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毒青春,从治愈者到唤醒师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37301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品让一对璧人面目可憎
  1972年4月,顾瑛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职工家庭。
  15歲那年,顾瑛已出落成清纯少女,1.73的高挑身材,姣好的面容。一次,上海中华时装公司招收业余模特,还在读书的她报了名。经过三个月免试培训,顾瑛顺利成为上海滩第一批时装模特。她早早放弃学业,跟着公司走南闯北在各地演出,一个月收入就上万元。要知道,当年她父母一个月工资也才三五百元。
  四年模特生涯后,她转战商场,成为一家外资公司的业务主管。事业心强的她业绩突出,单在公司的一笔地产交易中,她就挣了33万元。春风得意之时,她在上海买下一套上百平方米的高层公寓。
  1991年秋天,顾瑛在工作中结识了男友杨飞。杨飞从事装修生意,家境富绰,却是一名潜藏的瘾君子。那年,顾瑛有一次出国机会。杨飞害怕她离开他,在朋友怂恿下,决定用毒品挽留女友。
  杨飞告诉常失眠的她,白色粉末是特效药,“吸一点能帮助睡眠和治胃病”。顾瑛吸了一口,“小拇指指甲缝那么多,大概0.01克。”她醒来时,整整一天已经过去了。
  自此,顾瑛无力抵抗毒品。她和杨飞每天沉迷于毒品。直到3年后,顾瑛去刚归国的姐夫家做客,感觉不舒服,还以为感冒了,便到隔壁房间吸“烟”。门没关,姐夫看到了一切,惊讶地问:“知道这是海洛因吗?毒品啊!吸了会倾家荡产!”姐夫把她父母叫来,让她马上戒。顾瑛不以为然,“和香烟差不多,不抽不就好了?没事的。”
  被家人关进房间后,顾瑛才体会到戒毒的痛苦。10个小时里,她不停地流鼻涕掉眼泪,明明是大夏天,但身体一出汗就像在冰窖里,盖三床被子还是冷,浑身打颤。过了一会,她又觉得热,像被火烤,五脏六腑都要炸裂。仿佛无数只蚂蚁在啃她的骨头,无数猫爪抓挠她的心房……
  次日一大早,顾瑛发疯似的从家里跑出,找到杨飞去吸毒,吸完后立马平静。这次经历,让她第一次有了恐惧感,害怕起带来“快乐”的白色粉末。可惜,她已经无法自控。
  顾瑛与男友在毒品上的花销越来越多,每天消费至少两三千元。顾瑛很快把积蓄花光了。没钱时,她把房子卖掉了。这份凄凉中,更让她心寒的是,杨飞悄悄把“定情信物”——顾瑛最喜欢的貂皮大衣卖了,从毒贩子手里换回5克白粉。
  大吵一架后,顾瑛决心分手。结果杨飞将她一拳打晕,用领带绑住她的手脚,威胁她说要离开可以,只要给他20万元分手费。顾瑛谎称一起去家里取钱,狼狈地逃上了出租车。
  透过车后窗,顾瑛看到,杨飞抓住车门不放,最终摔在地上打滚。对于曾阳光帅气的男友,她已毫无留恋,心中只剩下痛,“毒品竟让我俩都变得面目可憎。”
  为了摆脱杨飞的纠缠,顾瑛去了外地亲戚家暂住,又先后搬了两次家,从此再也没见过他。
  不忍回忆的染毒青春
  1998年,顾瑛辗转于上海、武汉、宁波等地的自愿戒毒所,但都以失败告终。徘徊在戒毒与复吸之间的她,很快把父母的家底也掏空了。父母除了沮丧无奈,毫无办法。
  绝望中,顾瑛尝试结束生命,来“换取父母的安宁”。她租了一个空房间,化了淡妆,穿上最爱的大红色小礼服、新买的喇叭裤,然后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保重身体”。接着,她给自己注射了海洛因加安眠药水。沉睡了三天,她居然活了过来。
  母亲找到她,哭着说:“你连死都不怕了,肯定能把毒戒下来。”于是再次借钱将她送进自愿戒毒所。她也发誓“绝对是最后一次”。
  2001年4月2日,顾瑛29岁生日,家里决定给她庆生冲冲喜。声称“去做头发”的顾瑛,抛下在酒店等待她的亲人,又找到毒友。晚上她回到家,母亲第一次叫来了警察,将穿着礼服的她送进了上海市女子劳教所。
  强制戒毒的日子,顾瑛心里充满恨意。她在家连筷子都没洗过,生活不能自理,身体也忍不住一直打颤,坐在凳子上都要摔下来。但所里规定,戒毒人员坐有坐姿,站有站姿,每天要在车间里做毛绒玩具,顶着高温在空地上跑步来锻炼意志。顾瑛借助对父母的怨恨来发泄悔恨,手臂被自己掐得青一块紫一块。
  母亲第一次来探望时,顾瑛号啕大哭,要“断绝母女关系”。母亲说了一句话,让她至今难忘——“我不会放弃你,只要把毒戒了,你还是让我骄傲的女儿。”
  在劳教所的半年,顾瑛内心从起伏到平静。不眠的夜晚,她想得最多的,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2002年1月,上海阳光戒毒中心到戒毒所来上课。半年没复吸的小孙在台上现身说法,让顾瑛重燃求生渴望。她给家里写信,让母亲帮她去咨询一家专业的戒毒服务机构。母亲毅然借钱,帮她报了名。
  起初,顾瑛通过一种穴位刺激的物理治疗仪,来改善戒毒时身体的不适症状,长期坚持后,明显睡眠好了,内分泌失调也改善了,这坚定了她的信心。一年半过去了,她成功戒毒。走出劳教所大门,她仰望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自由了。
  2002年9月26日,家人在冠军大酒店订了一桌宴席,祝贺她重新出发。顾瑛终于体会到,正是曾经怨恨的父母不离不弃的爱,让她重获新生。回家后,偶尔还会有“反跳”的不适感,碰到阴天下雨,会有头痛症状,她就及时与阳光中心的医生、老师联系,听从建议和指导,进行系统治疗,也断了与之前毒友的联系。
  唤醒噩梦不放过每一分钟
  由于长期吸毒与社会接触甚少,顾瑛特别恐惧,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周围人都惊讶,她居然不会坐公交、乘地铁,不懂什么是电脑游戏。她孤独无助之时,禁毒社工对她嘘寒问暖,引导她勇敢地告别过去。
  顾瑛开始自食其力。结识了坦诚直率的小祁之后,她俩一起去了一家饰品公司应聘,在各大商场做专柜销售。三个月里两人的店销售额第一,工资奖金最高,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2004年,上海闸北区社工站成立。不少志愿者不太了解毒品,更不知如何预防染毒,常来请教顾瑛。顾瑛突发奇想,想建女子戒毒沙龙,让像她一样回归社会的姐妹有个暂时的避风港。   在社工帮助下,2005年,闸北区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女子戒毒沙龙,顾瑛成为沙龙组长。她组织舞蹈培训、心理倾诉等活动,围绕姐妹们如何面对社会的主题,用形形色色的小品来演绎,把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大家不但互相监督戒毒,生活也有了奔头。赵燕成了“证书大王”,考出了计算机中级证书、房产中介资格证书等一大把证书;郭英创业当上了老板,每天忙得不亦乐乎;马雯也重整旗鼓,在餐饮行业里大施拳脚;小荷通过努力,取得了一直怨恨她的儿子的原谅,成功找到了伴侣……
  成立至今,戒毒沙龙吸引了55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参与,1850人次受益。有47名成员成功就业,6名还成长为同伴辅导员。
  2006年,顾瑛来到曾呆过的戒毒所,以亲身经历,给劳教人员做戒毒宣传。当着全所人的面,她勇敢地表示:“三年不代表戒毒成功,但我会每年都来,让大家每年都看到我,给大家信心。”
  此后,顾瑛索性“把自己打开了”,更积极地参加公益活动,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厂矿企业、戒毒所、管教所进行禁毒、戒毒宣传,成为名副其实的“戒毒大使”。母亲反复劝她,“你将来还要结婚嫁人,要给自己留点隐私。”她回道:“我要找的是一个灵魂伴侣,我必须坦诚告诉他我的一切。”
  如果说吸毒是一场噩梦,那顾瑛就是唤醒者。如今,顾瑛正式成为上海阳光中心的戒毒咨询师。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常常半夜3点接到电话。面对求助者对毒品的心理渴求、身体反应,她会紧急干预,告诉他们自己的经验,因为“十分钟顶不过去,可能就滑到另一边去了”。
  一对母女来到咨询室,不停哭泣。母親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抓住顾瑛的手。一旁的女孩佝偻着腰,大腿就跟顾瑛的胳膊一样细,恳求说:“姐姐,救救我吧,我好冷。”这是顾瑛第一次介入个案的治疗。在她的帮助下,一年后,女孩儿变得白白胖胖,之后顺利结婚生子。顾瑛意外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能量”。
  有个女孩在亲友强迫下来咨询,顾瑛买了水果和蔬菜,上门给她做饭,陪她聊了七八个小时,此后女孩终于打开心扉。
  在暖黄色的咨询室里,顾瑛敲开了三十多位毒品上瘾者的心门,倾听了他们的隐秘。顾瑛也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禁毒志愿者称号。
  现在每个周末,她除了去阳光戒毒中心当咨询师,余下时间去要么陪母亲,要么去养老院看望一位98岁的老奶奶,生活平淡真实。
  (编辑 赵莹zhaoyingno.1@163.com)
其他文献
她一辈子都在芝加哥黑人聚集区从事教育工作,她的每一个学生都考上了大学。两位美国总统都曾邀请她担任教育部长,但被婉言谢绝。她说“我属于教室”。  她就是著名教育类书籍《玛瓦·柯林斯方法》的作者玛瓦·柯林斯。  不要让别人淹没你的声音  1936年,玛瓦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是黑人聚集区,人们生活普遍贫困。当时的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黑人几乎没有社会地位,黑人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几乎不
期刊
全世界需要搬家的人们,全世界需要出长差的人们,是不是都想有一个说带走就带走的家?  原本学建筑设计的李鼐含在一次次玩心大发中脑洞大开,不仅跨界到了家具设计领域,还颠覆了家具的形态,让家具像变形金刚一样好玩有趣。  不让搬家丢失生活的记忆  李鼐含1981 年出生于哈尔滨市,后来随父母搬到北京。高中时,她申请了英国伦敦的巴特利特学院,学习设计和建筑。  大学毕业后,李鼐含牛刀小试。她曾独立完成各种不
期刊
今年38岁的刘国明是浙江乌镇人。小学二年级课本上,一条蜈蚣一半身子掉进食虫草,剩下一半挂在外面。原来植物能吃虫子,他看到此处,便开始着迷。只是当时市面上极少看到这类植物,这份喜爱只能埋藏在心。  大学毕业后,刘国明进入石油系统工作。也是那时,食虫植物被引进国内。他在杭州笕桥花鸟市场,第一次摸到食虫草时,心底的热爱瞬间迸发。  刘国明开始在房前屋后种植。家里的食虫植物越种越多,品类越来越丰富,场地从
期刊
1000万元请来洋顾问  沈建平出生在浙江桐乡市湘溪村,他18岁开始养鸡,后来又做饲料,一干就是25年。  2012年,沈建平去了趟欧洲。他看到,荷兰人几十年前建起的猪场,花木掩映,像个花园。猪圈干干净净,大家坐在猪圈旁喝咖啡,一点异味都没有。猪肉是生吃的,切成片,像吃生鱼片一样。  这些深深触动了沈建平,他当即决定,“我也要这样养猪,让中国孩子吃上没有激素和重金属的绿色猪肉。”  最初,沈建平以
期刊
“我要对抗心脏病和癌症,就像我们对抗罪恶一样。”1940年,从事慈善事业的挚爱的母亲因心脏病去世,悲痛之余,玛丽·拉斯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玛丽·拉斯克1900年生于美国一个富有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是著名广告人阿尔伯特·拉斯克的妻子。尽管她有广泛的社会关系,可仍然不能为母亲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医学界对于药物知识的匮乏令她震惊又愤怒。她还想到一次陪母亲探视家庭女工的经历,昏暗的棚屋里,因乳
期刊
1980年版的贰角人民币不少人都使用过,对于钱币上两位美丽可爱的少数民族姑娘,很多人都认为那是画家画出来的。实际上,两位姑娘确有其人,其中左边那一位名叫黄其萍。那么,黄其萍当初是怎样被选为“人民币女郎”的?她现在又在做什么呢?  日前,记者辗转找到了在湖南省农委(原湖南省农业厅)担任副主任的黄其萍。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妙龄少女虽已人到中年,但依然美丽,曾经纯真的面容里更多了一种成熟与稳重。  美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语汇新解——不用恐惧喂养孩子  正值六一,我们关注每个群体的孩子的生命状态。  几乎每个生命来到人世的最初,养育者都将ta看作上天的馈赠。想象着孩子的未来,那种心情好似即将打开一份完美礼物。  然而,打开礼物盒,有时也会遇到一只命运的坏苹果。小者,如孩子行为脱轨、学习障碍等等;大者,如孩子残病重癥、误入歧途等等。  本文中的一家人,正面对如此艰难的人生课题——孩子重度听损,并很可
期刊
代贺,呆小贺漫画创始人,她25岁零基础自学成为漫画达人,白天带娃,晚上创作,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更新原创漫画。吐槽育婴,调侃生活,她所画的育儿漫画温馨又逗比,引起了百万妈妈的强烈共鸣。  找到了自己的发光点  代贺生于1989年,是个乐观开朗又爱折腾的人。2010年,代贺从美国留学归来,进入了人人称羡的外企苹果公司。一年后,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代贺又跳槽到京东,涉足电商。待了一年后,代贺辞职,打算和
期刊
闫爱英 50岁 湖南 个体经营  口述/闫爱英 记录/方妮  1986年春节,我嫁到了湖南湘阴县,与忠厚老实的刘刚飞结了婚。刘刚飞有三姐弟,两个姐姐在外地做生意。他们的父亲患病去世多年,母亲体弱多病。  在当地农村,儿子结婚后,一般会与父母分开住。可我们没有,一来婆婆身单力薄,需要照顾;二是在婚前,两个姐姐就摆明说,只要不分家,每月会寄钱接济我们。我想,一举两得的事,多好。  我们乐不可支地花着姐
期刊
在中国,目前已确诊、得到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3000万人左右。更多的人还在孤军奋战,默默抵抗黑暗,出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愿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不愿和他人接触。  形成反差的,是存在一群抱团抗郁的人。曾饱受抑郁困扰的长风,是这个团体的带领人。他说:“你匀一份快乐,我匀一份感动,你积一点经验,我攒一点体会,抗郁路上不再一个人。”  抑郁症的痛,反复发作的苦  长风最早在一个抑郁症患者论坛里被称为“长风大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