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包膜尿素不同施用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a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砂姜黑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在等养分量施肥且保证磷、钾肥适宜施用量的基础上,通过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施用量的差别调节氮肥中缓释N与速效N的比例,探究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的比例,无论10.00%、20.00%、30.00%、40.00%、68.75%,均优于复混肥 普通尿素对照,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加,虽然肥料成本有所上升,但扣除肥料成本后,净增收仍然达到1 308.96~2 804.09元/hm2。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比例68.75%为最高,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降低而递减。
  关键词 夏玉米;树脂包膜尿素;种肥同播;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003-02
  夏玉米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氮肥消耗量较大的作物。夏玉米氮肥施用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业部提出“化肥使用零增长”和农民追求轻简化施肥措施的大背景下,加强对缓释肥施用效果和施用技术的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为此,缓释肥试验被列入河南省玉米产业体系试验组成部分之一,安排实施了夏玉米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肥效试验,而新野县作为河南省砂姜黑土土类的典型分布区域,承担了夏玉米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在该土类上的肥效试验,由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岗位首席专家程道全老师指导实施。
  关于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例如,司贤宗等[1]报道了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动态的影响;李 敏等[2]报道了施用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杨利军等[3]报道了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影响;李 伟等[4]則从夏玉米吐丝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及经济效益、氮肥利用率等方面,研究报道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肥对夏玉米的影响。诸多研究证明,缓释尿素能够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的切入点,以砂姜黑土土类夏玉米生产为研究对象,以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研究内容,分析缓释尿素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并为确定该土类夏玉米施用缓释氮与速效氮的合理比例提供基本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点位于河南省新野县前高庙乡东高营村东北500 m,整块土地平坦,灌排条件较好,土壤类型一致,土类为砂姜黑土,土种为深位少量砂姜黑土,质地为重壤土。前茬作物为冬小麦,产量水平6 000 kg/hm2。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养分含量为全氮1.20 g/kg,碱解氮126 mg/kg,有效磷29.1 mg/kg,速效钾111 mg/kg,有机质14.8 g/kg。试验点农户为种粮大户,该田块土地已经流转到此户种植3年以上,种植模式以小麦—玉米为主,每年种植作物种类品种一致,管理措施统一,地力基础均匀,能够较好地保证各处理之间的土壤条件均匀一致。
  1.2 供试材料
  试验作物为夏玉米,品种为豫安3号,种子由河南省土肥站提供,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肥料:树脂包膜缓释尿素,由河南省土肥站提供,安阳中盈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经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检测中心化验,总氮含量44%。普通尿素由河南永骏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总氮含量46.4%。尿基硫酸钾型复混肥由山东临沂沃夫特复合肥有限公司生产,配合式17-17-17;经检测,总N 16.97%,P2O5 17.15%,K2O 17.09%。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各处理施肥量设计见表1。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5-6]。每个小区长35 m、宽11.7 m,小区面积409.5 m2。60 cm等行距种植,每小区种植18行玉米,每6行为1个种植带,种植带间距加宽到100 cm,设排水沟,同时便于观测、采样。小区间走道1.4 m。小区间、区组间设排水沟,试验地周围设2 m以上保护行。除按方案要求的施肥差别外,其他农事操作力求一致。各处理施肥量(折纯)完全相同,施肥量均为纯N 240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只设置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占总施氮量比例1个因子差异。施用尿基硫酸钾型复混肥(配合式17-17-17)441.15 kg/hm2,折合N 75 kg/hm2、P2O5 75 kg/hm2、K2O 75 kg/hm2,首先满足磷钾肥的用量,剩余的纯N 165 kg/hm2,用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补足,通过树脂包膜尿素施用量的差别调节氮肥中缓释N与速效N的比例,使6个处理缓释氮占总施氮量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68.75%。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各处理产量排序为处理E>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CK。与CK相比,处理A、B、C、D、E分别增产722.20、1 234.55、1 399.00、1 449.50、1 866.75 kg/hm2,增幅分别为9.65%、15.43%、17.49%、18.12%、23.33%。
  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F=29.46>F0.01=5.06,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6种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应用LSR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CK与处理A、B、C、D、E间均达到1%水平的极显著差异;处理A与处理B、C、D、E间达到1%水平的极显著差异;处理B、C、D与处理E间,达到1%水平的极显著差异;处理B、C、D间互比无显著差异。说明在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的比例,无论10.00%、20.00%、30.00%、40.00%、68.75%均优于CK。68.75%的树脂包膜尿素N增产幅度最大,40.00%、30.00%、20.00%次之,10.00%的树脂包膜尿素N增产效果稍差。   2.2 施肥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按新野县肥料市场同期均价计算,处理A、B、C、D、E、CK的肥料成本分别为2 438.81、2 519.60、2 600.60、2 681.60、2 913.87、2 357.81元/hm2(表4)。分别计算各处理产值和扣除肥料成本后的产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扣除肥料成本后的产值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与CK相比,处理A、B、C、D、E分别净增收1 308.96、2 060.40、2 275.41、2 285.31、2 804.09元/hm2。可见,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加,虽然肥料成本有所上升,但扣除肥料成本后,仍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树脂包膜尿素N肥比例达到68.75%时(即除满足磷、钾肥需求而施用的尿基硫酸钾型复混肥中的N素外,剩余N素全部施用树脂包膜尿素N肥),增产增收值最高(表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植夏玉米,在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肥效明显高于普通氮肥。在等养分量施肥且保证磷、钾适宜施用量的条件下,树脂包膜尿素N占總施N量的比例,无论10.00%、20.00%、30.00%、40.00%、68.75%,均优于复混肥 普通尿素对照,产量分别较复混肥 普通尿素对照增产722.20、1 234.55、1 399.00、1 449.50、1 866.75 kg/hm2,增幅分别为9.65%、15.43%、17.49%、18.12%、23.33%,统计分析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扣除肥料成本后,分别净增收1 308.96、2 060.40、2 275.41、2 285.31、2 804.09元/hm2,表现既增产又增效。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比例68.75%为最高,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降低而递减。
  缓释肥由于生产技术工序更为复杂,生产成本较普通肥料高,担心增产不增效是限制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在玉米肥料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小,增加施肥成本较少,而增产增效却十分显著,且一次基施可基本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适合当前农业生产对轻简化栽培的要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建议把树脂包膜尿素引入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设计,优化肥料配方,对玉米高产、优质、高效发挥更大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司贤宗,韩燕来,王宜伦,等.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麦—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7):1390-1398.
  [2] 李敏,叶舒娅,刘枫,等.施用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5-8896.
  [3] 杨利军,韩晓日,战秀梅,等.新型缓释尿素对玉米和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无机氮残留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43(2):184-188.
  [4] 李伟,李絮花,李海燕,等.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2,38(4):699-706.
  [5] 赵广春,彭继伟.高科双膜缓释肥料在夏玉米上的肥效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2(8):65.
  [6] 李花利,李艳妮,徐辉.岐山县千山南麓旱作区夏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2):17-18.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骨骼肌二氢吡啶敏感的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基(CACNA1S)基因11外显子1551位点T/C和1564位点C/T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男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低钾周期性瘫痪(THPP)的相
分析了枞阳县早稻直播技术的优劣势,提出其关键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品种、科学管水与施肥、科学除草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目的总结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SL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狼疮样综合征(NLS)3例,表现为皮疹、血小板减少或房室传导阻滞;轻型SL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医疗设备运用于临床,医疗设备厂商的售后服务直接影响到临床业务的开展、医疗质量和成本费用。为帮助医院管理部门进行设备采购和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由上
为了探讨秸秆腐熟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秸秆还田腐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还田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益。
为挖掘传统中医治疗疸病的经验,探讨其用药规律与取向用,用以借鉴并指导临床,查阅清代以前医籍中论治疸病的处方110首,涉及药物111味。经初步统计分析,发现虽然用药面颇广,但仍以祛湿与健
介绍了两茬大麦苗+啤酒大麦+玉米一年四熟模式,在茬口安排协调的前提下,从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肥料施用、灾害预防、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两茬大麦苗、籽粒用啤酒大麦、玉米的
目的了解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半定势问卷,由专科医师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118例甲真菌病患者,男52例(44.1%),女66例(55.9%)。趾甲真菌病79例(66.9%),指甲
摘要 新型硝化抑制剂DMPP具有抑制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的作用。为验证含DMPP的复合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特安排本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含DMPP的复合肥,玉米的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和生物量比施普通复合肥的玉米平均高3.0%~15.9%、4.7%~29.2%、4.3%~14.9%和8.3%~30.5%,说明含DMPP的复合肥具有促进玉米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作用。  关键词 DMPP;复合肥;玉米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成骨细胞(0B)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差异,并分析BMSCs与OB成骨表型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