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粒棘球绦虫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表达与活性检测

来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细粒棘球绦虫果糖二磷酸醛缩酶(EgFBPA)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表达、纯化,获得活性蛋白. 方法 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EgFBPA的拓扑结构、生物学以及免疫功能特征;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HandⅢ对重组质粒FBPA/P-blue酶切FBPA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0a,筛选重组克隆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BL21(DE3)感受态细菌,用异丙基-β-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Ni NTA柱纯化重组蛋白,并建立酶反应体系,通过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变化测定重组蛋白EgFBPA的酶催化活性. 结果 EgFBPA基因全长1 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软件分析其等电点(pI)为8.34,分子质量单位为39.8035 ku.亚细胞定位分析该蛋白为无信号肽的细胞质蛋白,属于稳定蛋白;结构域和保守功能域的预测,FBPAI的激活位点为VYLEGTLIKPN(222aa 232aa),并含有TIMβ3/α筒状结构(6aa-346aa),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环状结构居多,无跨膜区,有10种类型的活性位点.经PCR、双酶切和测序证实pET30a(+)-Eg-FBPA构建成功.SDS-PAGE检测重组质粒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与预期相符,且具有可溶性;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为(0.50±0.02)mg/ml.酶活性检测Ni NTA柱纯化后的FBPA具有良好的酶促活性,且存在量效关系. 结论 生物信息学预测EgFBPA可能是潜在的药物靶点.重组质粒Pet30a(+)-FBPA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具有酶促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药物靶点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从包裹体形成的矿物学机理的角度,分析了确定沉积岩包裹体序次及其油气充注期次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成岩自生矿物是确定沉积岩包裹体序次
本文通过初步地震、地球化学勘探等项工作,发现了具有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标志的BSR带和甲烷高含量异常区,显示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良好前景.
目的了解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雌性成虫外部形态结构。方法采用直接镜检法(directicopy)从黄芪(Radix Astragali)饮片中分离嗜卷书虱,用生理盐水温和洗涤,用2
电离辐射剂量计的校准在辐射防护剂量评价中具有重要地位.热释光剂量计(TLD)及其测量系统是用于电离辐射监测的手段之一.虽然目前对热释光材料发光机理有些争论,但是,电离辐射照射的TLD经测量系统加热后,其发光量与照射量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是TLD能够用于电离辐射测量的基本原理.从这一原理可知,TLD测量方法是一种相对测量.因而,对TLD测量值的正确解读,取决于对它的校准。
<正> 南海北部湾盆地的石炭系具有生物礁油气藏,其地质背景与盆地周缘地质密切相关。北部湾周边的广西南部和越南东北沿海的古生代地层出露良好,陆地的地质研究可能对海域的
会议
目的构建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EgMKK1)及其下游成员ERK、P38酵母双杂交载体,并检测融合蛋白对酵母菌生长的毒性作用及自激活活性
本文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烃源岩总体上可区分为海相源岩和陆相源岩.主要烃源岩层系包括海相寒武系-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和陆相三叠-侏罗系,构成了前陆区和台盆区两大油气系
会议
目的比较疟疾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疟疾标本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用吉氏染色镜检、巢氏PCR和序列分析方法对2012年河南省收集的165份疟疾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方法及结果进行
本文对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层序地层学及礁、滩相隐蔽圈闭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塔中地区位于阿瓦提一满加尔坳馅和西南坳馅两个主要生油气带之间,油气源极为丰富。在其上部为上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临床分离株热休克蛋白60基因编码区序列特征. 方法 对分离自我国不同地区、患有不同胃肠疾病患者的63株Hp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