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教授们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rer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教英语的是张思锐老师,因为他的名字“思锐”和英文里的“three”谐音,我们就私下里管他叫“张三”。这样称呼四十几岁的张sir并非不敬,相反,要是评选最受欢迎的老师,他一定是第一名。这正是鲁迅先生所言的“敬而昵之”。
  张sir的气质像极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绅士,自信,傲慢,总是面带微笑。一年四季他都穿着质地考究的长西裤,热时是衬衫,凉时是西服,皮鞋擦得干干净净。拖着破凉鞋在校园里走的事是决不会发生在他身上的。
  有着现代生活理念的张sir奉行“enjoyyoureveryday”——享受每一天。他总是对我们说,不要天天埋在图书馆里面,不要天天拿个词汇表在那儿背。到郊外玩去,看电影去,上网冲浪去,takeeasy,放轻松一点。
  别的老师都苦心孤诣地对学生强调四级一定要好好考啊要考过80分啊,张sir却笑眯眯地跟我们说四级考过60分就行了,别那么使劲。这不是要我们不思进取,而是张sir教我们这些患得患失的年轻人要开朗豁达。他说英语能力的高低并不体现在考试成绩上,实际运用时的听与说更重要。
  更多的时候,他和我们像朋友一样用英语对坐聊天。在他的课上想发言就直接说,不用举手,不用起立。他和我们无话不谈,谈世界杯谈塔利班谈中国的申奥和入世,也谈人生谈友谊谈爱情。总记得张sir关于爱的那番“过激”言论:Loveissomethingyoucannotgetforever;ifyouget,itisnotanymore.(爱就是你永远得不到的那种东西,一旦你得到了,它就什么也不是了。)
  有一次,我看见张sir和他的儿子一起走在校园。那个孩子很胖很胖,走路大摇大摆,一副天塌下来都不怕的样子。而张sir就走在他的身边,神气地微仰着头,时不时抽一口右手上的香烟,嘴角挂着一丝笑意。
  
  二
  
  教基础写作的也是位姓张的老师。她是个小有名气的散文家,据说大学时是中文系的系花,如今尽管已是年过五十,依然风度翩翩,依稀可辨当年风采。
  都说中文系毁才,只出理论家而出不了作家,张老师却从第一节课起就鼓励我们去做作家梦。她真诚地对我们说:“我羡慕在座的每一个人,因为你们年轻,你们的未来无可限量。”
  第一回的作业,她让我们随便写,只要写过3000字就行。那时我们还处在800字的应试作文水平,突然写3000字真有些拿捏不住。我为了偷懒,找出一篇旧作硬拉成了三倍的长度。发下来后,张老师的批语是:水分太多,压缩到千字后可发表。后来那篇文章修改后当真发表了——那是我在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张老师总是批评我们的文章学生腔,好堆砌辞藻,好显摆学问。开始我们不服气,等上完一学期张老师的散文研究课我们都改变了看法,文章也写得越发真切自然。印象深刻的是那次张老师比较诗歌、小说和散文的特点:情人节到了,诗人会送给情人一束玫瑰花,因为诗歌是热烈的;小说家会带着情人去享用一顿盛宴,因为小说是丰富的;散文家会送给情人一件衬衫,因为散文是平实的。
  在图书馆翻阅报刊杂志时,常会翻出张老师写的一些东西。在今年的一期《美文》上,看到她以苍老的笔调写她中年的郁郁悲情,我也生出了白驹过隙的恍惚之感,竟一个人坐在阅览室的角落里潸然泪下。
  
  三
  
  教文艺理论的屈老师是个有名的女权主义者,一张坚毅自信的脸不施粉黛,最有特点的是那双闪烁着智慧的眼睛,炯炯有神,目光锐利如鹰。
  屈老师的课非常好听,听她讲课是一种如沐春风般的享受。她讲《红楼梦》尤为精彩,一个个人物都被她分析得活泼泼的,是听了她的课以后我才平生第一次通读了《红楼梦》。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构“样板戏”,风趣处引得人开怀大笑,巧妙处让人拍案叫绝,激愤处又让人默然凝思。下课铃不知趣地响起时,我们总会特失落,要知道,屈老师是从不拖堂的。
  如果有多的时间,屈老师会让我们对当天的课堂内容提问。基地班的同学胆子都很大,问题也多,常常和她争得不可开交。争论到了沸点的时候,已经没有老师学生之分了,有时冒失的我们还会有些过分的攻击性语言。但屈老师从不动怒,她一再强调她和我们首先是朋友,其次才是师生关系。
  屈老师是那种思想犀利、个性分明的人,决不跟在潮流后面亦步亦趋。她在给我们讲卫慧棉棉这些新派女作家时,提及自己的一篇文章《献给女孩子们的欧陆风情》,里面的言辞幽默而又尖锐。她说:“汽车洋楼只是机械地复制别人的生活,得到满足的仅仅是虚荣心。真实而又真正地活着,应该首先融入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自尊和追求,保持道德的崇高。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曾在书店里看到屈老师主编的一本书,里面也收了她的文章。我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屈老师一生没有生儿育女,这一点她一直深感遗憾。但她很疼爱她丈夫与前妻的女儿,她说她是没有经历分娩的阵痛却享有了母亲的快乐。
  
  四
  
  教古代文学的魏老师是众多老师中年纪最大的。这个精神矍铄的老头被我们一致评选为文学院“最有性格的老师”。
  魏老师是地道的关中人,一进门就用陕西话向我们道歉:我不会说普通话。然后就让我们翻开文选看《诗经》。初听他用浓重的方言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我笑得差点一头磕死在课桌上。但是慢慢的,我听出了老师是深深沉湎于诗的意境中,他是真觉得这诗美,他是真爱这诗。习惯了他的方言后,我们发现魏老师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有老学究的顽固和傲骨。
  国学学养极深的魏老师是个真正做学问的人,最瞧不起那些投机钻营蒙混度日的伪知识分子,谈起现在的学术腐败总是满腔义愤,言辞激烈。
  他也经常批评我们看书看得太少,批评我们的心浮气躁。他常常写一黑板的参考书目来震慑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特渺小特浅薄。他有个上课前提问的习惯,你要是答上来了他就对你青睐有加;你要是没答上来他不是给你白眼而是看都不看你一眼,边摇头边丢出一句“没有对话的可能性”。一年下来,他就没正眼看过我们几眼,光听见他的口头禅砸在我们的脸上。
  魏老师衣着朴素,常穿一双过时的白球鞋,加上一口陕西腔,整个一关中老农的形像。我觉得他和《白鹿原》里的大儒朱先生神似。有个关于魏老师的段子在系里广为流传:他去逛书店,店员看这老头那一身打扮,误以为是清洁工,不礼貌地要赶他走。谁知这老头一下买了几百块钱的书,都是什么《〈文心雕龙〉字义疏证》、《〈楚辞〉的文化阐释》之类的特深奥的书。付款时,店员羞愧难当。
  那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很冷。一天傍晚,我看见魏老师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缓缓穿行在校园里。微微缩着脖子,灰白的头发落上了雪。他骑的是一辆矮矮的女式车,破破烂烂的随时有崩溃的危险。我不禁有些心酸,也有股莫名的感动。魏老师经过我身边时,我喊了声“老师好”,还不自觉地给他鞠了一躬。
  任凭外面的世界多么浮华喧嚣,在大学里还有这样一些可爱可敬的教授学者,恪守一份淡泊的心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生桃李芬芳,自成一片风景。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总结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和产业化促进工作经验,探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有关机构创新发展思路,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12月28日在
北京4月22日电为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便捷高效回应群众关切,减轻基层负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开通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四个方面问题线
《绿色产品评价—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国家绿色产品评价标准化总体组首批审查发布的绿色产品国家标准之一,也是同批次发布实施的13项标准中唯一涉及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绿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