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shao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依据
  
  公平,历来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它是维系良好合作的重要前提,是社会的稳定器。因此,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二目《维护社会公平》的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倡更加注重公平的今天,就显得尤其重要。学习它,对我们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自然延伸和合理提升,又是本册书的落脚点,对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
  
  二、设计思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而八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不强,心理不成熟,情绪极不稳定,易于冲动,部分学生对公平问题认识模糊,不能客观认识、处理对自己"不公平"的事件,在"合作"的认识上也存在偏差,导致不会合作。根据教材和学情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改"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应当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与点拔指导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展示课件,开展分组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重点,层层深入地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感知政治知识,学会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组织、引导、点拔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和关于公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四、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公平的相对性,这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于由于初中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两极思维:认为要么是公平,要么就是不公平,难以理解在公平与不公平之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中间状态。
  理解公平合作也就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即树立公平合作意识。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公平互惠的,没有这种社会公平,不仅个人的发展得不到保障,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社会生活中不公平事件的相关案例;(2)了解学生对公平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程度;(3)课件准备。
  学生准备:(1)课前查阅有关的相关资料:公平的概念,有关公平的名言警句等。(2)搜集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的事例,并在预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不公平事件的处理意见。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各抒已见
  [课件展示]某校两学生打架,所犯错误相同,性质一样,但处理结果却很不一样。一人受到公开处分,一个则被私下警告不可再犯,原因在于后者的父亲是该校的教师。
  教师:你认为学校的这一做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独自思考,发表各自见解,认识到学校在此问题处理上是不公平的。
  教师:很显然学校的这种处理方式是不公平的。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努力做到维护社会公平。(板书:维护社会公平)
  (二)合作探究 理解新知
  1、探寻历史 理解公平
  [课件展示]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公平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公平观:
  ※不患寡而患不均
  ※均贫富,等贵贱
  ※人生而平等
  ※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
  教师:你还能说说中外古今的一些公平观吗?从中你能寻找到有关公平观念发展的轨迹吗?
  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公平观的资料,引导学生探寻历史轨迹,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历史知识,由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让其明白:公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七嘴八舌]从历史过度到现实,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七嘴八舌"身边不公平现象大家谈和一组不公平现象的对比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求知。其目的让学生明确: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板书:社会有不公平 公平是相对的)。
  2、合作探究 明确做法
  教师:前面已经了解了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公平是相对的,那么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呢?
  [课件展示]以《千手观音》剧照和邰丽华的人生经历创设情景。
  学生思考讨论:命运对邰丽华显然是不公平的,她是如何对待的?(明确: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合作探究] 结合教材P103、P104中"不公平"现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不公平"事,指导学生开展"理智面对不公平"的活动。这个活动以分组的形式开展,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结合知、情、意、行看待处理问题,自觉培养对待不公平问题的理智感,由此过度到下一内容"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学习。
  3、情景探究 树立意识
  这一内容分两个环节来学习。
  [课件展示]以flash动画歌曲《三个和尚》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讨论:①为什么一个和尚不愁水吃?②为什么两个和尚还能合作?③为什么有了三个和尚反而没水吃了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三个和尚才会有水喝呢?思考讨论的步骤:第一步先个人思考,第二步:小组内交流,完善方案,第三步:小组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通过这样一个层层深入的思考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这样,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社会才能和谐运转。(板书:公平合作)。
   [探究活动]教材P106"排演历史剧后的打分"
  活动中要指导学生认真认真材料和理解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给分?启发学生为小亮和小王提出几条善意的建议,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绝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贡献。(板书:追求社会公平)。
  (三)、扩展情景 巩固提高
  该环节设置了"想一想"、"合理想象"、"案例分析"3个情景。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运用本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想一想:瞎子和跛子住在集体宿舍楼里,瞎子说:"跛子是天然的舞蹈家,左摇右摆。"跛子说:"你是夜里蝙蝠,靠耳朵定位。"二人在生活中多有摩擦。一天,楼里着火二人被困在楼上,跛子走路速度无法脱离困境,瞎子找不到安全通路。可二人最后都脱离困境。试问他们是怎样脱险的?
  合理想象: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分的 。请大家进行合理想象,接下来这七个人之间在粥的分配问题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故事?
  案例分析:甲、乙、丙、丁四人分别按照约定的投资比例合伙开了一家运输公司,起先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利颇丰。后来,甲认为自己联系的业务最多,管理水平最高。强行要求其他三人都应该服从他的安排,公司的利润也由他分配,有时还悄悄地把部分利润转到自己的帐户,并自作主张把仅有的一辆运输车出借,导致公司长期无法经营。为此,乙、丙、丁三人要求甲承担责任,甲不同意。后来几经协商,四人终于达成一个协议。分组讨论:①你认为甲的哪些行为违反了公平原则?②你认为该协议主要应规定哪些内容?(提示:可以从甲、乙、丙、丁四人的权利义务进行思考)③假如你是甲的朋友,将从哪几个方面劝说他?
  (四)、社会实践活动
  [师生沙龙]在班级管理方面,哪些做法和现象是公平的,哪些方面是不公平的,应该如何加以改进。
  
  七、板书设计
  


  该板书设计一目了然,逻辑性强,充分展示了本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直观、系统化。
  
  八、教学反思
  
  本课当中的难点问题较多,为了突破难点,对本目的设计,始终努力贯彻这样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认知发展为主线、情意发展为内容、学生活动为呈现形式,运用多媒体与学科整合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其在活动中思考、探究、发展。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争论、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最终对本课难点问题形成了完整而确切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 要:双线教学法是根据教学整体属性和教育心理学原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正确处理好双线关系,可促进新旧知识融汇贯通,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双线教学;方法初探    双线教学法是根据教学整体属性和教育心理学原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一条教学副线,把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分划,使之在教学中得以加强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
期刊
摘要:厌学实质上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由于学习动机的逐渐弱化甚至消失而导致的心理状态,针对厌学心理形成机制中的若干环节提出了控制策略。  关键词:厌学;形成机制;控制策略     一、厌学的含义及其特征    在多年英语教学过程中,碰到有一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浓,或有厌学倾向。厌学即厌倦学习,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原因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对学习活动感到困倦甚至厌烦,针对学习活动缺乏动
期刊
机载弹药经历了近10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以精确制导弹药为代表,各种弹药种类齐全的主战武器系列。制导炸弹以其较高的命中率,突出的作战效能,已逐渐成为机载弹药中的主力之一。  制导炸弹用于实战始于越南战争,在以后的几次局部战争中,制导炸弹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了的制导炸弹,取得了突出的作战效果。    一、国外制
期刊
Introduction  in our college schools, 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working hard at English, Because English is a required foreign language in their courses, and it is also a basic subject. The students mu
期刊
摘 要: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与情景性。这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组织者",唤起学生经验背景,改变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与重现学习情景。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教学    从桑代克提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理论到现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有大量的教师还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下受益,思考着学习的几个阶段并依此
期刊
摘 要:论文阐述了更新军队人才资源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军人才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竞争择优的军事人才资源选拔使用机制和建立开放灵活的军事人才资源流动机制的思路。  关键词:军事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探讨    我军正处于向信息化模式转型的新时期,人才是现代战争的决定因素之一。加强军事人才资源建设,探讨人才资源配置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潜在能动性,对于实现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
期刊
1953年,美国哈佛大学询问当年的毕业生是否对未来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是否有着达成目标的详细计划,当时只得到不到3%学生的肯定答复。20年后,哈佛大学再次访问当年接受调查的学生,发现有着明确目标及计划的学生,其事业成就、快乐及幸福程度上都高于其他人,其财富总和还大于另外97%学生的财富总和。一个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成就辉煌的人生,一个班级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更需要有一个共同目标:目标是一种
期刊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工作,其实施主渠道是课堂,但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模式单一,重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比较严重;还有一些课堂不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讲课,重要定理、公式、法则等新知的推导留给学生思考、想象、探索和发现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体验、交流和表现的机会;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也有不少教师随意拔高要求,讲得过多过难等等。这些问
期刊
新"课标"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实验与推广,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前景和施展空间,如何搞好语文实践活动课更是摆在我们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和众多的困惑,我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尝试和探索,对它有了一些思考。  语文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动手制作、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的课程,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