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然,汇金投资在国有银行上市后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但这未能豁免外汇注资的非正当性,同时并未能惠及真正做出了牺牲的纳税人。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大型企业的高分红大部分成为境外投资者的专利。这样做的后遗症同样是严重的,导致此后类似的救急性投机举措不断,财政民主制度遥遥无期,郭树清等改革派也因此患上了短期效益依赖症。
郭树清在注资时的一个理由是,“中行、建行都是全国人民的,450亿元外汇储备也是全国人民的。如果这两家银行破产清算,责任都在我们(中央银行)这儿。”这是要求动用财政为银行买单时的说法,在国有商业银行注资上市赢利好转之后,市场逻辑成为建立内部激励机制与股权激励计划的说辞。
当然,要建立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并不是建行一家,不过建行通过全员持股开了个小闸门。2006年建行员工费用同比增长30%,与目前的全员持股新闻,如果不是建行通过此种方式暗度高管激励之陈仓,就只能说明建行还只是停留在撒胡椒面式的全员福利阶段,后一设想显然不太符合目前自居为银行家的国有银行高管们的心理。
市场经济讲究的是责权对等,一个真正的银行家在手拿巨款之时必定会想到当初所欠纳税人的天量钱款,但他们显然毫无愧疚之心,这也证明,目前的银行并非真正的市场化银行,而郭树清等人也非真正的银行家。
也许,政府无偿剥离不良贷款、并以认可国际市场的价格低估等方法谋求上市,并不是一个太好的方法,但由四大国有银行向国民借债,本该是一个培养责任心与市场心的好办法。
建行的内部激励看上去更像全员福利8亿股建行股份,平均每个员工近3000股,按照近期市价约为17000元。不同的职级将获得不同的报酬,这是股权激励吗?拿微软与花旗的股权激励对照一下,形不似神更非。当然,这又是渐进式改革的一个范本,他们很容易在设定好的制度路径上掉进渐进式改革的陷阱。
郭树清说过,任何经济,哪怕是最糟糕的经济,都不会犯错误;所有的经济学家,包括最伟大的经济学家,都会犯错误。其实市场不会错,错的是以为走市场之路的人。
建行已具金融控股公司雏形。郭树清实现自己的金融帝国面临着无数挑战,比如他在英美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遭遇当地壁垒,他建立合资信用卡公司也受我国的法律限制。一一经历了这些开放与不开放之后,以郭树清为典型人物的学者型技术官僚当然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市场竞争,什么是规则所允许的保护,金融帝国是怎么炼成的。
他们曾经把小额账户的些微赢利作为符合市场理念的大事四处散布;他们也曾一边声称“强化金融体系必须弱化政府干预”,一边与地方政府开展银政通合作,并认为地方政府是投资者。现在看来,这些都是荒诞而没有逻辑的行为。
当然,他们也有理由骄傲,实在,中国的经济奇迹让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乌鸡变成了凤凰,而其中,建行的发展确实比较快,对中小企业、个人贷款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