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存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e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社会和生活的观察角度以及态度。并由此形成成熟得艺术观念。对日常生活中“物”的主观描绘已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家对于身边“物”的关注是对自身的一种审视,更像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通过对自己周边生活的深刻认知,来进行自我的剖析,促使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进一步思考,同时这也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寄托,并且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的表现,从而引发人们对生活现实的多重思考。从东西方艺术史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艺术流派当中,有很多艺术家的创作主题都是对于日常生活中物的关注,或者是以架上绘画的形式或者是以雕塑、摄影以及装置等任何媒介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本质都是相同的。这是对自我意识的挖掘和对自我身份认同感的寻找。我们应清醒的看待自己和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客观的审视自我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艺术哲学家丹托认为,艺术作品是体现出的意义即体现出描绘对象的本质的意义,因此,艺术作品旨在让观众“获取、理解它们体现出的本意。”[1]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组成的图像或者感知,很难用定义、词汇来表达。丹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看待艺术的哲学角度,启发人们理性的透过作品去感受艺术家的心理面貌。
  从东方艺术历史来看,中国古代雕刻、绘画及文献中对服饰和器物的样式、质地和功能都有体现。对物的描绘,大概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为“借物喻人”以文人画为代表;二为“睹物思人”,直接反映物的具体形态,进而通过留在物上的人为痕迹,使人体会物主人的喜好和特点;三为“物即是物”代表为日本的物派,以禅宗的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四为“审美追求”,即物的美感、风格特征、实用性等。
  “借物喻人”是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方法,能够含蓄的表达作者的对人性、品格的赞美和愿望。比如许地山的《落花生》、矛盾的《白杨礼赞》,都是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些崇高品质的赞美。美术创作中也有同样的方法,文人画借梅兰竹菊、山水花鸟等发抒个人理想与抱负。正如倪瓒的说法“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强调作者的主观意识,不在绘画技巧上过度钻营。
  “睹物思人”的方式,在西方绘画中多有呈现。中国画讲究意境,西方绘画写实的手法使场景真实再现,精微的细节可以使观者对物象进行细致的解读。从中找到物象所处时代、地域的文化背景。如同考古学家发掘出古代的器具,通过联想复原当时的科技水平、生存条件以及审美追求。而物品的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磨损的痕迹,岁月的侵蚀或是意外的伤痕,这些视觉经验,都会使观者产生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正如海德格尔对梵高的油画《一双旧鞋子》的描述:这只是一双农民做农活穿的鞋,此外再无他。然而,从鞋具被磨损的那内部看来,在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和不易。那双皮鞋不仅破旧,还硬邦邦、沉甸甸,这凝聚着那在寒风料峭中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迈动在一望无际且永远单调的田垄上,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2]
  “物即是物”在东方最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物派,是关注物与观者的关系,用物原本的方式进行创作。如同物派代表艺术家关根伸夫所说:“世界以其自在方式存在,所以怎么能说我们是在创造呢?我所能做的尽是尽现自我,还世界其本来面目,让这种状态更加清晰。[3]物派的作品就是以未加工的原材料为主,摒弃人为的加工,以自然空间为背景,通过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的真实性来表达最直接的感受,从而引发人们对于世界的思考。这种东方式的感知方式,更注重物体、空间和声音之间的静寂,这也是日本的艺术文化的重要准则。
  “物即是物”的创作过程应该是理性的,是用最直接的感受来表达物的情感。就像日本的“物派”艺术家所追求的是不以自己的经验来观察物,而是以最本原最直观的方式直接感受物,即“物我合一”、“物我两忘”。在日本禅宗中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思想,早在18世纪的西方,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也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到:“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4]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于物所寄托都体现了人们对于物所寄托的精神世界的探究及追求。
  在西方绘画中“物即是物”最具代表的当属莫兰迪的绘画作品。每个大艺术家都有深厚的自我背景,莫兰迪的艺术作品背后是多年的修道士生活,就像中国的苦行僧一样。莫兰迪不仅仅是形式主义大师,还是思想者,这二者缺一不可。当人们还停留在事物喧哗表面时,莫兰迪就看到了生命物质深处的本质,静谧与深刻。这与中国美学中“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的思想不谋而合,在生活中日常的“小摆设”中见到了宇宙的奥秘。他将传统继承,又结合当代对他的影响,形成了他的创作基本语言,即画面的造型,色彩和空间。莫兰迪就是在寻找“物即是物”的初衷,寻找本质世界的架构,摒弃物体的质感、量感等等,从而获得最直观最自然的画面。而这些也恰恰体现了他的精神面貌,使人与绘画作品融合,做到“物我合一”、“物我兩忘”。
  莫兰迪的绘画作品,多以静物画为主,日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寻常的家居摆设,给人亲近恬静的视觉感受。画面多以灰色调为主,平面的构图建立起平面性的画面效果,强化画面的构成形式,给人均衡、稳定的感觉。他注重心中的物品意义的表达,而不是客观现象的物品,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发人深省,耐人回味。这些特点在莫兰迪后期的作品中更能体现。他的后期作品不再是对于他的绘画物体实质的隐喻,转而表现物体的本质属性和绘画本身的特性。在他大多对于日常用品的刻画和表现的作品中,有长颈的玻璃水瓶,咖啡杯,酒瓶,花瓶等等这些手边随处可见的渗透到生活中的东西。画面物品甚至没有太过花哨的排列,就那么整齐的放置在窄窄的桌边,画面气质宁静,淡远,这正是了莫兰迪的生活理念和精神状态的呈现。他通过对于画面形和色的结合,寻找一种舒服融洽淡然的画面关系,建立起物体与心理的联系。
  一个日常物品的功能是具有延伸性的,当原本的功能被人后来的主观行为所替换后,这就致使物品的原有功能消逝,产生一个新的功能。当一个盛水的玻璃瓶被人主观的当做花瓶的时候,它原本的盛水的功能就会被改变成花瓶的功能。由于被人主观改变过,那这个瓶子就注入了人的情感,这个瓶子的意义就不同了。正如这个时代稀缺的手工制品一样,珍贵正是因为人们注入了感情在这个物品里,使物质的单纯化转化成跟个人情感相关联的东西,变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正是这种浓烈的精神寄托使得作品画面极具张力和感染力,人们通过画面的传达感受到艺术工作者的生活状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现状,从而对生活有了进一步思考。这种思考会提高人们生活中的幸福感,从而帮助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加快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丹托《艺术是什么》耶鲁大学出版社
  [2]《林中路》马丁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
  [3]李禹焕, “世界と构造”,1969年6月号。
  [4]布莱克 诗作《天真的暗示》
其他文献
【摘要】:这篇文章经由能代表北宋和南宋,这两个时期的两幅山水画作品进行剖析,阐明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所传达出来的意境表现和审美。中国山水画为什么在宋代可以登峰造极,背后支撑它的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和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宋代文人重视生活是不追求财富的,而是做潇洒的文人,文人很相信自己在历史里面的历史和地位的。所以他们“饱游饶看”,了解到国家南北方地域的不同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室内设计界为了迎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而不断的吸收西方装饰文化,设计模式趋于一体化,而设计文化民族性和地域性之间的差异却在逐渐缩小。在中国室内设计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内设计师意识到:只有把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有效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中,营造具有中国特色装饰文化的和谐室内空间环境,才能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装饰韵味的创新设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核心价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视角系统分析了赵树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从时代背景的选取、语言的运用、主题思想、人物的塑造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语言;时代背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和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
期刊
【摘要】: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具有整体性好、可模性好、耐久性和耐火性好,造价低,维护成木低的优点,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抗震结构设计作为棍凝土结构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建筑整体的抗震性和稳定性,需要建筑设计人员的充分重视。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抗震结构;建筑  1.混凝土结构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  不论是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还是
期刊
1.陈子绘画艺术产生背景  新时代,社会环境对性别的差异性之间存在的误解逐渐消解,人们之前对女新性存在的偏见和歧视也逐渐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包括艺术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女性工作者也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不难理解,陈子这样一代有着自身独特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女艺术家会脱颖而出。同时,女艺术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细致的内在情感充满了情调和韵味。她们的绘画艺术作品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品质,而在日常生活的建筑装饰中对于色彩的应用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人类自身就是感官类神经反应,而颜色的多元化与应用,就是人类视觉神经对于色彩直观的反射。不同的色彩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神经反应,从而带给人们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情,例如阳光明媚的暖色调会使人身心愉悦,灿烂鲜艳的颜色使人开朗热情,阴暗沉闷的冷色调会使人缺乏活力或者冷酷忧郁。
期刊
一、扎染图案的设计  扎染是一件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手工工艺,在制作之前必须有一个预先的构思和设计。根据面料的质地和大小,再设计花纹的样式和在面料上的布局安排。扎染从纹样形式上分为几何纹样(如散点、圆形、菱形、环形等)、异形纹样(如叶纹、花纹、波浪纹等)和具象花纹等。扎染花纹取材广泛,其图案或苍山彩云,或洱海浪花,或塔荫蝶影,或神话传说,或民族风情,或花鸟鱼虫,妙趣天成,可千姿百态。但因为扎染工艺
期刊
中国山水画,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开始在人物画的背景中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不过在那时,山水画还停留在“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的稚拙阶段。到了唐朝中期,山水画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著名山水画大师。经过宋、元、明、清各代画家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笔墨技法上有许多的新创造,如各种皴法的运用,及擦、点、染技法的丰富,在用墨方面也有重大的创造,如:积墨、泼墨、破墨等。这些技法具有独特
期刊
我是达州人,但却长在重庆,所以我经常说重庆是我的第二故乡,对这剧也生出别样的感情来。《江姐》这部歌剧我一共看了五遍,每一遍的感受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始终不变,无论是杨维忠版本还是铁金版本,每每回想,最先浮现在眼前的都是那望不到边的红梅,厚厚的一层,堆砌相宜,姿态庄严!我说这红,是有品格的!  一、红梅的红是刚毅的红  第一场朝天门码头,一曲《红梅赞》,悠悠扬扬,跌跌宕宕,便奠定了整部剧的基调与精神
期刊
【摘要】:21世纪,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极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标签的旅游产业应运而生并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谈及旅游产业,就不得不提到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而闻名遐迩的城市——广西桂林。本文结合当下桂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带有广西民族元素的桂林导游服饰为切入点,从民族元素、导游服饰的特征,导游服饰体现的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多角度阐述,表明导游服饰的研究与应用在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