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再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ff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对民主参与的态度、参与意识以及对参与方式的认可程度,对我国民主政治及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据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民主参与还存在态度冷漠化和“官本位”现象,民主参与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市部分高校的调查,了解和分析当前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状况,从而提出一个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提升规划方案:成立大学生民主参与大会和监督团队,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开设相应课程,拓宽民主参与实践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8-04
  一、文献综述
  民主参与素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民主参与素养、态度、能力等,它受制于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所受教育及周围环境等众多因素。刘长平指出,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素养的特殊社会群体,与社会上其他群体相比较,他们个体心理较为成熟,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更强,属于成熟度较高的群体类型,为民主参与管理决策提供了现实可能。我国在经历二十几年的民主政治建设后,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的确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常青伟和陈晓刚在以苏州大学本科生为样本,进行民主素质问卷调查后表示,当代大学生民主知识储备不够丰富、民主参与意识不高、民主参与行为总是倾向于联系自身利益。此外,大学生对政治和政府事务的关注程度也普遍较低。李娟也在《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研究综述》一文中提到,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政治参与冷漠病已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普遍代表,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更是体现着我国社会的平稳发展和进步。因此,提高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刘长平等对当代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现状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认为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既是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的体现,也是大学生用来谋求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如今的大学教育模式里,一般都是轻指导、重教育,强调学校的利益,而忽视学生的权益,制约学生发展个性,也阻碍了大学生的自身管理和民主管理意识。王威则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民主与法治观念较为淡薄, 与我们的教育环境、校园环境缺少一种浓厚的民主与法治氛围有一定关系。中国学校原有的对学生集权制的制约性管理的遗留因素,使大学生缺少民主与法治精神的熏陶。处于这种情境下的大学生,耳闻目染的都是权本位、官本位现象,这使他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无从培养。
  鹿存礼的研究表明,学校是培育大学生民主意识的主阵地,学生民主知识的获得、民主意识的养成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教育,从本身来说也是对政治民主化的一种参与。要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必须重视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正统教育,现代社会的人主要是由教育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学校教育。毕霞指出,就当代大学生而言,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特点对参与过程的局限也存在影响。“学生”地位决定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多数局限在校园内,与外部社会联系较少,政治参与也主要是针对一些校内活动,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参与渠道和空间的狭小。加上学校缺乏对学生民主参与的引导机制,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充当反映大学生愿望的媒介,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往往成为“干部的会议”,难以反映广大学生的心声。即使可以通过座谈会、领导信箱等反映意见,也终究因为缺乏强制力,而难以对决策产生根本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参与成果往往被忽视,参与的实效不甚理想。
  从总体上来讲,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民主参与欲望还是很高的,他们对民主参与的主观认识也基本正确,但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养成仍旧时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冲击。然而北京作为大学数量规模全国之冠,却鲜有学者以北京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研究样本,寻求一个能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规划方案。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初期,小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决定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法这五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北京市部分高校的大学生。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小组成员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了解先前“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情况,以及学者、专家们对这一情况的看法,并掌握了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为更好的进行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观察校园中同学们在民主管理方面的参与程度与参与热情度。并将观察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初步整理与分析,完成问卷的初步设计。本次研究问卷内容设计包括“校园内部大学生民主管理参与情况”与“校园外部大学生民主管理参与情况”两大部分。分别涉及大学生校园内外部参与民主管理的参与程度、参与热情度、参与过程中的障碍、意见与建议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客观、真实的反映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找出原因,做出完善,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民主参与的素质
  其次,运用调查法。小组成员在校园内部进行了问卷的第一次随机发放,共20份。在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分析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问卷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之后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情况,小组成员按照各大学对文理科的偏重程度不同选取了10所较有代表性的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邮电大学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并走进校园对不同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问卷的随机发放和资料的回收,同时还联系到部分高校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访谈,听取建议和意见,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校内100份,校外200份,共回收问卷287份,有效问卷为264份,回收率95.6%,有效回收率为88%。   最后运用spss软件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系统的处理、分析,并结合比较法对所收集的全部资料进行整合和归纳。根据不同变量(所属学校、专业、年级、性别、政治面貌、是否担任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等)对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不同影响程度做出系统的总结,最终找出原因,寻找对策。
  三、当前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现状
  从调查分析的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民主参与状况呈现出了以下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特点:
  1.校内民主参与形式更多样。当前,随着学生组织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力的加大,高校对建设校内学生组织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对学生组织的分工也逐渐细化。目前高校学生组织主要分为校级学生组织和院级学生组织,具体包括:学生会,社团联合会,以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委员会,这三者分别管辖着学生活动的不同方面。学生组织的扩张促使大学生民主参与走上了多样化的道路。现阶段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主要有“选举学生会干部”、“民主选举班干部”、“选举优秀学生”、“民主选举入党积极分子”、“与学校领导面谈,对学校硬件设施提出完善意见”等诸多形式。
  高校学生组织信任度偏低。学生组织作为大学生权力的集中体现,是维护大学生权益,为大学生争取利益的组织,他们是学生群体的代表和发言人,理应在学生群体中有积极正面的影响。然而从调查结果显示,在评价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时,54.6%的同学都选择了较为中立的选项“一般”,只有6%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满意”的选项,另有12.9%的同学干脆选择“不满意”。可见,大学生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显然是颇有成见的。
  2.高校课程设置多以理论为主,实践内容较少。在“你主要参加过哪些政治活动”这一问题中,74.2%的人选择了“人大代表的投票选举”,其中又有36.8%的同学认为参与选举的主要动机出自学校要求。除了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之外,大学生几乎没有其它任何与民主管理相关的实践活动,各大高校虽然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政治相关的公选课,但涉及民主参与的课程却少之又少,与民主实践相关的课程更是九牛一毛。
  3.校外民主参与意识强烈,但是行动上的矮子。在被问及关心时事政治的主要原因时,46%的同学选择了个人兴趣习惯这一选项,同时有78.5%的人认为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关心和参与政治。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宽泛起来,在众多国家、社会信息的冲击下,大学生们希更望能用自己的民主权力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旁观者的位置。但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您和您的同学平时有参与民主管理的具体行动吗”这一问题上,42.3%的同学选择了“很少付诸行动”这个选项。大学生一方面有非常强烈的意愿参与民主管理,一方面又无所作为。
  4.各方面民主参与渠道均不畅通。渠道的畅通是大学生行使民主权力的有力保障,只有民主之路畅通无阻了,民主行为才能贯彻落实。然而在“贵校公共设施建设时如何公开征求学生意见”和“贵校学生代表大会代表产生方式”这两个问题上,分别有47.2%和49.7%的人选择了“不知道”和“不了解”。同时,在被问及参与校外政治活动的主要形式时,选择“通过网络表达政治意愿,参与选举”这一选项的空无一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也日益发达,然而科技的发展并未拓宽大学生民主参与的渠道,使大学生空有一腔热血无处挥洒。
  5.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当前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正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年龄、家庭、学校、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民主素质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研究表明,学校的差异对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存在显著影响。在“您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关心政治、参与政治吗”这个问题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所有被访学生如出一辙地选择了“非常有必要”这一选项,其他学校的同学在这一选项上的比例都较为平均。
  (二)原因
  当代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薄弱及参与效果不理想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根据我们的研究,主要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及社会制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民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股奢靡、享乐的不良之风悄然而起,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也日益猖狂,“官本位”的思想不断腐蚀着我国社会。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逐渐演变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然而一些信息媒介为了达到自身利益而不顾职业道德,传播一些哗众取宠、断章取义、无中生有、甚至恶意鼓吹的信息,经过网络、报纸等方式的快速传播,短时间内便会在社会上产生惊人的影响。然而作为建设我国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社会阅历不深,看问题容易片面,自我意识强烈且不稳定,同时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严重扭曲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沾染了不良作风,并将其带入校园。也正因为此,在学代会上贿赂同学、给老师送礼物、巴结学生会成员,以求谋得一官半职等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才会变得司空见惯。
  2.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健全阻碍了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发展和成熟必须有相应的政治制度作为为保障,只有在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下生活, 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实践,充分享受民主权利, 民主意识才能不断发展和成熟。然而当前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尚不健全, 法制化、规范化的政治参与程序还不完善, 这些问题不仅给大学生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必然影响大学生民主权力的实现和民主意识的发展。
  3.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学内容的影响。中国学生从小就接受应试教育,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将分数作为衡量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大学生们只有通过应试教育的考核,才能步入大学的校园。应试教育下的老师们习惯于强制而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们也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然而,这种传统的教育形式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老师即是权威的思想,使学生们羞于发问,失去主见,民主参与在中国课堂上也变得荡然无存。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们民主参与的机会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校内民主建设系统的不完善,学生民主参与的渠道便无法畅通,学生民主参与的行为也很难得到校方的反馈,民主参与仍旧停留在概念上。此外,鲜有高校关注民主课程的设置。大学生所使用的民主教育教材大多为老版教材且几年才会新出一版,不能够与时俱进,无法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民主知识。而且学校民主教育在内容上空话套话太多,不能够立足于现实,难免会给大学生带去虚假、空洞的感觉。   4.家庭教育顾此失彼。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思想意识培养的关键环节,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前多数中国家庭都将重点放在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上,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在培养孩子民主参与意识方面,家长们往往视而不见。中国家长受“不打不成才”的传统观念影响,长时间用专制独断的教育方式约束自己的孩子,将听从父母作为孝顺的衡量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自身的发展以及民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禁锢了孩子的思想及行为。与此同时,中国式家庭教育呈现出的单向交流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与父母平等交流的权力,也不利于孩子民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5.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思维发展到理论型抽象思维阶段,且面临着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转型。因此,在社会认同、个人认知上有所偏颇,无法正确把握和准确判断何为真正的民主。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西方思潮不断冲击影响中国大学生,崇尚西方民主的普选,将大学生的民主选举扩大化、简单化,追求自由,重视权利,对西方民主盲目肯定,不顾我国目前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没有看到西方民主背后的国家主义和财权交易。另一方面,在真正行使选举权的过程中,却容易出现没有热情、人云亦云的状态,对自己的民主权利不甚了解,不能正确看待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时常出现许多自相矛盾的思想倾向。这些不良倾向影响着大学生在民主选举中的表现。
  四、提高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建议
  第十八次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展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分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主体,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变得尤为重要。通过以上对大学生民主参与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分析,我们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对大学生自身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强化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遵循社会主义现代法制及现代民主意识的发展规律,在继承和改革中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2.强化大学生的政治心理调节。大学生要调节自身在民主参与过程中的民主期望值,预防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表现出过度的理想主义倾向。大学生自身应当意识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完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公民选举体制也正在不断完善发展的道路上,大学生需要看到我国政治体制的进步,并且给以全力地支持和理解,理性的看待问题,避免情绪化的政治参与行为、政治参与狂热或者冷漠。
  3.化意识为行动,不做行动上的矮子。大学生应当在学校建设、规章制度的制订、学生违纪事件的处理等方面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力与义务、在人大选举等社会民主参与活动中把握机会、积极参与。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依赖,避免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的一旦离开了网络就不会交流政治观点、发表政治评论的局面。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掘自己的民主参与潜质、培养自己的民主参与热情、提高自己的民主参与素质、培育自己的民主参与能力,使大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校园的“主人”、大学教育的“主体”,为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对学校的建议
  1.规范制度,重视学生的权利表达。当前,部分高校学生组织权力过度集中,学生会议变成“干部的会议”,学生选举成为“干部选举”,学生会这一由学生构成的,为学生争取利益的组织在权力面前黯然失色,偏离了以普通学生意愿为主旨的轨道。制度是约束行为的混乱和权力的滥用而产生的,然而作为高校建设主体的大学生们却在无形中被剥夺了民主权力,没有途径和方式表达自身的意愿,只能被动接受学生会的决策。因此,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首先要做的就是分化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权力,将学生会作为学代会的常设机构, 在学代会闭会期间由它行使学代会的职权, 从而彻底改变学生会事实上的学校代言人的现状, 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 行使民主权利、维护大学生自身利益的机构。同时还应当高度重视广大普通学生的权力,为学生开通“绿色通道”,成立学生咨询委员会, 可以让学生就有关自身利益的相关事项进行咨询。让学生通过咨询进行利益表达, 参与高校管理,拓宽民主参与渠道,给予他们足够的平台表达自身意愿。
  正如前面所说,制度是因为避免权力滥用而存在。而大学生正处于情感易波动、自律能力较弱的时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往往会采取非理性的行为。所以,建立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对高校来说迫在眉睫。高校不光要大力完善民主参与制度,还要实现民主参与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使大学生在尊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行使自身权力,让民主参与变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营造氛围,化意识为行动。一直以来,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常态,教育的功利化限制了学生的民主实践,使学生只知道有目的性的学习,却鲜有人付诸实践,将民主参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与此同时,教师们往往也只是在政治意识和思想方面教育学生,用生硬、机械的方法把民主实践生拉硬扯到所授课程中。然而,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就已经忽略了民主的概念。教师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民主的思想,允许学生质疑、提问,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此来实现教学目的,而不是采用专制、独裁的方式教育学生。
  参与是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素质的一剂良药,只有时常参与才能促进大学生的民主行为。因此,高校不仅需要规范教师团队的教学方式,使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质疑课程内容,还需要设立大学生民主参与大会。大学生民主参与大会的成员必须是由除学生干部以外的普通学生组成,而他们则由民主选举产生。以往学生民主参与的方式仅限于批评、建议权,学生参与的活动范畴也集中在学习娱乐、衣食住行方面,真正涉及学生利益的活动却从不会让学生参与决策,如保送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学生党员发展、学生会成员选举等。而大学生民主参与大会存在的意义便是杜绝这些不公平现象,为广大的普通学生争取属于他们的民主权力,让他们参与选举和决策,同时也向大学校园注入一股民主向上的新鲜空气。   3.积极响应学生意见,建立健全反馈系统。高校在征求学生意见后无法做出及时反馈,或者高校是否做出反馈,学生都不能够明确的感知,发不发表意见好像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大学生民主参与热情度也由此大大降低。因此建立健全反馈系统,积极响应学生意见是各大高校当前应当加强的工作,也只有积极响应学生意见,及时做出反馈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意识,增设民主建设课程。目前,高校开设的与民主意识培养相关的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 “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等课程,这些偏重理论建设的课程对大学生民主参与行为的促进并无多大效用。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民主参与行为,高校需要增设一些民主建设的实践课程,让大学生在参与中认识,在认识中进步。诸如“时事政治”、“民主政治讲解”、“论民主”、“模拟民主选举”、“权力义务认知”“美国民主”、“民主意识培养与提升”等课程,都能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触民主,认识民主。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的民主参与素质对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提升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在为高校大学生增设民主建设课程的同时,学校也应当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民主参与的整体素质,进而为提升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关于社会方面的建议
  1.家庭教育是基础。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从小和家庭的教育分不开的。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难以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把孩子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主体,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若只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或一味的要求孩子听取自己的意见对于孩子提出的观点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压制,将会从根本上抑制孩子民主意识的萌芽。加强家庭教育,可以借助社工的力量,社工走进社区,通过个案、小组等专业的技能技巧对社区成员进行知识普及,宣传家庭教育对学生民主参与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家庭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
  2.完善民主参与机制,加强民主参与制度化、法制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促进大学生民主参与,国家应当大力完善民主参与机制,在尊重宪法和其他法律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对公民的权利义务,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参与程度的具体准则,民主参与方式和渠道等进行必要规范;把公民民主参与的内容、范围和机制确定下来。行使大学生在行使民主参与权利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有理性,更有秩序,消除大学生民主参与的体制障碍。
  3.加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民主参与这一事项的支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大学生的信访、申述、举报、选举等基本参政行为应当给予更多支持,扩大选民的知情权,提高透明度,克服选举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高校,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创建和运作,为大学生民主参与提供现实有效的途径和渠道,最大限度的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
  4.开发网络平台供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大学生求知欲强,信息获取渠道广,新闻媒体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家应当针对大学生的这一特点,设立一个专门为大学生提供的可以参政议政的网络平台,配合民主教育论坛、时事论坛等,作为培养大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可以通过该网络信息平台自由、平等的交流,真实吐露自己关于民主参与的想法,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良、不实新闻媒体对大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还便于国家对大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和分析,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便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大学生的民主参与实践,规范大学生的民主参与行为,提升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
  5.完善监督机制。要健全上传下达和反馈渠道,努力创造有利环境,积极鼓励和推动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保障大学生民主参与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将提高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落实到实处。
  附录:学校民主参与课程设置规划
  ——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
  第十八次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展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分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主体。提高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素质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与实施。
  一、基本目标
  1.开发和建设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具有特色的民主课程,探索民主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2.构建我校与民主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服务民主课程的目标、适应民主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制定民主课程研训制度,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改革和完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建立旨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
  5.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民主课程文化,建设以人为本、课程育人、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
  二、主要内容
  (一)有关民主参与内容课程的设立
  高中的时候,由于高考的考核标准,学生选择学习不同的课程,因此步入大学以后,大家对民主知识了解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鉴于此,我们特别设立了一套大学四年的民主课程。大一的时候开设36课时的《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起源》,让大一的学生们大概了解一下民主的含义。大二的时候则开设24课时的《论民主》,加深学生对于民主的认识。大三的时候开设12课时的《时事政治》及《模拟民主选举》,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四的时候开设12课时的《民主意识培养与提升》,不断巩固提升自我的民主参与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
  大学生民主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实践,因此,我们决定大学四年要理论联系实践。首先,大一新生刚入校就举办一个学生代表大会的誓师大会,要求每位同学加入到学生代表大会,让大一新生意识到自己是学生代表大会的一部分,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并且,邀请一些在民主方面知名的老师在学校内开设有关民主的讲座,让学生对民主有个模糊的印象。大二的时候,让学生参与学生代表大会的选举,获取民主参与的实践经验,并开展有关民主的辩论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大三、大四的时候则开设模拟民主选举,并且联系学校周围的社区,让学生参与社区的选举。
  三、推进措施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首先,大学生应当客观看待我国的政治体制,并且给以全力的支持和理解,避免情绪化的政治参与行为、政治参与狂热或者冷漠。然后,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校内校外民主管理活动,在学校建设、规章制度的制订、学生违纪事件的处理等方面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力与义务、在人大选举等社会民主参与活动中把握机会、积极参与,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的关心政治,参与政治,成为民主政治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倡导者。
  校方积极配合,规范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重视学生权力。首先,校方应当分化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权力,高度重视广大普通学生的权力,为普通大学生开通“绿色通道”,拓宽民主参与渠道,给予他们足够的平台表达自身意愿。其次,高校不光要大力完善民主参与制度,还要实现民主参与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使大学生在尊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行使自身权力,让民主参与变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最后,高校在设立大学生民主参与大会的前提下,设立大学生民主参与大会监督机构。该监督机构代表最广大大学生,每一个普通大学生都可以成为该监督机构的一部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民主建设当中,并积极做出反馈。
  为大学生提供社会民主参与机会,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大学生的民主参与的实效性。国家应当大力完善民主参与机制,在尊重宪法和其他法律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对公民的权利义务,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参与程度的具体准则,民主参与方式和渠道等进行必要规范;把公民民主参与的内容、范围和机制确定下来。行使大学生在行使民主参与权利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有理性,更有秩序,消除大学生民主参与的体制障碍。同时还应当健全上传下达和反馈渠道,努力创造有利环境,积极鼓励和推动大学生民主参与意识,保障大学生民主参与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设立一个专门为大学生提供的可以参政议政的网络平台,同时配合民主教育论坛、时事论坛等,作为培养大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载体。将提高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长平,大学生民主参与高校学生管理探析,高等农业教育,2013-11,11:89-91,90-91
  [2]常青伟,陈晓刚,当前大学生民主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0,12,44-47
  [3]李娟,李尚敏,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研究综述,网络财富,2008,212-214
  [4]王威,浅析大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9),41-42
  [5]鹿存礼,新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民主意识的途径探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11),151-152
  [6]毕霞,大学生民主参与状况评析—以南京市7所高校大学生为例,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88-92
  [7]刘美丽,浅析90后大学生民主意识的新发展,琼州学院学报,2010(12)
  [8]杨林香,如何正确比较中西方民主实践--大学生民主意识教育难点之一,思想教育研究,2010(2):103-106
  [9]周光礼,吕催芳,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1(8):68-78
  [10]余振,郭正林,当代中国青年的民主意识--对海峡两岸四地区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比较,青年研究,1997(6):31-36
  [11]常青伟,陈晓刚,当前大学生民主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12):44-47
  [12]陈尚宾,对当前高校学生民主参与的思考,东方企业文化·远见,2010(6):106
  [13]张能胜,论高校民主管理体系的建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1-24
  项目名称:大学生民主参与素质提升规划方案—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1312453024
  项目组成员:夏茹卉、付静怡、金媛媛、郑晓燕、丁冰茹、马瑞昊
其他文献
摘要: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是实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拟对2014年前7个月如东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女性犯罪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女性犯罪的类型特征、原因及对策,以便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  关键词:女性犯罪;统计;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73-01  近年来女性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有言:“教育之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叶老所言之“不教育”并非放弃教育,而是通过唤起受教育者之教育主动性,使其在头脑中形成自我教育之思维理念,进而在教育形式上从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教育。而大学教育是要有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来显现,氛围的形成则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教师和他的学生们为学术共同努力造就的。本文通过对本校研究生院创立的“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进行概述与研究,并阐述学术沙龙对于提
期刊
摘要:歌唱是一门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音乐艺术。金铁霖教授说过:“科学的唱法就是表达声乐作品的工具。所以训练和掌握准确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目的。”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训练与演唱当中的气息、真假声转换两个方面的歌唱方法与技巧。歌唱中缺乏哪一种技巧的融会贯通,声音都会失去光彩,演唱都会缺乏应有声音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民族声乐;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同治十四年四月(1871年5月),沙俄借阿古柏侵略中国新疆而出现的边疆危机,悍然出兵占领了我国新疆伊犁地区。清政府在击败阿古柏后,于光绪四年(1878)派出使俄国钦差大臣崇厚前往圣彼得堡与俄国进行谈判交涉以解决伊犁问题,谈判结果是崇厚代表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里瓦几里条约》,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签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清廷大臣如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纷纷进言陈词,指摘其中纰漏。为
期刊
摘要:我国古代通过刷子来上墨,通过这种印刷技术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现代的印刷技术经过人们不断的改善,得到了更完善的发展。现代版画通过现代印刷技术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印刷技术对版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印刷技术也将有一个巨大的创新,有更多的技术手段,版画艺术也会随之演进、探索出新的创造可能性。  关键词:现代印刷;版画技法;创造  中图分类号:J217;TS89 文献标
期刊
摘要:面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越来越多的农民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天津市政府的号召,将土地流转成为城市建设用地。其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滨海新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问题,而且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给出了在滨海新区土地流转过程中对农民权益保障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民;土地流转;权益保障  中图分类号:DF45;DF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影片以主人公陈桂林离婚事件为开端,引出夫妻二人争夺女儿抚养权的问题。女儿喜欢钢琴,于是争夺的焦点落实到了“谁能给女儿提供钢琴,女儿就跟谁”的现实尴尬上,对于一个小县城里没有正式工作的陈桂林来说,要想买架钢琴谈何容易。如何留住女儿,如何得到一架钢琴,以这样的故事线索为依托,整部影片开始陆陆续续的展现了各种人物情怀和时代印记。  关键词:时代印记;情怀;黑色幽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生育文化在人类的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华传统生育文化的根基是祖先崇拜,西方传统生育文化的根基是上帝崇拜。中西方传统生育文化虽然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有着类似的精髓,如重视人口繁衍、注重家庭伦理、反对淫乱等。中西方传统生育文化分别支撑着中国和欧美人口的持续发展,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和欧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传统生育文化的诸多理念至今仍然值得借鉴,不应简单地将其斥为“封建”、“愚昧”而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号角的再次吹响,对于法律人来说更为关切司法改革,但当“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法治”真的摆在面前时,却因它的复杂而沉默,作为一名在基层政法机关工作多年的法律人,我深深地感到:中国法治需要中国的“大地法”!  关键词:中国;“大地法”;人民法官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83-01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的号角再次在中
期刊
摘要: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主要是用于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做到对学生思维的拓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现在我国对其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的研究仍旧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想让探究性阅读教学能够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真正的发挥作用,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研究首先以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概念为切入点,然后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