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转型发展战略与劳动就业转型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转型发展是新世纪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山西省的劳动就业同样需要转型。经济转型是山西省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德国鲁尔地区的转型为山西省转型提供了借鉴范例;经济转型对山西省的劳动就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解决山西省转型时期的劳动就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多方面协同解决。
  关键词:转型发展 就业问题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217-02
  
  转型发展指经济或社会在从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实质性改变和全新制度安排的引入,是一个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转型发展的历史。笔者分析山西资源型地区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经济模式的转变,研究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
  一、转型发展是山西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山西省现状分析,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近年来,山西省把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总量迅速提升。但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更为严峻的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环境空前变化,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问题随之更为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四个过大”,即三次产业中二产比重过大;其中支柱产业中煤、焦、冶、电比重过大;传统产业中粗放型工艺的比重过大;经济运行中资源能源消耗过大。截至2008年,煤、焦、冶和电合计占到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6.7%,占全省GDP的51.4%;三产比重为7.2%∶59.2%∶33.6%,二产比重过大,三产占全省GDP的比重比全国水平低5.9个百分点。山西旧有的大规模、群体性和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在发展方式上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率的粗放增长。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规模不够大,多元、新型和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远未建立起来。山西省只有实施转型发展,才能改变旧经济体系,破除新形势下的发展瓶颈。
  从山西省面临的挑战看,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2008年9月份以来,山西省经济运行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冲击,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为负增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源还是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问题。正是由于山西省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下游产业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力、自主性和后劲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回旋余地较小。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保增长是首要任务。保增长要靠增加投资,要靠扩大内需,更要靠产业转型。只有在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的步伐,才能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才能确保经济增长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
  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看,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推进转型发展,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对山西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资源性大省来说,推进转型发展,就要着眼于山西长远的发展,立足于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变被动适应为主的保护为主动保护,以较小的环境投入和成本换取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永续发展。
  二、鲁尔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从世界范围来分析,转型发展是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德国鲁尔地区为例,该地区一直是德国最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基地。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遭遇了“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以煤钢为主导的重型工业逐步衰落,失业率大幅攀升。面对危机,德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政府主导产业转型发展。一方面,不断缩小煤矿开采的规模和减少钢产量,煤矿基地由1957年的140个减少到2002年的7个,炼钢炉由1955年的81座减少到2000年的7座;另一方面,鲁尔区大力拓展产业空间,增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弹性,在原来开采煤炭和炼钢的地方,相继建立化学、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环保等新的大型工业企业,并发展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和广告业等各种新兴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转型发展,鲁尔工业区已经成为综合新经济区,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
  其次,鲁尔区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科研中心和生产中心紧密结合,是鲁尔区经济结构成功转型的重要支撑。鲁尔区许多大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并根据企业特点和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制定自己的科研计划。此外,鲁尔区在德国建立起了最早重视技术转化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以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加快科研成果的应用,并建立“鲁尔区风险资本基金会”和新技术服务公司,为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和咨询。同时,德国政府为转型发展促进就业提供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政府制定多种有关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灵活政策,加大对资源型地区经济结构转型的扶持力度,有效地促进了转型的顺利实现。如德国政府建立了拥有5亿马克资金的鲁尔地产基金,用来进行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鲁尔区高度重视吸纳劳动力强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易于采用新技术,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从而成为转型发展中政府扶持的重要对象。鲁尔区在科研向生产力转换的过程中,建立科学技术革新的信息中心,优先向中小企业转让技术,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是实现转型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德国联邦政府等各级机构通过地价优惠等政策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仅1958年-1973年,鲁尔区新建和迁入企业达459个,极大地促进了鲁尔区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
  三、山西省转型发展给就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国内外资源性地区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看,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全面转轨过程,对劳动就业会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看,山西转型发展给就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新的就业渠道。首先,各级政府对就业工作更加重视。转型发展是要实现科学发展,政府就要统筹规划、全面协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新型的就业机制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从根本上促进全方位扩大就业目标的实现。其次,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在转型中延伸,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产业结构的转型,通过技术进步创新改革传统优势产业,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朝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它不仅使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获得更大发展,而且加快了产业链的延伸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极大地吸收劳动力,以促进劳动力的大规模就业。第三,替代产业在转型中成长,重构经济增量中的就业空间。随着新行业的出现和发展,劳动量必然会增加。因此,积极利用技术进步促使新产业的产生,可以扩展就业渠道。
  但是从短期发展分析,山西转型发展给就业带来严峻的挑战。首先,经济转型发展导致短期就业缩减,这是经济转型的阶段性成本。一方面,转型发展中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会改变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还约束了就业容量的扩张。随着山西省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企业用较少劳动力来推动更多生产资料,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新技术逐步减少对基层非技术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下降,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另一方面,山西省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低造成就业困难。随着山西省转型发展步伐的加快,知识和技术含量高的高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近年来山西省教育发展成效巨大,但劳动者整体素质依然偏低,成为制约经济长远发展的主要障碍。其次,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山西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份额一直在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但是山西省农村劳动力大部分集中在本省各级城市,加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就业压力空前严重。第三,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就业的实现。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长期实行“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形成高依赖性、低风险性、弱竞争性的超稳定的就业观念。这种就业观念至今仍有深刻的影响力,并导致城市劳动力市场拥挤,就业难度加大。
  总之,山西经济传统发展模式日益不适应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压力下,山西省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深度调整期。转型发展既给当前解决就业问题带来许多现实困难,也是面向长远的重大机遇。有鉴于此,认真分析转型发展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十分必要。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解决山西省就业问题
  随着山西省实行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山西省就业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要抓住这次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务实的精神抓好就业工作,始终把解决就业问题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首先,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扩大经济增量中的就业空间。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增长是劳动就业的原动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旺盛,失业率就会相应降低,这是促进就业稳步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是要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做“精”资源产业,加快煤炭加工转化进程、延伸煤炭产业链,由过去只生产初级煤炭产品到提供多种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要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加速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实行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以就业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二是发展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三是围绕构建和谐社区和加强城市管理的要求,以街道、社区为依托,重点开发便民服务、公共服务、公共事务协管等社区就业岗位,广辟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其次,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健全完善就业机制。就业问题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山西省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从政府角度讲,在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新的就业机制,为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和就业压力的全面缓解提供政策和制度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个人竞争就业、市场基础配置、政府引导促进”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三是建立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就业服务队伍,从而形成功能齐全、方式灵活、流程规范、运作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鼓励和发展非正规就业,缓解就业压力。非正规就业的目的是创造机会和提供收入,主要由从事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包括部分小时工、租赁工、契约工、外包工、自我雇佣工、按时计酬的零工等。非正规就业进入成本低、市场程度化高、就业形式灵活,比较适合处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省份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应以市场为指导,将非正规就业视作有效吸纳劳动力的渠道,为非正规就业创造市场环境。政府要从制度上为非正规就业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保证他们享受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政府要鼓励下岗职工和新生劳动力进入城市的非正规部门就业。
  最后,积极创建教育科研生产新模式,促进就业人口素质提高。从全球范围看,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就业创造与就业摧毁并存的过程。被摧毁的是低技能的就业岗位,而被创造出来的是高技能的就业岗位。山西省现有劳动力素质整体较低,难以适应转型后企业技术升级和新兴产业及替代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为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一要在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加速发展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完善高等本科和专科教育,提高未来时期新生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二是建立和完善劳动者教育培训体系。在解决就业问题时,建立多领域、多专业、多层次、多方式的培训体系,对劳动者的教育培训,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三是推动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培养和壮大具备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学习潜力的工人队伍。
  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事关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在今后五年时间内,山西省转型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就业问题的解决将更加紧迫。全省必须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构建和谐山西的政治高度出发,把积极扩大就业作为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正确处理转型发展与增加就业的关系,推行切实可行的全省就业发展中长期战略。
  
  参考文献:
  1.郭金龙.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际比较.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2.黄余安.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景维民,孙景宇.转型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5.潘光军.中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6.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赵曼.转轨时期反失业的公共政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 山西太原 030012)
  (责编:吕尚)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迈入了城市化加速期、国际化提升期、市场化完善期,建筑业市场竞争出现了新变化和新挑战,要采取怎样的新策略、新措施加以应对,这是建筑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竞争规则 合作竞争 技术创新 人才兴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F2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85-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迈入了城市化加速期、国际化提升期、市场化完善期
计算机仿真可以把复杂笼统的问题转化为清晰明确的问题,管理者可以更好的比较定性与定量的信息资源,制定出最佳的决策方案,大大提高决策效率。本文介绍了在区域经济系统管理
年华在握的大学时光,有时真的如一块魔石,让我们不由地夸张了自己真实的快乐与忧郁,放大了自己的微笑与激情.曾经以为我们已将纯真年代的一切悲伤与快乐淋漓尽致地演绎到底;
本文主要从句型特征方面讨论妨碍阅读理解的一些因素:复合句、倒装、分隔结构、词义,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在阅读中运用相关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涯发展状况整体一般,年级、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兼职等情况也存在差异。高校应该针对学生的生涯发展特点来拓展辅导思路,更好地引导大
摘 要:新形势下,我们党进入执政考验的重要时期,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较量将会更加激烈、更加艰巨、更加复杂。如何进一步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将反腐倡廉建设推向前进,取得胜利,是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应高度重视,值得探索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现代企业 职工群众 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272-02     改革开放30多
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生产活动的特点,阐述了根据建筑施工特点进行开展施工安全工作的办法。
文章从观念、体制、机制、资产、定位等方面研究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为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管单位走向良性循环做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来,我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在较快较稳的向前发展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也响应国家号召,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创新素质、实践能
摘要:文章论述了检测机构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检测机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检测机构人才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237-0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的范围、程度迅速扩大。人才竞争成为经济竞争的主体。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国家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