆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的比例,从而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佳配置。
2. 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和分工协调。在网络环境中,各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重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各图书馆上网的文献资源具有各自的特色,互不雷同,网络才真正是资源丰富的宝库。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彻底转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模式,加强在馆藏发展中的分工协调,使各馆致力于馆藏特色化建设。
3. 加大和优化对馆藏发展的投入。经费短缺仍然是许多图书馆藏书发展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各类型图书馆都出现了文献收藏量持续下滑的严峻局面,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提供传统文献信息服务能力,而且会削弱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大和优化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要根据用户要求、书刊的利用率以及相关工具书确定哪些文献是应该订购的,哪些是应该而且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的,从而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4. 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藏书发展,不仅是采访部门的工作,还涉及图书馆众多的部门。为此,图书馆必须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吸收其他专业领域人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人员等方法,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改善群体知识结构,以适应网络环境下藏书发展工作的需要。(和龙市图书馆)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信息网络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网络,从而使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
网络环境提供了图书馆拓展信息服务的广阔空间,如通过电子文献传递来提供图书馆资源、开展馆际互借、接受和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可以从大量联机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论坛和电子布告栏中寻找、收集适用的信息,再利用网络为用户服务,也可在自己的系统上建立电子公告牌,收集发布各类公共信息,使图书馆成为社区或校园信息发布场所。网络环境还给图书馆提供了基于电子数据交换的文献采访、基于中央书目数据库的共享编目、基于OPAC检索的流通服务以及基于数据通信的其他各种信息服务。
二、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国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且使信息资源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现在,人们从网上存取的信息,虽然不同于馆藏资源具有“所有权”的属性,但它如同馆藏资源一样具有可资利用的属性。对读者来说,需要获得的某一信息,无论是图书馆收藏的,还是通过网络存取而获得的,信息本身的质量并没有区别。只要信息方便存取,易于获得,读者就无须顾及这些信息存放的位置离自己有多远。因此,对图书馆来说,网上资源与馆藏资源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而且,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存取便捷,因而将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基础。
2. 对馆藏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图书馆传统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购买、交换、接受捐赠等途径获取文献。文献入藏后,图书馆便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然而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情况就不一样了。图书馆通过网络获取的电子信息,往往不是信息资源的本体,而是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信息的获得,则有购入、入网、联机使用权、租用、交换和免费等多种方式。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需要新的技术、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3. 对图书馆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馆藏建设,而对馆藏质量的评价,则主要围绕馆藏的数量、结构、重点、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的对象就是馆藏文献本身。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质量评价就不能仅以本馆的实际收藏为评价对象,还要看其在网络上获得全世界信息资源的能力。因为用户更加期待的是图书馆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信息服务,而不在于沧海一粟般的一馆之藏。根据这样的评价标准,馆藏质量将被检索质量取代。这里,检索质量是指能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评价的对象是文献(信息)的提供率。
4. 对信息资源保障模式的影响。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分工协调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为当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转化为电子文献并能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其他图书馆相同的藏书再加工、上网,就成为多余的。网络环境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图书馆能相互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保证网上信息资源的全面、充足和系统,减少冗余和浪费,客观上就要求各图书馆必须摒弃自给自足的信息资源保障模式,将自己纳入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网络中,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需要去收集、加工文献资料,使各图书馆上网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避免雷同,从而建立起功能较强的信息资源社会保障模式。
三、网络环境中图书馆藏书发展对策
1. 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随着网络的扩展,许多图书馆正在改变传统单一的馆藏模式,变静态的收藏为动态收藏加网上信息存取的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这一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各类型图书馆的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的需要不同,在安排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的比重方面也应该有所区别。各类型图书馆都要从实际出发,在认真研究本馆服务任务和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的比例,从而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佳配置。
2. 加强馆藏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和分工协调。在网络环境中,各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重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各图书馆上网的文献资源具有各自的特色,互不雷同,网络才真正是资源丰富的宝库。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彻底转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模式,加强在馆藏发展中的分工协调,使各馆致力于馆藏特色化建设。
3. 加大和优化对馆藏发展的投入。经费短缺仍然是许多图书馆藏书发展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各类型图书馆都出现了文献收藏量持续下滑的严峻局面,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提供传统文献信息服务能力,而且会削弱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大和优化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要根据用户要求、书刊的利用率以及相关工具书确定哪些文献是应该订购的,哪些是应该而且可以从网络上获取的,从而使有限的经费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4. 努力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藏书发展,不仅是采访部门的工作,还涉及图书馆众多的部门。为此,图书馆必须通过培训、继续教育、吸收其他专业领域人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人员等方法,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改善群体知识结构,以适应网络环境下藏书发展工作的需要。(和龙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