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湖南严禁端午赛龙舟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a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天有挂艾草、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其中,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也称“龙舟竞渡”,这项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据说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南北朝时期梁朝人宗懔所撰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由此可见,在广袤的荆楚大地,龙舟竞渡是人们纪念屈原和表达爱国情感的重要方式。
  然而,龙舟竞渡这项悠久的民俗活动,在抗战时期却遭到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的严厉禁止。据1936年6月20日《湖南通俗日报》报道,湖南省政府训令水上警察局:
  曾据湖南省会警备司令胡达呈,窃查本市居民,每逢废历端阳,举行龙舟竞渡。先期预赛,正期竞渡,百十为群,每生械斗。历年以来,曾蒙钧府出示严令,并由职部及水警局遵令制止在案。现距端节期近,又值国难严重时期,如任听其举行,府恐酿生事故。应请钧府察核,仍照往例出示严禁,兹令饬水警总局先期制止,以保公安。

  从以上训令中可以看出,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历年来被湖南当局所严禁,其原因是人群聚集常引发械斗等纠纷。以上训令除饬令湖南全省水上警察局遵办之外,还要求该局通饬各属严切宣禁,以维护各地治安。于是,该局又立刻将这项训令下达各属,令各属严格遵办,严厉查禁。
  当时,恰逢湖南国术馆馆长竺永华等人向湖南省政府呈报,准备在省垣长沙组织“划船比赛会”,省政府以“因逢国难时间,匪氛未靖,影响治安”为由,拒绝批准此项呈报。省政府批示云:“以國难严重,对于省会民众废历端节划船竞赛,拟请援例禁止,等情前来业经指令照准。值此匪氛未靖,深恐奸究潜藏,影响治安,所请拟举市民划船比赛会,着无庸议,仰即知照毋违。”
  可见,湖南当局在端午节禁止龙舟竞渡一事上的坚决态度。
  应当说,从维护治安的角度出发,湖南当局禁止在端午期间举行龙舟竞渡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要知道,虽然当时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民国,但湖南各地的封建宗族势力却依旧十分庞大,尤其是当多个宗族参与龙舟竞渡活动时,往往因为失败方不服输而酿成打架斗殴事件,且这多为群体性的械斗,极易导致命案的发生。甚至在各宗族间结下仇怨,出现每遇即斗的恶劣情形,造成地方秩序的严重失范。传统习俗由此异变为“恶习”和“陋俗”,这无疑背离了龙舟竞渡的本来意义。
  此外,龙舟竞渡本身还存在着严重的人身安全问题。例如,据《长沙县志》记载:“解放前,沿浏阳河两岸每座庙宇都有龙舟一至二艘,分河东、河西两派,历年竞赛中均引起斗殴,发生毁船和人员伤亡事故。最严重的一次是民国七年,死四人,伤者未计。”又据《娄底市志》记载:“民国十三年(1924),龙舟赛中一次淹死四人,湘乡县政府曾明令禁止。”
  可见,从维护社会治安和保障人身安全的角度来看,禁止端午龙舟竞渡存在一定的道理。
  但是,湖南当局的行政训令,显然是罔顾了广大民众的情感表达和利益需求,官府禁渡与民间竞渡之间未能找到有效的契合点。要知道,在湖南各地,龙舟竞渡可不仅是单纯的比赛和娱乐,亦承载着人们对爱国先贤的深切怀念,这项活动在长沙、岳阳等地亦有禳灾送瘟的潜在寓义,有些地方还有祭龙求雨、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永顺地区甚至含有纪念祖先的信仰意义。可见,龙舟竞渡被湖南民众寄予了诸多的情感内容,这项活动也因此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
  诚然,龙舟竞渡确实存在一定的治安隐患,但若对这项在湖南流传数千年的民俗活动采取一禁了之的办法,显然是当局的因噎废食之举。
  事实上,民众对龙舟竞渡既有参与的热情,亦有观看的乐趣。当时,湖南的沅陵地区就流传着一首民谣:“儿划头,孙划腰,胡子老爹来掌艄。”形容的是全家祖孙三代参与龙舟竞渡的盛况,这无疑反映了民众参与这项活动的高度热情。例如,1926年,参加北伐的贺龙在湖南沅陵组织龙舟竞渡,当时就有20余条龙舟参加比赛,许多邻近县的民众也纷纷慕名前来观看。
  据说,湖南的汨罗江畔也有句关于端午的俗语:“牛歇谷雨马歇社,人不歇端午惹人骂。”意思是端午是要休息的,因而自然有闲暇时间去观看龙舟竞渡。民国吴晦华编纂的《长沙一览》就记载:“各坊市造小舟,置龙头于舟首,竞渡夺标为戏,男女观者盈岸。”可见,龙舟竞渡这项民俗活动有着极为广泛的民众基础,湖南当局虽三令五申地严加禁止,但在实践中的效果却大打折扣。
  由于湖南各地的龙舟竞渡活动仍旧是屡禁不止,因竞渡而导致的集体械斗和人员伤亡依然时有发生,为此,长沙市水警当局便在1937年作出妥协,要求龙舟竞渡的组织者作出具结,保证不发生械斗。同时,该局还派出水警沿河监视,以维持治安。由此可见,龙舟竞渡这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活动,是难以用行政权力完全禁绝的。
  值得一提的是,禁止龙舟竞渡曾在多个历史时期出现过。例如,宋朝初年,龙舟竞渡便被官方明令禁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夏四月戊子,禁湖南竞渡。乾德五年(967)夏四月戊子,禁民赛神为竞渡戏。”当然,宋初的禁令不久后就被废止,龙舟竞渡亦逐渐风行。到元代,龙舟竞渡又遭到官方禁止,统治者认为龙舟竞渡是亡宋的节日风俗,“不惟有伤人命,亦恐因而聚众,不便于将来”,但民间仍然有龙舟竞渡的活动。在“文革”期间,龙舟竞渡被视为带有迷信色彩的“四旧”而遭到取缔,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慢慢恢复。
  (责任编辑:齐风)
其他文献
汉代谶纬是今文经学尤其是董仲舒公羊学神学化的产物,由于统治者的推崇,谶纬在西汉末至东汉盛极一时,对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到史学领域,
在湖南攸县,谭文贞是个传奇人物。  谭文贞,1943年5月出生于攸县桃水镇桃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解放前,谭文贞家很穷,五口之家住在“桃水观”的戏台下面。当时这里除了她家之外,观内的其他杂屋住的全是逃荒要饭的。土改时她家才分了两间房。为了维持全家生存,解放前父母在“观内”料理一些事务,做打杂工。解放后,爷爷谭开成照常在“观内”打杂,父亲谭观生每年上半年到外打零工,下半年下窑挖煤。自父亲当上农会主
期刊
闲读《千字文》,读到“雁门紫塞,鸡田赤城”,看了注释,才知紫塞是指长城。那么,长城缘何称紫塞呢?   我们先来看塞。塞是个会意兼形声字,本意是堵住器物的塞子。塞做四声读时,用以指边界上险要的地方。汉语里有许多词汇跟塞有关,像关塞、塞外、边塞等。成语里有一个塞翁失马,这个塞翁可不是指一个姓塞的老者,而是指住在关塞的老头。长城始建于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举全国之力,修缮连接秦、赵、燕三国
期刊
在野史里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皇帝吃饭,再爱的菜都不能夹第三筷子。”其实这个说法出自清代宫女回忆录《宫女谈往录》,该书记载:慈禧太后每天吃饭时,只要她朝哪个菜看一眼,太监就把哪个菜挪到慈禧近前,慈禧吃了两勺子后,太监就把菜撤掉,绝不叫慈禧吃第三勺子。以慈禧的话说,这是“老祖宗早就留下的家法”,为的是防止有人下毒。不过,《宫女谈往录》的说法只是孤证。单看清朝帝王,虽然康熙皇帝也有过“各人所不宜之物
期刊
百年前的华夏大地满目疮痍,风雨飘摇。军阀的纷争,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和侵略,使得战乱不止,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彼时的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仁人志士,他们为救亡图存而抗争,为笼罩在黑暗中的国家向何处去苦苦找寻出路。爱国:“青年是国民之一,自然应该负救国的责任”  1921年1月,23岁的周恩来赴欧洲求学3个月后,在伦敦给表兄陈式周写了一封信:  “弟之思想,在今日本未大定,且既来欧洲猎取
期刊
随着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日益临近,中国的冰雪运动空前高涨,这也使得与冰雪运动相辅相成的冰雪装备产业备受关注。近年来,全国各地均大力发展冰雪装备产业,黑龙江省作为
近年极端行为已成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阻碍,解决大学生耐挫力不良问题是改善与预防极端行为事故产生的关键。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现有大学生耐挫力干预成果进行探讨后提出:运用积极体育教学干预解决大学生耐挫力问题。研究运用建模法,构建出一个以耐挫力应激路径为依据,由干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三个板块共同构成大学生耐挫力积极体育干预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具有促进大学生耐挫力呈积极发展的作用,但仍存在进一步改进提高的发展空间。
在中華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交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外交往增加,秦汉时的人们说起天下,明显比前人广阔。  与历代相比,秦时交通结构完整,出现了秦直道、秦驰道等,且交通管理更加完善,主要特点是管理方式一致化,采用统一的法律,这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始皇、秦二世曾周游天下,论速度,秦二世更快,说明道路条件更好。  事实上,秦人祖先便以善走、善驭闻名,造父作为周穆王驭手,传说西征到了欧洲中部的华沙大
期刊
1935年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渡过天险大渡河后,根据中共中央 “向北走雪山草地,避开人烟稠密地区”的决定,昼夜突进北上。随后中央红军接连翻过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等数座大雪山。每爬一座雪山就增长一分经验,等到爬海拔5000多米的打鼓山时,已经验十足了,不但不感觉雪山险恶可怕,甚至还有心情欣赏雪景。  打鼓山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前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时任红军干部团团长的陈赓登上打鼓山顶,眺
期刊
互联网既是各方主体分享优秀资源与作品的平台,亦是各类网络版权侵权纠纷的重灾区。在平台化成为主要趋势的时代,对迎来新型角色转型与升级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置了更多的义务。传统技术背景之下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版权保护采用的事后规制模式已然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版权纠纷,应当顺应互联网时代技术革新与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对于特定版权场景下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定位,从主体类型之划分、履行义务类别之划分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保护义务的完善路径等角度出发,对其各自应承担的版权保护义务进行重新梳理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