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政局的恶性循环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曾获前政府提拔的主审法官“应原告律师要求”退出审理,4月13日重开庭审的穆巴拉克案再被延期。此刻,开罗解放广场上的安营扎寨者仍未退去,只不过他们声讨的不再是85岁的前总统穆巴拉克,而是61岁的现任总统穆尔西和他身后的穆斯林兄弟会。
  自去年12月穆尔西强推“夹带私货”的新宪法公投并宣布高票通过以来,埃及的抗议示威就缠上了这位自诩调停巴以冲突有功的民选总统,致其民望急挫,坐立难安。穆兄会虽与军方达成权力共享安排,但动荡形势令经济凋敝,与经济唇齿相依的军方恐不会一味忍耐。军方出手,无论镇暴还是政变,都将倒推埃及政治进程。埃及,还有别的选择吗?

新宪法加剧民怨


  去年12月26日生效的埃及新宪法,为之前一年穆兄会与军方势力的博弈暂时画上了省略号;其结果不但没能呈现两大势力争权、间接推动民主进程的态势,反而以闭门政治的形式促成了穆兄会局部让步,军队默许穆兄会权威,各自划分领地而联手执政的局面。
  抗议者的怒火并不难理解。整部新宪法不仅有意打压了占全国人口10%的基督徒与极少数犹太教徒的基本权利,同时忽略了比较温和的世俗派的诉求。利比亚首个民主政党“利比亚民主党”的党魁艾哈迈德·沙巴尼对《南风窗》特约记者表示:“利比亚前独裁者卡扎菲在1969年上台后,等待了8年之久,才敢于通过改宪而一举揽取利比亚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但这一次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仅仅等待了5个月,便迫不及待地推行其新宪法,巩固其刚刚到手的权力。”
穆兄会与亲手推翻穆巴拉克的热血革命者不同,并不坚持要求军队交出政权。

  埃及新宪法还明显增强了军人集团的权限。依据新宪法,总统在任命国防部长时,必须从现有的军队最高指挥官中挑选,这意味着军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自行决定国防部长的人选。新宪法同时规定,军费的规划必须由国家防务委员会执行,而该委员会超过半数的委员则是军队高官,也就是说军费的规划权也落在了军队自己手中。最后,新宪法还规定埃及公民如果出现“伤及军队权益”的行为,受军队掌控的军事法庭将有权对该公民直接启动审判;而宪法对“伤及军队权益”本身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意味着军方可以相对自由地压制民间力量。针对民众抗议,新防长阿卜杜勒·赛西今年1月曾公开表示,“连续抗议可能导致国家崩溃”,并指示军队加大力度镇压反对穆兄会的抗议民众。这也证实了穆斯林兄弟会与军方的权力共享模式正日趋成熟。
  事实上,穆兄会起草的新宪法赋予军队的权力之大,已很难被解读为是一种单向“拉拢”行为。穆兄会及总统穆尔西之所以在一年前可以顺利参选,固然因为穆兄会确有掌舵埃及政坛的潜力,更重要的则是因为穆兄会与亲手推翻穆巴拉克的热血革命者不同,并不坚持要求军队交出政权,甚至可以允许军队低调保留国家大权。这两点政治特质,导致以军方人物为首的原埃及统治集团不但一改几十年来大力封杀穆兄会的常态,反而支持穆兄会参加国会与总统大选,甚至主动打压敢于反对穆兄会新政权的其他民间力量;乃至有部分西方学者相信,穆兄会是埃及军队推到聚光灯前的“傀儡”。
“利比亚前独裁者卡扎菲在1969年上台后,等待了8年之久,才敢于通过改宪而一举揽取利比亚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但这一次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仅仅等待了5个月,便迫不及待地推行其伊斯兰宪法,巩固其刚刚到手的权力。”

沿用旧国家机器


  除去穆兄会与军队联手执政的模式让民众感到革命果实遭到窃取以外,诸多其他穆巴拉克时代的国家机器几乎完好无损地得到保存,是激励民众不断走上街头的另一大因素。
  因对内非法监控和严刑拷打而臭名昭著的前埃及国家安全调查局,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国土安全局,除去总部大门上高悬的门匾以外,该机构的近40万特工几乎清一色得到了保留。尽管国土安全局的前身曾残酷打压穆兄会,可穆兄会在夺取国家大权之后,不但对这一历史敌人“既往不咎”,反而利用该机构镇压现在敢于反对自己的民众;因去年塞得港足球暴乱被捕的数十人中,21名普通民众被判绞刑,9人被判15年有期徒刑,而7名被捕的警察却以“无罪”堂而皇之地走出法院大门;曾在穆巴拉克时代的内政部担任要职的诸多政府官员,在所谓的“被迫辞职”之后,纷纷在其它部委重新粉墨登场,继续领取着与原先福利相当甚至更为可观的薪酬。所有这一切,都令热望改变的埃及民众愤怒不已。
  今年3月,当示威者聚拢在开罗的穆兄会总部四周,试图对穆兄会领导层近距离直接施压时,穆兄会的会员挥舞起铁链,对示威者一阵迎头痛击;军队随即介入,枪声响起,示威者的鲜血再一次涤荡。数日后,穆尔西总统在媒体面前对此事回应道:“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卫国家。”
  当前,对埃及革命“业已成功”、埃及民主“不可逆转”的一切断言都还为时尚早。埃及的“伊斯兰民主”将在未来数年内继续以抗议、横幅、鲜血与子弹的面孔昭示世人。
链接
穆巴拉克案一波三折
2012年6月2日,就穆巴拉克被控下令武力镇压示威者一案,开罗刑事法庭判处穆巴拉克终身监禁。今年1月,埃及最高上诉法院接受上诉,宣布将重审此案。
埃及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某项罪名定罪前,最多可被拘押两年。到今年4月12日为止,穆巴拉克被拘押已满两年。但由于穆巴拉克另外还受到腐败和非法牟利等指控,埃及总检察长宣布对其临时监禁期再延长15天(按照法律,最多可再延长30天)。
由于4月13日镇压案主审法官当庭辞职,该案不得不延期到5月11日再审。4月15日,开罗上诉法庭作出裁决,穆巴拉克虽然在镇压案中可获保释出狱,但在其所涉欺诈案调查结束前,仍对其予以拘留。实际上,即使穆巴拉克临时监禁期满,其获保释出狱的可能性也较小,因为这可能使埃及政局再掀波澜。

对经济束手无策


  穆兄会在对前埃及军队、警察、特务系统和司法机关,乃至整个穆巴拉克时代的统治阶级进行公开拉拢的同时,面对窘迫的经济局面却束手无策,亦是导致当前埃及“二次革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北非干旱地质国家,一向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埃及,当前的全国大麦库存已不足支持其需求85天;这一数据在3月初时还是89天,在2月中旬时仍为95天,而在动荡之前曾多年保持在180天的稳定水准。伴随高达8.21%的通货膨胀率及埃及英镑在国际货币市场的连续贬值,如果当前的经济颓势不能得到奇迹般的逆转,一年后的此时此刻,埃及将面临全国性的饥荒威胁。
  民众因经济因素走上街头,而连续的示威与抗议则成了海外投资大规模撤出,国家经济进一步陷入窘境的助推器。更加艰难的经济导致更多的人选择暴力,更深的动荡则将经济推向崩溃边缘。当前的埃及已经陷入了后动荡时代的恶性循环,不但原统治阶级及其附属的各种利益集团“红旗不倒”,埃及人民反而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挖下了一个巨大的坟墓。正如英国传奇政治作家乔治·奥威尔所预言的:“如果你想知道未来如何,只需想象一双皮靴踩在人民的脸上,直至永恒。”皮靴的主人一再更替,人民则仍然趴倒在地。
  穆兄会一方面对国内原统治阶级过度让步,另一方面在经济上施政不力,虽然暂时依靠在野时期的民间基础,以及对原埃及军警特系统的政治献媚而一时获得政权,但其权力根基能否长期稳固,仍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一旦暂时退居幕后的军人集团对穆兄会的维稳能力失去信心,打算“另立阿斗”,届时的埃及政坛又将如何?
其他文献
8月7日,前红色高棉领导人农谢和乔森潘被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以下简称“审红庭”)判定犯下了反人类罪。农谢的辩护律师质疑审红庭的公正性,认为这只是一个没有保障被告权利的“样板”审判。  事实上,早在200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曾“由于担心无法保证该法庭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一度撤销对成立特别法庭的支持。审红庭的背后,是柬埔寨与联合国之间长达7年的拉锯式谈判。柬埔寨的烦恼  拉锯的起点在1997
《法治是什么》  李贵连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法史学者常以“法制”和“法治”诠释两种大相径庭的法律生态:前者侧重于“刀制”,强化法律的强制性和工具性,诸如打击犯罪、严打,以期待“以刑去刑”的法律效果;后者则强调“水治”,更注重法律的柔性和常态化,最典型的莫过于保障人权、程序正义,以实现向现代法治文明的转轨。纲举目张,“法制”概括中华法系为主轴的专制社会(按照马克思主义史观,
让人沮丧的不是制度进步的艰难,而是歧视与偏见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在记者接触的各类家长中,权贵歧视平民,普通市民歧视外地人,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外地人为伍,有钱的外地人歧视那些引车贩浆人的后代,害怕他们把自己孩子带坏。    6月是中国的高考时节,每年这个季节也都是章冬翠最揪心的时候,从1985年开始,她举家从浙江温州农村搬来北京已经25年了,她自己早已适应了没有户口的北京生活。但她的女儿、15岁的丁
正发党一党独大后,越发自信满满,忽视了部分民众的声音。  缘起伊斯坦布尔地方政府“强拆”盖齐公园风波的土耳其民众示威风暴,在持续3周后已造成至少5人死亡,7000多人受伤。这波街头示威也是正发党在土耳其执政11年来最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被埃尔多安总理认为是“极端分子”和“境外势力”在背后煽动。对于反对党首脑巴赫切利认为“总理的授权已经到期,必须提前大选”,正发党副主席切利克断然否认。在警方将示威者驱
以赛亚·伯林(1909~1997)是20世纪的参与者、见证者与反省者。  汉娜·阿伦特面对现代世界的过度私人化,特别呼吁一种共同世界的存续,在她的理解与想象之中,这个“共同世界是一个我们出生时进入、死亡时离开的地方,它超出我们的生命时间,同时向过去和未来开放;它是在我们来之前就在那儿,在我们短暂停留之后还继续存在下去的地方……是我们与前人和后代共同拥有的东西。但是这样一个公共世界,只有在公开显现的
从19世纪最后20年到1940年代,是欧美国家展开福利竞赛的年代。  当时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最先于1880年代推动年金制度和失业保险,接着英国的劳合·乔治(David Lloyd George)首相于1909年推动“人民的预算”,提高了富人税,兴办了老人年金、工人的失业保险和穷人的医疗健保。而在美国,小罗斯福总统于20世纪第一个10年推动反托拉斯,削弱富人独占的权力,1930年代的新政,则为年金
若不是委内瑞拉的“小岛抵债”传言和墨西哥的“取消高铁中标”风波让中国网友一惊一乍,拉丁美洲过去的一年对许多人而言就只剩下了巴西世界杯狂欢。戏剧性的是,巴西虽在半决赛踢出1比7的“国耻”纪录,但总统迪尔玛·罗塞夫获益于主要竞争对手爱德华多·坎波斯8月意外坠机身亡,在10月赢得连任;而阿根廷虽在拉美球队中名列前茅却在赛后再次成为主权债务违约者。  拉美作为拥有5.9亿人口、5.8万亿美元GDP的庞大市
近年来,官员公开道歉逐渐多了起来。中国的官员并不是不习惯道歉,事实上所有的中国人都习惯于道歉,因为我们从小就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之下学会了“写检讨”,这项技巧将会伴随我们一生。只不过“检讨”一般是对上道歉,是传达一种顺从、谦卑和温驯,是对自己卑微地位的进一步确认,而不是表达诚意—不是让受伤害者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使双方站到同一个平面上。  中国的官员也不是不会向下道歉。“文革”中大批的官员被批斗,被迫
奥巴马的初两年还处于理想主义的状态,强调多元、尊重,两年后语调回归到小布什的普世价值,反对“没有自由的发展模式”;在盟友侧重点上,也在考虑利益的同时注重符合美国价值,说明奥巴马在外交上转向现实主义。    11月23日朝鲜人民军与韩军的相互炮击,造成在延坪岛举行护国军演的韩军陆战队员两死多伤。正在东亚访问的美国总统朝鲜问题特使博斯沃思,想必会趁此机会劝说北京不要再继续援助平壤,而刚刚经受中期选举打
以前,人们热衷于研究“金融脱媒”,后来又高谈“互联网金融”,但中国经济真正要应对的问题却是“金融脱实”。当金融业只是追逐资产的膨胀和利润的倍增,而资金对实体经济毫无兴趣,企业和个人都热衷于“炒钱”之时,这个世界上对GDP增长最具推动力的金融体系无疑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刻。  官方正在试图扭转这种局面。今年初开始,中国货币政策的“官方口径”正从“适度宽松”转变到“定向宽松”,对实体经济“定向放水”成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