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对神经功能、远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对神经功能、远期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常规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1、3、5、7、14、30 d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评判其损害程度;采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术前、术毕及术后1 、3 、5 d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判患者预后;术后6个月进行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表评分(NC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3 d GCS评分分别为(5.70±0.82)、(5.05±0.70)分,术后5 d分别为(7.45±1.12)、(5.81±0.82)分,术后7 d分别为(9.38±0.52)、(6.64±0.65)分,术后14 d分别为(10.31±0.79)、(7.86±0.53)分,术后30 d分别为(12.79±1.03)、(10.13±1.31)分,均明显高于术前[(4.11±0.40)、(4.15±0.42)分](P均<0.05),且术后5、7、14、30 d观察组每个时间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毕颅内压分别为(26.64±3.02)、(29.79±2.57) mmHg,术后1 d分别为(22.88±2.49)、(26.03±3.75) mmHg,术后3 d分别为(17.36±1.73)、(24.40±3.07) mmHg,术后5 d分别为(14.20±1.18)、(21.06±2.64) mmHg,均明显低于手术前[(31.36±4.30)、(31.30±4.11) mmHg](P均<0.05),且观察组手术后每个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22.22%(1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植物生存率分别为4.44%(2/45)和20%(9/45)、病死率分别为13.33%(6/45)和31.11%(14/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0、4.114,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NCSE分别为(69.24±8.42)、(51.57±6.35)分,Barthel指数分别为(76.97±5.57)、(68.24±6.02)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524、8.713,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4%(1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2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0,P<0.05)。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采用渐进减压术较常规减压术更具应用价值,能有效保护神经功能,使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改善远期预后。

其他文献
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医学人文教育已逐渐受到各医学院校重视。为更好地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深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我院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创新开设了医学人文英语影视鉴赏课程,并采用视频、PBL、参与式讨论相结合教学。在此,从课程背景、课程设计、实施及考核评估四方面,详细介绍了课程开设情况,总结了课程实施中的优点与不足,对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作了探索,并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践表明,开设该课程有助于提
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已成为急诊科医学生临床学习中迫切需要提高的临床技能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将医患沟通教育引入临床教学中,针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及技巧进行培训。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通过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及带教标准来强化医患沟通教育。鼓励医学生灵活运用体态语言、提高业务水平、强化法制观念、应用专项训练及情景模拟等手段进行医患沟通学习,掌握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技能及技巧。在急诊教学中加强医
目的探讨模糊数学理论在医学生心理综合素质评定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见习和实习的8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自拟的医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包括一级条目3个(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压力),二级条目19个。问卷回收率95%,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将二级因素综合评判所得的数据与预先设定的评判集对应,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医学生
产后出血(PPH)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中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PPH最为常见。近年胎盘因素,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从而导致PPH发生率增加。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可采用多种辅助检查手段(超声、MRI、膀胱镜)尽早确诊,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降低PPH发生率。最新研究认为,国家全面两孩政策开放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分娩,可能增加胎盘因素引起的PPH发生率。临床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维吾尔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组织的特异性甲基化谱改变。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60例维吾尔族PCOS患者的卵巢组织(PCOS组)及60例维吾尔族卵巢囊肿患者的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芯片(MeDIP-chip)技术,对2组卵巢组织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胞嘧啶-磷酸-鸟
目的研究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metastatic rate,L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62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LR值分为低LR组(<25%,38例)、高LR组(≥25%,2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索血管病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 dist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 in type-1 domain 13,ADAMTS13)水平与宫颈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比二者对于宫颈癌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并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居癌症之首,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肺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个信号通路介导的复杂过程。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受到极大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检测技术的进步,肺癌自身抗体、外泌体、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收治的101例脓毒症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免疫指标,根据其有无休克分为休克组(34例)与无休克组(6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功能与免疫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1)脓毒性休克组血栓弹力图最大血块强度值降低的发生率高于无休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6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免疫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两项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