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远程触发小地震的首次证据

来源 :世界地震译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去年6月28日破晓以前,位于洛杉矶以东200km的莫哈维沙漠发生了7.3级地震。这次地震以距震中最近的小城的名字命名为兰德斯地震。该地震虽然比三年前旧金山发生的地震强烈,但由于这一地区人口稀少,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注意。但是,这次地震却对地震学史有贡献。80年代期间,在美国极西部地区建立的高密度、分布广的地震台网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兰德斯地震引发了一系列的继发性地震。最远的在其东北1250km处的黄石国家公园。
其他文献
根据布设在西表岛西海岸震群区内质子磁力仪的观测结果,发现地震活动区的地磁场总强度在减少。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热退磁原理来解释。
期刊
GTSN数据处理(DP)软件系统具有对GTSN数据采集系统(DA)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提取、加工、回放和记录到磁带上等功能。主要用于对台站系统的日常操作管理及系统运行状态的监视。系统主菜单是整个系统最主要的工作界面,当系统正常工作时,主菜单的第一行,将以每秒闪烁一次的方式显示数据采集的国际标准时间。如果,数据采集的国际标准时间停止闪烁,即表示数据采集停止、须对系统进行检查。
期刊
1.UNIX基础(UNIX概念,磁盘和文件系统)1.1 UNIX概念1.1.1 UNIX是一个以文件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分层的文件结构-也叫树形结构·每一样东西都是一个文件-包括目录,插口(Sockets),特殊的文件-文件/目录权限
期刊
神经网络可以看成是空间映射的应用,即输入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为了模拟设想的映射关系,网络必须通过反复改变内部参数的学习过程,通过很多输入模型和与它们相应的输出模型的展示过程来实现。如果在训练组中所有样本的期望输出和计算输出之间的误差达到最小,也就完成了训练过程。这时,网络就可以模拟训练样本的限制范围内合乎需要的映射关系。这里,我们描述一个实验,其中,神经网络的设计以接受人工爆破选排(即从单个源得
期刊
在固体地球中,破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例如风化、爆炸、碰撞、断层作用、地震等等。许多关于破裂的经验性研究已论证了破裂具有形如N(r)~r~(-D)的幂律关系,这提供了破裂是一个关于尺度分布的标度不变过程的证据。此处N(r)是尺度大于r的碎块的总数。因此,破裂能够从分形的观点加以描述。这一描述定量地得到了Gaudin-Schuhmann关系和Charles关系,并且足以包含尺度衰减的三种理论:
期刊
地震波含有大量的关于大震发生前震源及其周围地区介质的物理性质的信息。一般认为,在大震孕育阶段该地区发生大范围的微破裂。本文回顾了探测介质随时间变化的地震波法的理论基础和原理及其应用,特别注意讨论固有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实用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类:(1)地震波速变化;(2)地震尾波衰减率变化;(3)S波分裂;(4)地震波的其他变化,如地震频谱变化和P波的线性变化等。
期刊
用来描述地震活动性的基本参数有三: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的b值、空间分维D_s几和时间分维D_t。主要地震序列或余震前,b值和空间分维(二维)出现显著的减小,这几种情况以前曾报道过。这里我们根据相关积分原理利用分形方法研究意大利三个重要的地震带上地震空间(二维)分布的时间变化。在三个地震带上,D_s都表现出很大的可变性,该变化与主要地震有很好的相关性,清楚地显示出一个地震轮回的开始与结束。最后,说明
期刊
本文介绍了表示地震的震级频度分布与古登堡-里克特(GR)关系式偏离的一种量度。以前曾认为震级频度分布遵从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然而,实际分布常常与这一关系式偏离相当大。令n_i、N、M_0和b分别是震级为M_i~M_i+△M的事件数目、地震的总数目、震级的下限以及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式的b值。这样,用Kullback-Leibler平均信息就可给出偏离的量度:式中,p(X_i)=n_i/N,q(X_
期刊
当前在有关前兆及地震预报的研究中,短期前兆问题几乎是最重要的,要求人们予以充分关注。在转入研究不同地球物理场短期前兆异常问题之前,我们试图给出地震前兆的总体定义。在文献[1]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地震孕育过程引起的,伴随并反映这一过程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称之为地震前兆。因而我们将可能解决(尽管仅在原则上)预报三要素,即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
期刊
在水渗入干燥和饱和的花岗岩样品过程中,我们观测到了声发射现象和P波速度变化,以此来研究流体诱发地震活动机制。在流体静压力和高偏应力作用下,分别均匀地将水注入干燥和饱和的圆柱体花岗岩端部表面中,用计算机层析技术揭示的二维P波剖面图显示出水前缘皆平行于端部表面,而且在流体静压力作用下,水前缘均匀地离开干燥花岗岩的端部表面。在水注入饱和花岗岩期间,由于受到差应力的作用,岩石内部产生了大量的诱发微裂纹,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