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轴距,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辆车的内部使用空间,既包括乘坐空间,又包括储物空间。2700mm,似乎是家用汽车的黄金轴距,既不会因为轴距过长而影响汽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同时又可以提供不俗的乘坐体验。正因为如此,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2700mm轴距的汽车,有合资品牌,也有自主品牌,有六万元左右的,也有二十万元上下的。
不过,除了轴距相同之外,它们几乎找不到第二点相似之处。你了解它们吗?它们之中,谁的价格最低?谁的外观最美?谁的配置最高?谁的动力最充沛?谁的空间最宽敞?最重要的是,它们2700mm的轴距名副其实吗?


十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众泰汽车始建于2003年,在它的第10个年头,推出了磨剑之作——众泰Z300。
本期的封面故事主角共来自五家企业,众泰汽车是最年轻的一家。同时,众泰Z300是2700mm大家族里售价最低的产品。最低就意味着最差的质量,最差的舒适性,最差的动力,最没有竞争力吗?事实并非如此。
外观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这点放在汽车的外观上也是适用的。同时,中国又有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四大发明、四大……它们是被大部分国人所认可的。因此,判定一辆车的外观设计成功与否就看它的外观能否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就可以了。众泰Z300的整体设计比较中规中矩,它没有采用夸张的线条以致让老人无法接受;没有老气横秋的轮廓而失宠于年轻人。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时尚且稳重的造型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前脸设计简洁,整体采用展翼式设计,并应用镀铬双格栅。刀锋式大灯设计如同心灵的窗户,传达出众泰Z300的年轻化,能充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侧身是典型的家用轿车的样式,高腰线设计从车头延伸到车尾,毫无拖泥带水之感,给人一种简单之美。尾灯同样是四边形造型,与前大灯遥相呼应。尾部大气美观,虽然没有复杂的线条,但与整体非常协调,排气管的尺寸在同级车中名列前茅,整体给人的感觉很舒展、大气。
众泰Z300的一些细节之处可圈可点。轮辋采用双六幅设计,就像六把叉子以众泰logo为中心展开。后视镜非常圆润,符合国人的审美,并带有转向提示功能。中西之美相结合,这就是众泰Z300。
内饰冷色调为主
众泰Z300的内饰设计师与外观设计师很显然达成了共识,内饰设计同样秉承了外观简洁而不张扬的主旨。黑色与灰色相搭配的冷色调风格旨在烘托内饰的豪华氛围,四幅式方向盘很有设计感,手感很不错,高配车型还提供多功能方向盘。仪表盘的蓝光设计很有未来感,显示的行车信息非常丰富。
中控台使用橡胶材质,有一定的质感,超越仍在大量使用硬质塑料的同级车。门板内侧除使用橡胶材质外,驾驶员胳膊经常接触的区域还采用了皮质材料,比较厚道。门把手的流线型镀铬设计也给记者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车顶扶手处还配置了小挂钩,很小但非常贴心。本次试驾的中配车型搭配小号的中控台液晶显示屏,中控台操作区按钮采用对称式的简单设计,以至于众泰Z300的中控台看上去很简单,仅是集成了简单的娱乐功能和最基本的空调功能。

配置高配车型更超值
刚才在内饰板块里提到了众泰Z300的娱乐配置非常简单,当然那属于横向对比。其实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跟价格是成正比的,如果我选择了6万元的众泰Z300,在它身上我看不到任何让我觉得花了冤枉钱的配置,当然,我心里想要的一些配置,中配版上也基本都没有。除了内饰板块提到的一些之外,也只有大灯亮度可调、大灯延时关闭、标配的倒车雷达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功能能吸引我。
纵向对比的话,高配车型比中低配车型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除前文中提过的中控台液晶显示屏、电动天窗、多功能方向盘之外,还有DVD、导航系统、倒车影像、6扬声器、自动恒温空调、6安全气囊、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等多处升级配置,而这一切只需要增加1万元人民币,考虑到高配车型的市场优惠更大一些,升级的花费其实还不到1万元。因此,推荐想入手众泰Z300的朋友选购高配车型。
众泰Z300的安全配置非常值得称赞,按照众泰官方的名称,它贯彻了全新的“ZDSI”安全理念,即细节提升安全。前后梁、A柱、B柱、车门等关键部位使用高强度钢材。主副驾均配置大容量包裹式安全气囊。本次的拍摄选在了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公园里面并没有一条非常长的直道供我们测试汽车的加速性能,但出于“职业习惯”我还是大胆的尝试了一把。结果,加速性能并没有给我很大的惊喜,反倒刹车性能让记者眼前一亮。众泰Z300前后轮都采用大尺寸盘式制动器,配合博世第九代ABS+EBD,制动力大且稳定。多项优异的表现,众泰Z300获得了C-NCAP五星安全认证。

动力强调家用

众泰Z300采用比较成熟的三菱4A91S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应用MIVEC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全铝合金缸体材质,燃油利用率高,耗油量低。最大输出功率83kW/6000rpm,最大扭矩141Nm/4000rpm。4000rpm的最大扭矩爆发转速虽不及涡轮增压发动机来的那么早,但在自然吸气发动机里已经属于前列。但试驾感受并没有与数据相匹配,前文中提到了百公里加速测试,众泰Z300在低档位时的提速不温不火,到了高档位高转速时依然没有提供很快的加速度。这让我想起了刚进入汽车圈时听到的一句话“小排量发动机并不强调动力性能”。 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挡手动变速器,挂挡时的顺畅感与合资品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同级车里算得上比较优秀。低档位变速时能感觉到些许顿挫感,高档位就没有这种感觉了。较轻盈的离合器不至于给拥堵在路上的车主带来过重的负担。
众泰Z300采用了前麦弗逊后拖曳臂式的悬架组合,并请来了英国莲花公司的专家来进行调校。不过很显然,这些外援并不太了解众泰Z300的定位。实际试驾中,这套悬架系统的调校过于生硬,颠簸过滤不够彻底,大大小小的震动都会通过底盘传递至车内。对于一台彻头彻尾的家用车调校的如此运动,记者表示不解。当然,这些外援也没有白请,他们为众泰Z300设计了150mm的最小离地间隙,适应复杂路况的能力更强。

储物空间意料之中
众泰Z300的外观尺寸为4565mm*1766mm*1486mm,本次试驾的5辆车型轴距均为2700mm,但是车身长度各有不同,众泰Z300的因长度略短于其它车型,因此在储物空间方面不占优势。不过凭借着合理的设计,众泰Z300的行李箱容积达到了457L,超越了大部分同级车。当然,与同为2700mm的选手相比略逊一筹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众泰Z300的后排座椅支持6/4放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同时,空间规整以及宽敞的开口也是其优势,放置大件物品更方便。
众泰Z300车内储物空间比行李箱要给力一些,总共有14处大小储物空间,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宽大的中央扶手打开后里面的空间很大,可以放置矿泉水。中配版车型因为没有装配DVD,因此多出来一个储物格,可以放置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位置较其它储物格更加醒目,可以有效防止遗忘在车内。手套箱带有阻尼结构,开口不算大,内部空间只能说够用,其中没有配置灯光,当然制冷功能和车载电源什么的对于6万元的它来说更是奢望了。

乘坐空间后排堪比中级车
身高176cm的记者坐进前排调整好坐姿,头部大概有一拳的距离。再坐进后排,头部空间略小于前排,不过腿部有两拳外加三指的空间,很让记者感到意外。要知道,很多中级车的后排也只有两三拳的富余,这点为众泰Z300扳回了不少比分。众泰Z300的前后肩宽位列五辆车榜首,后排坐三位乘客不会显得那么拥挤。同时,后排地板比较平坦,进一步提高了后排中间位置乘客的脚部舒适性。众泰Z300的座椅使用皮质材料,闻不到明显的气味,填充物软硬适中,包裹性略显不足。得益于多处降噪处理,车内噪音表现非常优秀。
众泰Z300拥有2700mm的长轴距,乘客身处其中,无论正襟危坐,还是斜靠半躺,都会有很好的乘坐体验。宽敞的空间、舒适的座椅、安静的环境,对一款6万元的紧凑级车来说非常难得,但这正是家用汽车所需要的。
国庆节到了,生活在浙江省永康市的小众刚入手了一辆众泰Z300,本打算在国庆期间带着家人自驾乌镇,可当他看到电视上关于乌镇“客满为患”的新闻报道后果断放弃了这一想法,于是决定带着家人去郊区野营。驾驶着众泰Z300,一家五口上路了。小众驾驶汽车,妻子坐在副驾看着手机导航指路,8岁的小泰坐在后排中间玩ipad,身边是他的爷爷奶奶,看着聪明可爱的孙子两位老人露出了笑容。车上放着大家的手机、钱包、每个人的饮料以及旅途中用得上的其它物资。行李箱里放着一个大号折叠帐篷、五个睡袋、两箱矿泉水、五人两天的干粮、小泰的画板……这是假想的场景,但确实是真实存在并一直被大空间的众泰Z300演绎着的汽车生活。

从内饰、配置、动力到空间等多个方面,众泰Z300都达到了A+级车理所应当的水平。它最大的优势就是2700mm大家族里乃至同级车里最低的价格。众泰汽车更承诺为这款磨剑之作承担四年或者15万公里的质保,这在自主品牌中属于佼佼者,甚至不输很多豪华进口品牌。这传递出的是众泰汽车对旗下产品的选材与造车工艺的自信。众泰Z300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和颇具诚意的售后服务,相信会在家轿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秀外慧中
中华H530
近两年的华晨中华其实一直很努力,陆续推出了不少极具卖点的车型,像V5和H230,它们靓丽的外观、实用的内部空间、不错的驾驶感受让它们的竞争力堪比合资车型。我们今天的主角是华晨中华的中华H530。它有着中华全新的家族设计元素,时尚的外观和12年的品牌历史。从车身尺寸来看H530完全主流,2700mm的轴距也已经接近中型车级别。
外观精雕细琢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第一次看到中华H530的感受,我想应该是“精雕细琢”,你看到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堪比合资车型车身细节处的精致。中华H530的前脸造型较具亮点,加入了LED示宽灯设计的前大灯、典型的直瀑布式进气格栅及多边形镀铬条装饰的雾灯搭配,让H530前脸看起来极醒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宾夕法尼亚的设计师正是通过对细节处的追求,来刻画H530整体的国际设计风格。
从外观的大气程度上来说,我认为H530完全有资格站在此次对比车型中的前三甲位置上,浑厚、饱满的车身的确能够给人一种霸气十足的感觉,一起参与拍摄的同事也表示出对H530外观设计的肯定。如果你有意向选择自主品牌车型,并且比较看重车辆的外观,我相信这款车一定能够俘获你的芳心。
内饰优缺点并存 中华H530的内饰有让人满意的地方,也有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它让人满意的地方,它的中控台上部均采用了软性材质饰板,并且表面都经过纹路处理,无论是用料还是内饰的装配工艺,都属于自主品牌中的较高水平。同时,上深下浅的配色也非常符合大众的选车口味。
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中控台下方采用镀铬处理的音响和空调控制区,这部分镀铬区域设计的初衷可能是要极力体现一下这款车的内部豪华程度,但是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车内的实用性,这部试驾车的镀铬区已经被磨出了很多的划痕,大大小小不下几十条,严重的破坏了这款车内部的美观程度,想要修复这些划痕也比较难。所以建议厂家对于这一细节进行重新处理。另外,还有车主反映这一区域在阳光充足时会反射阳光,晃驾乘人员的眼睛。对于这点我没有机会进行体验。不过看看这里鲜亮的镜面效果,阳光照射上去确实会产生反射。
配置丰富实用
在配置方面,中华H530虽然没有过于抢眼的配置,但与同级别竞品相比也丝毫不显得落后。它全系标配了多功能方向盘和ASR牵引力控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动安全。在12万元的预算内,消费者可以购买到除顶配1.5T自动智能型(售价:12.58万元)外的所有H530 1.5T车型。
在车型选择方面,我更建议消费者购买1.5T MT/AT豪华型,这两款车型均配备了无钥匙启动、电动天窗、真皮多功能方向盘、泊车辅助、真皮座椅等丰富配置。另外,在价格上1.5T自动豪华型相比手动豪华型价格贵了1万元,其除了换装了5速自动变速器,更配备了前后排头部气帘、车身稳定系统及上坡辅助系统,主被动安全性更高,至于1.5T MT/AT豪华型消费者会选择哪一款,更多的是要看你的实际需求了。

动力倾向家用领域
中华H530先期配备了1.6L发动机,这款发动机采用技术成熟稳定的航天三菱4A系列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87kW,最大输出扭矩151Nm,这台发动机的技术特点主要是:全铝缸体,双顶置凸轮轴和三菱MIVEC可变气门技术。单纯从数据上看,这台发动机算得上同级的中上水平,不过由于H530的自动挡车型自重达到了1340kg,其整体动力表现并没有优势。我们试驾的这款H530配备了5速自动变速器,这款变速器与发动机匹配得相当不错,更宽泛的齿比设定不仅可以减小换挡时的冲击,还能有效降低整车的油耗表现。在实际驾驶时,油门初段的表现相当敏感,这种调校比较适合像北京这种路况。
当你想加速超车时,变速器的降挡反应稍显迟缓,油门到底后,变速器会迟疑半秒左右,才会做出降挡动作,同时发动机转速将拉高到4000转左右。此时,尽管发动机倾尽全力,但速度的提升依然显得不温不火,对于自重超过1.3吨的车身,1.6L的发动机动力储备确实有点不足。所以在此还是推荐大家购买1.5T车型。

储物空间考虑周全
终于来到此次要讲的重点内容了,关于H530的车内储物空间。一款车的车内人性化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车内的储物空间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方面。在这一方面,H530的设计师考虑的还算比较周全。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前排储物空间。它的前排车门的储物格很大,除了可以放置一般的瓶装饮料外,还可以放置一个钱包或者手机。在方向盘的左侧,有一个长条形的储物格,驾驶员可以将硬币放在这里。它的中央扶手采用了双层设计,方便车内人员放取不同物品,只不过这里的深度一般。后排车门面板上的储物格比较适合放置体积稍小的物品,比如钱包。
H530的行李箱有车内、车外两种开启方式,但当车辆启动后,外部行李箱处的开关不能支持开启作用,此时如果想要打开行李箱门只能通过车内的按键打开,这种设计可以保证行车中的安全性。它的行李箱容内部高度达到了615mm,相比其他车型中华H530的这一参数是最大的,当放置一些高度较高的物品时比较方便。除此之外,它的行李箱其他参数均属于中等水平。

乘坐空间宽敞舒适
拥有2700mm轴距的中华H530内部空间让人相当满意。它的前排腿部空间和后排腿部空间在这5款车型之中是最大的。当一个成年人以正常的坐姿坐进后排座椅后,会感觉相当空旷。后排头部空间虽说不是冠军,但是采用上凹式的设计让它的头部空间也达到了930mm,不会有任何的压抑感。
由于排气系统设计的原因,中华H530后排地板中间的凸起很高,如果后排中间坐有乘客,那他的两脚只能跨在其两边。而且后排的中间位置没有设计头枕,看来后排还是坐两个人比较合适。相比同级别车型,在后排乘客的舒适性方面中华H530表现缺乏一些竞争力。
中华H530前排座椅的舒适性很好,软硬度适中,同时可以提供有效的侧向支撑。另外,前排的中央扶手宽度和软硬都可以领驾驶者使用起来很舒服,而且前后调整的量很大,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驾驶者,长时间驾驶时可以缓解一定的疲劳感。
锦里藏金
东风悦达起亚K3
外观行云流水
随着2006年彼得·希瑞尔的加入,一种名为“Desgin KIA”的设计语言应运而生,这种语言刺激着起亚所有车型从中庸到灵动的蜕变。K3的外形就巧妙地沿用了这种家族设计理念。整体线条优雅动感,俯冲的姿态与掀背轿跑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脸设计与海外版稍有不同,虎啸蜂窝中网被直瀑式的镀铬条所替代。作为一款运动风格的紧凑车,记者更喜欢前者的原汁原味的中网设计。也许是兼顾不同的消费人群,K3还是向大龄消费者的审美进行了妥协。凌厉的大灯是亮点之一,内部结构层次感很强,配备了带透镜的氙气大灯,除了入门级外都加入了长条形的LED日间行车灯,点亮后识别度很高。尾灯的LED灯带造型同样别致,相比K5的点状LED效果更佳。起亚在灯光设计上可谓颇下苦功,看似有赶超玩灯前辈奥迪的决心。此次试驾的1.6顶配车型还配备了17寸花瓣轮辋,表面的抛光处理与内侧的枪灰色涂装完美结合,视觉效果出色。K3在外观设计上可谓大气而不失运动,是K5神韵的升华。

内饰秀外慧中
K3的内饰并没有照搬家族其他车型的设计理念,相比“套娃”式的设计并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整体风格以黑色的运动基调为主,并以仿碳纤材质进行点缀。中控台采用非对称式布局,环驾驶座设计很好的照顾了驾驶者。细节之处的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旋钮阻尼适中,按键手感出色,人机工程设计合理。K3的三幅方向盘由真皮包裹,握感良好,并且集成了丰富的多功能按键,行车电脑、定速巡航、多媒体控制都可以在驾驶中快捷的设置,非常方便。拥有4.2寸超大显示屏的仪表盘也是一大特色,炮筒式的立体设计,加之质感出色的镀铬条装饰,诠释着K3激进运动的观念。座椅均为真皮材质,支撑性良好,并配备了座椅加热,座椅通风,驾驶席记忆系统,配置很是厚道。美中不足的是A柱稍显宽大,虽然设计了三角窗但视线还是会有所干扰。
配置越级品质
这次试驾的K3 1.6L Premium AT 版本配置十分丰富。驾乘方面,配备了无钥匙启动,极具驾驶乐趣的换挡拨片,双区自动恒温空调,方向盘加热,定速巡航以及后视镜一键折叠。中控台下方设有AUX和USB接口,同时还带有12V车载电源接口,设计非常人性化。K3的安全配置也可圈可点,6安全气囊,自动胎压检测系统,ESP车身稳定系统等一应俱全。越级的高科技配置足以让B级车汗颜,我们也看到了起亚在进军A级车市场中表现出的诚意。这些高科技配置不管实用与否,都增加了车辆的档次,韩国人巧妙的抓住了国人的购车心理,使K3在多足鼎立的局面中拥有一席之地。
动力敦本务实
K3搭载的是1.6Lγ发动机和1.8L Nu两款发动机,其中1.6L发动机相比现款的福瑞迪所搭载的有所区别,型号由G4FC升级为G4FG,CVVT进气可变气门技术升级为DVVT进气可变气门技术,最大功率为93.8kW/6300rpm,最大扭矩155.5Nm/4850rpm。另外1.8L采用的是最新的Nu系列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7kW/6500rpm,最大扭矩为175Nm/4700rpm,相比γ发动机,Nu系列发动机最大的特点是轻量化。这款发动机同样搭载在K5上。这些参数相对其他品牌产品动力更为出色,与之匹配的是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行驶中没有强烈的挫顿感,换挡平顺且积极,带来了很好的燃油经济性。在实际驾驶中,1.6L的发动机算不上动力充沛,但可自如应对日常城市驾驶。K3的悬架结构和朗动一样,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弹簧的行程较短,过弯时对车身起到了很好的支撑性,操控性表现优异。唯独转向系统表现欠佳,回馈力度不均,路感稍差。

储物空间丰富易用
K3的储物空间实用而丰富,打开中央扶手,储物格宽大,深度与饮料瓶相当,放入两瓶饮料后可轻松关闭扶手箱。另外中央扶手前方和左右门板处各设有两个杯架,便于长途驾驶。换挡杆前方的方形储物格可以放置钱包、手机等,拿取十分便捷。手套箱开口角度适中,空间表现中规中矩。后排的储物设计也为乘客做出了考虑,中央扶手和两侧门板也均设有杯架。同时驾驶席靠背后方也设计了储物袋,可放置报纸杂志等。经过实际测量,K3的行李箱尺寸为高550mm、1110mm、深940mm、离地高度700mm,容积为470L,位于同级车的中游水平。可惜后排座椅无法放到,极大地阻碍了可用空间的拓展性,对于大件物品的装载来说受到了局限。希望换代车型可以解决这一韩系车一直延续的问题。

乘坐空间宽朗舒适
得益于2700mm的轴距,K3前后排的腿部空间都非常宽裕,身高172cm的记者坐入前排,座椅调整到合适位置,腿部有一拳距离。当坐入后排时,腿部空间惊人的达到了三拳,可以轻松的翘起二郎腿,可谓同级车的佼佼者。然而由于其流线的车身设计,导致头部空间相对局促,在舒适的坐姿下前后排的头部空间均为三指,略显局促。在不得不向外观妥协的情况下有如此表现也实属不易。后排地板沿袭了日韩品牌一贯的人性化设计,中央隆起很低,为后排中间乘客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乘坐空间。
K3拥有同级车所不具备的越级配置,诸如一键启动、换挡拨片、方向盘加热、座椅通风、带记忆功能的电动调节座椅、定速巡航、双区自动恒温空调等可谓一应俱全,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上把科技推到了极致。诚意最终让K3站在最佳配置车型的领奖台上,它当之无愧。激进的外观设计与务实的配置可谓攻守兼备,它不仅是年轻人展现个性的名片,也是服务家庭的实用座驾。K3的横空出世打破了2700mm现有的格局,究竟鹿死谁手,值得我们期待。
小企业、大制作
力帆720
力帆品牌始建于1992年,如果单算造汽车的话,至今只有10年左右的历史。相比动辄五六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汽车企业,力帆着实是一个小企业。但小企业也有大制作,如创造票房比制作成本记录的《疯狂的石头》,还有打败名导之作《阿凡达》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老无所依》。力帆汽车也有一个大制作——力帆720,同时,凭借4700mm的车长、2700mm的轴距,它还是力帆汽车“最大号”的汽车。
外观大气格调
力帆720上市之前,力帆已经出品了320、520、620等多款车型,十数年的造车历史,多款车型的设计经验,力帆正逐渐形成自己的家族化特征。外观方面,力帆720正是集力帆汽车家族化基因于一身。
硕大的镀铬进气格栅把中央区域的LOGO凸显的更加大气豪华,车辆整体也不再显得那么中庸。柳叶形的前大灯是很多车型设计师的最爱,当然也包括力帆720的设计师。车头与车尾并没有太多曲线,反而添加了多处硬朗线条,从而看上去更加平直。力帆720车身尺寸4700mm*1765mm*1490mm,轴距为2700mm,完全达到了A+级车的标准。硬朗的轮廓烘托出了浑厚大气的视觉效果,力帆720 4700mm的车身进一步得到延长,看上去非常像B级车。尾灯大量应用LED灯,即使是示宽灯也有LED光源的加入,紧跟当前的时尚与潮流。不过视宽灯下的排气管非常“小气”,与整车的形象不太融恰。 力帆720的钣金工艺,比数年前的力帆320有了明显的提升。粗糙的缝隙已经不见,各个板块交合处基本都是严丝合缝。
内饰简单质朴
力帆720在内饰方面采用了上深下浅颜色搭配,并融入大量的银色面板装饰,把整体点缀的不再那么单调。仪表盘是内饰的亮点之一,白色背景光配上红色指针颇具运动范,其右侧的行车电脑可以显示车辆的油耗、油量、水温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
凸出的中控台采用了一体化面板设计,其上集成了常规的空调和音响按键。标配车型采用的皮革材质和软性塑料,触感非常不错,但还是有一定的气味,当然这与试驾车是新车不无关系。对于这款主打二三线城市的产品,力帆720在内饰做工上算不上精致,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2700mm的大空间里,这种简单的内饰风格看上去略微“寒酸”。
配置实用主义
在力帆720上,你看不到任何多余的配置,每一项配置都能带来相当的便利性,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中控台上尺寸不算大的液晶屏可显示空调相关信息,高配车型将搭载娱乐、导航等多媒体系统。标准版配有AUX、USB、iPod等外接音源接口,全部集中在了中央扶手内,操作起来也相对方便简单。驾驶员左侧还设有大灯高度调节、仪表盘亮度调节以及外后视镜电动调节等按钮。对于不喜欢拧钥匙启动汽车的车主还可以选装无钥匙启动系统,价格也合情合理。除此之外,基本上看不到其它能勾起车主兴趣的配置了。
安全配置方面,倒车雷达、车内中控门锁、儿童锁、防撞侧梁、ABS、EBD都有配置,不过安全气囊仅在前排主副驾驶位各装配一个,只有高配车型才装配了5个安全气囊。

动力未达预期
力帆720搭载一台1.8L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全铝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8kW/6000rpm,最大扭矩为168Nm/4200-4400rpm,应用了C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力帆720的悬架系统采用了麦弗逊式独立悬挂,而后悬挂则采用了扭力梁式悬挂。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器,目前还不提供自动变速器。
其实,这套动力系统源自之前上市的力帆X60,参数上没有经过任何改变,用它来驱动1200多千克的力帆720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力帆720的油离配合很容易掌握,这让很少开手动档车型的记者也轻松上手。但是驾驶起来,力帆720就有点令人失望了,提速并没有达到记者对1.8L排量的预期值,离合器太重,换挡时缺乏挡位吸入感。悬架调校偏向舒适性,好在不缺乏韧劲。运动中的力帆720缺点很明显,就是车内噪音偏大,尽管发动机罩和门板等多处使用了隔音棉,高速运行时,还是能听到“粗旷”的发动机吼声和风噪。

储物空间超越期待
A+级车可以说是标准的家用车,而储物空间是衡量家用车实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力帆720在储物空间上有很不错的表现,其后备箱容积达到了620升,大于很多20万左右的中级车,大大超越了记者的期待。后排座椅还支持4/6放倒,但与行李箱并不在一个平面上,倒是可以进一步扩充行李箱空间。
除了超大号的行李箱,优秀的储物空间还应该具备多处合理的储物格,因为现在人出行带的小件物品越来越多……力帆720有十余处大大小小的储物格。四个车门处的储物格面积并不大,拍摄当天恰逢下雨,车门储物格正好放下折叠雨伞。手套箱容积比较大,打开之后开口很宽敞,存取东西非常方便。手刹杆旁有两个杯托,并无法提供弹性支撑,不过好在杯托比较深。前排中央扶手储物格同样很深,后排中央座椅可以放倒做后排乘客的扶手用,并提供两个隐藏式杯托,放置矿泉水还算稳固。行李箱盖上还设有逃生拉手,尽管用到的几率很低,但还是让人感觉十分温馨。
乘坐空间物有所值
家用汽车虽然不要求商务车那样宽敞的乘坐空间,但一定不能坐着憋屈。力帆720有着2700mm的轴距,驾乘空间注定不会令人失望。实际乘坐中,身高176cm的记者,坐进前排调整好坐姿,头部有一拳左右空间,后排头部与前排感受相似,腿部有近两拳的空间。
本次试驾的力帆720标准版座椅非常宽大,采用皮革材质,填充物硬度适中,包裹性属于中等水平,座椅可手动六向调节,并带有腰部支撑调节,长途驾驶更加舒适。高配车型采用真皮座椅和电动六向调节功能。力帆720宽阔的空间配合扁平化的地板设计和宽大平整的座椅,提供了不俗的乘坐舒适感,带给乘客更多舒适和便利。
力帆汽车这个年轻的汽车企业超越自我,推出了这款大制作。产品的优缺点实在是太突出了,以至于记者有种不忍总结的感觉。空间大到让人惊喜,能给人足够的“里子”和“面子”,然而过度考虑造车成本,忽视了中国人对舒适性、科技性日益增长的需求,不过好在力帆汽车把这部分省下来的成本还给了消费者。综合来说,力帆720对得起它7万元的价格。
强势回归
奇瑞艾瑞泽7
2700mm的轴距是艾瑞泽7这个紧凑级轿车首先拿出的诚意,我们就从2700mm说开来,看看这款回归之作能否带领奇瑞突出重围。
QQ的辉煌,让奇瑞曾经坐上了自主品牌老大的位置,虽然奇瑞凭借着QQ系列和A3这些经济实惠的车型产品,在家用汽车市场赢得了数量庞大的忠实用户,但是之后在多品牌战略指导下推出的众多产品却没能再现当初的辉煌,和要求越来越高的国内消费者也渐行渐远。在经历了如初生般的阵痛后,奇瑞终于又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目的地,整合回归为一个品牌,改换全新的品牌标识,并且迅速推出了一款全新产品,它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艾瑞泽7。 外观颠覆印象
初见艾瑞泽7,我们几乎找不到模仿的痕迹,甚至也找不到奇瑞以前车型的影子。偏向时尚、流线造型的艾瑞泽7真的有些颠覆笔者对奇瑞车型设计的印象。加入全新奇瑞标识的车头看起来简洁大方,前保险杠采用了微微下探式的唇边设计,让整个前脸更加动感时尚,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前大灯虽然是远、近光一体的凸透镜大灯,但是灯眉和镀铬装饰条的加入提升了大灯的时尚性,颇具设计感。
车侧的设计就更加简单,流畅的双腰线条利落地直达车尾,让艾瑞泽7整体更加耐看,C柱的倾斜角较大,最初我还担心这样的设计会使得后排的空间受到挤压,不过从实际测量数据来看,后排的头部空间却没有受到影响。车尾的部分同样也给人惊喜,鸭尾扰流式的设计微微上翘,短小精悍也充满了动感。总体来说,从艾瑞泽7上我们看到了奇瑞在设计方面的巨大进步,这点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奇瑞正在颠覆人们对于自主品牌的印象。
内饰亮点不多
艾瑞泽7的内饰采用的是上深下浅的传统设计,充满居家风格,中控台是艾瑞泽7内饰的最大亮点,采用的是飞翼式的设计,众多多边形的元素加入,提升了整个内饰的科技氛围。艾瑞泽7全系标配的7寸彩色触摸屏,操作简单,最重要的是触控反应灵敏,可以操作多媒体系统、导航、蓝牙接听电话等等。
至于中控台的用料却没有太多惊喜,依旧是塑料为主,可以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硬质的工程塑料,质地也稍显单薄,敲上去也并不厚重,还需要继续进步。而且中控台按钮排列也有些繁杂,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但内饰做工方面,艾瑞泽7还算不错,比如中控面板的接缝、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和空调出风口的做工,都比一些自主品牌要强大不少。
配置超值大礼包
配置方面,艾瑞泽7可算是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自主品牌甚至在同级别的合资品牌当中,都算是佼佼者。本次体验的是艾瑞泽7自动高配车型,这款车型装配了无钥匙进入、自动空调、胎压监测、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倒车影像、Ipod充电接口等装备。

动力差强人意
艾瑞泽7的这套动力系统我们并不陌生,就是之前在奇瑞A3上使用过的1.6L DVVT发动机和CVT变速器的组合,相对比较成熟的一套产品,直接沿用到了艾瑞泽7身上,这点也是促成了它能快速量产上市的原因之一。
该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3kW,最大扭矩160Nm,与之匹配的有5MT手动变速器和CVT无级变速器两个选择,这款发动机更注重输出的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在动力输出方面相对比较温和。再加上CVT变速器传动效率不高,这使得动力方面给人感觉似乎总是有些提不起兴致。油门响应有些迟滞,踩下油门踏板基本上要半秒钟左右才会有动力响应,想要超车并线你需要打好提前量。自动挡的这款车型只有在发动机转速超过3000转之后,才开始有了不错的加速表现,这时如果用手动控制变速器,可以提前控制发动机的转速,以此实现快速提升车速。但是千万不要着急,艾瑞泽7压根就不是给急性子人开的车,强烈的推背感还是不要在它这里寻找的好。
艾瑞泽7的悬挂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舒适性很好,大大小小的路面震动都能很好的吸收掉。这么说来,一款定位于家用的轿车,偏向舒适的底盘和悬挂,配合着它那柔和的动力输出,也算是最佳组合了。

储物空间堪比日系车
艾瑞泽设计的储物空间十分丰富,坐在车内,让我觉得更像那些以人性化为主打的日系车。全车30处的储物空间,让我们的钱包、手机、水瓶、各种卡都有地方“安身”。除了中控台常规位置的储物格外,一些临时高速卡插槽,以及小的置物槽也设计在很方便取用的位置上,十分贴心。另外一处细节就在手套箱上,手套箱上一个小小阻尼的设计不仅让手感更好,也让车内的品质提升不少。
后排的储物空间也颇为丰富,中央扶手可以放置水杯。车门内侧的储物格非常深,可以放置水瓶,或者放置一些杂物。比起一些只能放进雨伞的车型来说,强多了。
其实,让我吃惊的是行李箱的空间,本以为更多的空间会留给乘坐,行李箱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空间了,谁想到行李箱的纵深相当了得,1010mm的深度和490mm的高,都让艾瑞泽7的行李箱实用性相当高。
乘坐空间越级体验
艾瑞泽7的乘坐空间应该是笔者最满意的地方,原谅我这么迟才介绍这款车的内部乘坐空间,因为好东西总是留到最后的。
同样是2700mm轴距,但是由于每个车的设计师不同,理念也不同,所以内部的空间还是会有比较大差别的,业界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乘坐空间,从日系车开始,而我们面前的艾瑞泽7也并不逊色。前排座椅的乘坐范围从910mm到1090mm,让娇小的女生驾驶员和高大的男性驾驶员都能找到适合的位置,而980mm的前排座椅高度,也为前排的乘客提供了足够的纵向空间,总的来说前排无论是是横向宽度还是纵向,都有相当不错的空间。
至于后排空间,比较突出的是腿部空间,860mm—1090mm的空间范围,让后排乘客轻松翘起二郎腿。虽然后排地面中央有凸起,但是这并不妨碍乘坐,所以后排的乘客可以在这个空间范围内享受到更加舒服的待遇。身高173mm的笔者坐到后排座椅。腿部还有超过两拳的空间余量,这样的腿部空间已经算是非常理想的腿部空间了,可以说艾瑞泽7将2700mm的轴距发挥到了极致。
2700mm
轴距一族还有谁?
2700mm轴距是一个奇妙的平台,它有足够的余地任由你发挥,无论是优雅的外观还是宽敞的空间都可以完美地诠释。但它又苛刻至极,2700mm轴距这个最为庞大的细分市场容不得半点闪失,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成群的对手斩落马下。在残酷的竞争中成长,历练——造就新一代王者。 长城 腾翼C50
长城C50上市之初就被寄予厚望,毫无山寨感的外观,1.5T的发动机,宽敞的驾乘空间,扎实的底盘和良好的操控性都是其很好的卖点。成功地让空间和驾驶在2700mm轴距上完美的契合。但异响、油耗、噪声、小毛病频发又严重地抑制了其预期的销量。造车不是面子工程,全方位的高品质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上海通用雪佛兰景程
一成不变也许是对景程最好的诠释,13年的改款也可谓不痛不痒。其亲民的价格和大气的外观却也能得到一些消费者的认可。2700mm的轴距似乎和其被拉伸到极限的车身长度很不协调,从而操控性能大幅下降。不得不承认,是雪佛兰的品牌号召力支撑着景程走到今日,但不温不火地停在展厅的角落又有何用?大刀阔斧的改变,景程才能凤凰重生。

东风风神 A60
2700mm提供了车身线条设计最理想的发挥空间,但A60作为“拿来主义”的产物,并没有摄取到日产轩逸的成功精粹。外形设计虽有几分轩逸的神韵但却不够耐看,生硬的腰身设计已经远远落后于国人的审美标准。如果第一眼不能爱上一辆车,那它定会被消费者遗忘。况且老旧的4AT变速器早已被市场淘汰,少一分借鉴,多一分创新,才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之道。

一汽丰田 普锐斯
路上的曝光率充分印证了普锐斯在中国市场的萎靡表现,这与被国外市场的高度认可大相径庭。原因归咎于国人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还处于萌芽阶段,稍高的售价和不便的售后维修也打消了消费者尝试的心态。虽然有着2700mm的轴距,但普锐斯并没有充分利用,空间并不是它的强项。相信也只有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进,拥有成熟混动技术的普锐斯才会走上成功之路。
东风日产 骐达
新骐达成功颠覆了老款车型的中庸外表,凭借时尚动感的外观设计深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在2700mm轴距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乘坐空间升华到了极致。后期加入的1.6T发动机精准的刺激了受众人群的神经。这样看来,骐达是聪明的。
长安马自达 CX-5
CX-5是马自达魂动语言影响下的第一款量产车,创驰蓝天技术,良好的驾控感受让它成为合资SUV当中颇具个性的一员,并成功跃身主流阵容中,其国产后的售价也更符合消费者的预期。然而后排地板高高的凸起也大大削弱了2700mm轴距本应带的舒适感受。同时产能不足,漫长的等车周期让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北京现代 朗动
有着伊兰特层层的换代积淀,朗动成功进化而成。作为与K3的同平台车型,朗动有着不俗的销量,与兄弟车型的竞争也不分伯仲。得益于2700mm的轴距长度,宽大的空间与流体雕塑的外形设计都足够吸引眼球,作为一款性价比很高的家用轿车,朗动当之无愧。但较K3而言,稍显逊色的配置是它的软肋。
不过,除了轴距相同之外,它们几乎找不到第二点相似之处。你了解它们吗?它们之中,谁的价格最低?谁的外观最美?谁的配置最高?谁的动力最充沛?谁的空间最宽敞?最重要的是,它们2700mm的轴距名副其实吗?


十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众泰汽车始建于2003年,在它的第10个年头,推出了磨剑之作——众泰Z300。
本期的封面故事主角共来自五家企业,众泰汽车是最年轻的一家。同时,众泰Z300是2700mm大家族里售价最低的产品。最低就意味着最差的质量,最差的舒适性,最差的动力,最没有竞争力吗?事实并非如此。
外观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这点放在汽车的外观上也是适用的。同时,中国又有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四大发明、四大……它们是被大部分国人所认可的。因此,判定一辆车的外观设计成功与否就看它的外观能否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就可以了。众泰Z300的整体设计比较中规中矩,它没有采用夸张的线条以致让老人无法接受;没有老气横秋的轮廓而失宠于年轻人。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时尚且稳重的造型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
前脸设计简洁,整体采用展翼式设计,并应用镀铬双格栅。刀锋式大灯设计如同心灵的窗户,传达出众泰Z300的年轻化,能充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侧身是典型的家用轿车的样式,高腰线设计从车头延伸到车尾,毫无拖泥带水之感,给人一种简单之美。尾灯同样是四边形造型,与前大灯遥相呼应。尾部大气美观,虽然没有复杂的线条,但与整体非常协调,排气管的尺寸在同级车中名列前茅,整体给人的感觉很舒展、大气。
众泰Z300的一些细节之处可圈可点。轮辋采用双六幅设计,就像六把叉子以众泰logo为中心展开。后视镜非常圆润,符合国人的审美,并带有转向提示功能。中西之美相结合,这就是众泰Z300。
内饰冷色调为主
众泰Z300的内饰设计师与外观设计师很显然达成了共识,内饰设计同样秉承了外观简洁而不张扬的主旨。黑色与灰色相搭配的冷色调风格旨在烘托内饰的豪华氛围,四幅式方向盘很有设计感,手感很不错,高配车型还提供多功能方向盘。仪表盘的蓝光设计很有未来感,显示的行车信息非常丰富。
中控台使用橡胶材质,有一定的质感,超越仍在大量使用硬质塑料的同级车。门板内侧除使用橡胶材质外,驾驶员胳膊经常接触的区域还采用了皮质材料,比较厚道。门把手的流线型镀铬设计也给记者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车顶扶手处还配置了小挂钩,很小但非常贴心。本次试驾的中配车型搭配小号的中控台液晶显示屏,中控台操作区按钮采用对称式的简单设计,以至于众泰Z300的中控台看上去很简单,仅是集成了简单的娱乐功能和最基本的空调功能。

配置高配车型更超值
刚才在内饰板块里提到了众泰Z300的娱乐配置非常简单,当然那属于横向对比。其实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跟价格是成正比的,如果我选择了6万元的众泰Z300,在它身上我看不到任何让我觉得花了冤枉钱的配置,当然,我心里想要的一些配置,中配版上也基本都没有。除了内饰板块提到的一些之外,也只有大灯亮度可调、大灯延时关闭、标配的倒车雷达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功能能吸引我。
纵向对比的话,高配车型比中低配车型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除前文中提过的中控台液晶显示屏、电动天窗、多功能方向盘之外,还有DVD、导航系统、倒车影像、6扬声器、自动恒温空调、6安全气囊、儿童安全座椅接口等多处升级配置,而这一切只需要增加1万元人民币,考虑到高配车型的市场优惠更大一些,升级的花费其实还不到1万元。因此,推荐想入手众泰Z300的朋友选购高配车型。
众泰Z300的安全配置非常值得称赞,按照众泰官方的名称,它贯彻了全新的“ZDSI”安全理念,即细节提升安全。前后梁、A柱、B柱、车门等关键部位使用高强度钢材。主副驾均配置大容量包裹式安全气囊。本次的拍摄选在了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公园里面并没有一条非常长的直道供我们测试汽车的加速性能,但出于“职业习惯”我还是大胆的尝试了一把。结果,加速性能并没有给我很大的惊喜,反倒刹车性能让记者眼前一亮。众泰Z300前后轮都采用大尺寸盘式制动器,配合博世第九代ABS+EBD,制动力大且稳定。多项优异的表现,众泰Z300获得了C-NCAP五星安全认证。

动力强调家用

众泰Z300采用比较成熟的三菱4A91S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应用MIVEC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全铝合金缸体材质,燃油利用率高,耗油量低。最大输出功率83kW/6000rpm,最大扭矩141Nm/4000rpm。4000rpm的最大扭矩爆发转速虽不及涡轮增压发动机来的那么早,但在自然吸气发动机里已经属于前列。但试驾感受并没有与数据相匹配,前文中提到了百公里加速测试,众泰Z300在低档位时的提速不温不火,到了高档位高转速时依然没有提供很快的加速度。这让我想起了刚进入汽车圈时听到的一句话“小排量发动机并不强调动力性能”。 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挡手动变速器,挂挡时的顺畅感与合资品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同级车里算得上比较优秀。低档位变速时能感觉到些许顿挫感,高档位就没有这种感觉了。较轻盈的离合器不至于给拥堵在路上的车主带来过重的负担。
众泰Z300采用了前麦弗逊后拖曳臂式的悬架组合,并请来了英国莲花公司的专家来进行调校。不过很显然,这些外援并不太了解众泰Z300的定位。实际试驾中,这套悬架系统的调校过于生硬,颠簸过滤不够彻底,大大小小的震动都会通过底盘传递至车内。对于一台彻头彻尾的家用车调校的如此运动,记者表示不解。当然,这些外援也没有白请,他们为众泰Z300设计了150mm的最小离地间隙,适应复杂路况的能力更强。

储物空间意料之中
众泰Z300的外观尺寸为4565mm*1766mm*1486mm,本次试驾的5辆车型轴距均为2700mm,但是车身长度各有不同,众泰Z300的因长度略短于其它车型,因此在储物空间方面不占优势。不过凭借着合理的设计,众泰Z300的行李箱容积达到了457L,超越了大部分同级车。当然,与同为2700mm的选手相比略逊一筹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众泰Z300的后排座椅支持6/4放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同时,空间规整以及宽敞的开口也是其优势,放置大件物品更方便。
众泰Z300车内储物空间比行李箱要给力一些,总共有14处大小储物空间,功能丰富,使用灵活。宽大的中央扶手打开后里面的空间很大,可以放置矿泉水。中配版车型因为没有装配DVD,因此多出来一个储物格,可以放置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位置较其它储物格更加醒目,可以有效防止遗忘在车内。手套箱带有阻尼结构,开口不算大,内部空间只能说够用,其中没有配置灯光,当然制冷功能和车载电源什么的对于6万元的它来说更是奢望了。

乘坐空间后排堪比中级车
身高176cm的记者坐进前排调整好坐姿,头部大概有一拳的距离。再坐进后排,头部空间略小于前排,不过腿部有两拳外加三指的空间,很让记者感到意外。要知道,很多中级车的后排也只有两三拳的富余,这点为众泰Z300扳回了不少比分。众泰Z300的前后肩宽位列五辆车榜首,后排坐三位乘客不会显得那么拥挤。同时,后排地板比较平坦,进一步提高了后排中间位置乘客的脚部舒适性。众泰Z300的座椅使用皮质材料,闻不到明显的气味,填充物软硬适中,包裹性略显不足。得益于多处降噪处理,车内噪音表现非常优秀。
众泰Z300拥有2700mm的长轴距,乘客身处其中,无论正襟危坐,还是斜靠半躺,都会有很好的乘坐体验。宽敞的空间、舒适的座椅、安静的环境,对一款6万元的紧凑级车来说非常难得,但这正是家用汽车所需要的。
国庆节到了,生活在浙江省永康市的小众刚入手了一辆众泰Z300,本打算在国庆期间带着家人自驾乌镇,可当他看到电视上关于乌镇“客满为患”的新闻报道后果断放弃了这一想法,于是决定带着家人去郊区野营。驾驶着众泰Z300,一家五口上路了。小众驾驶汽车,妻子坐在副驾看着手机导航指路,8岁的小泰坐在后排中间玩ipad,身边是他的爷爷奶奶,看着聪明可爱的孙子两位老人露出了笑容。车上放着大家的手机、钱包、每个人的饮料以及旅途中用得上的其它物资。行李箱里放着一个大号折叠帐篷、五个睡袋、两箱矿泉水、五人两天的干粮、小泰的画板……这是假想的场景,但确实是真实存在并一直被大空间的众泰Z300演绎着的汽车生活。

从内饰、配置、动力到空间等多个方面,众泰Z300都达到了A+级车理所应当的水平。它最大的优势就是2700mm大家族里乃至同级车里最低的价格。众泰汽车更承诺为这款磨剑之作承担四年或者15万公里的质保,这在自主品牌中属于佼佼者,甚至不输很多豪华进口品牌。这传递出的是众泰汽车对旗下产品的选材与造车工艺的自信。众泰Z300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和颇具诚意的售后服务,相信会在家轿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秀外慧中
中华H530
近两年的华晨中华其实一直很努力,陆续推出了不少极具卖点的车型,像V5和H230,它们靓丽的外观、实用的内部空间、不错的驾驶感受让它们的竞争力堪比合资车型。我们今天的主角是华晨中华的中华H530。它有着中华全新的家族设计元素,时尚的外观和12年的品牌历史。从车身尺寸来看H530完全主流,2700mm的轴距也已经接近中型车级别。
外观精雕细琢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第一次看到中华H530的感受,我想应该是“精雕细琢”,你看到的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堪比合资车型车身细节处的精致。中华H530的前脸造型较具亮点,加入了LED示宽灯设计的前大灯、典型的直瀑布式进气格栅及多边形镀铬条装饰的雾灯搭配,让H530前脸看起来极醒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宾夕法尼亚的设计师正是通过对细节处的追求,来刻画H530整体的国际设计风格。
从外观的大气程度上来说,我认为H530完全有资格站在此次对比车型中的前三甲位置上,浑厚、饱满的车身的确能够给人一种霸气十足的感觉,一起参与拍摄的同事也表示出对H530外观设计的肯定。如果你有意向选择自主品牌车型,并且比较看重车辆的外观,我相信这款车一定能够俘获你的芳心。
内饰优缺点并存 中华H530的内饰有让人满意的地方,也有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我们先说说它让人满意的地方,它的中控台上部均采用了软性材质饰板,并且表面都经过纹路处理,无论是用料还是内饰的装配工艺,都属于自主品牌中的较高水平。同时,上深下浅的配色也非常符合大众的选车口味。
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中控台下方采用镀铬处理的音响和空调控制区,这部分镀铬区域设计的初衷可能是要极力体现一下这款车的内部豪华程度,但是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车内的实用性,这部试驾车的镀铬区已经被磨出了很多的划痕,大大小小不下几十条,严重的破坏了这款车内部的美观程度,想要修复这些划痕也比较难。所以建议厂家对于这一细节进行重新处理。另外,还有车主反映这一区域在阳光充足时会反射阳光,晃驾乘人员的眼睛。对于这点我没有机会进行体验。不过看看这里鲜亮的镜面效果,阳光照射上去确实会产生反射。
配置丰富实用
在配置方面,中华H530虽然没有过于抢眼的配置,但与同级别竞品相比也丝毫不显得落后。它全系标配了多功能方向盘和ASR牵引力控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动安全。在12万元的预算内,消费者可以购买到除顶配1.5T自动智能型(售价:12.58万元)外的所有H530 1.5T车型。
在车型选择方面,我更建议消费者购买1.5T MT/AT豪华型,这两款车型均配备了无钥匙启动、电动天窗、真皮多功能方向盘、泊车辅助、真皮座椅等丰富配置。另外,在价格上1.5T自动豪华型相比手动豪华型价格贵了1万元,其除了换装了5速自动变速器,更配备了前后排头部气帘、车身稳定系统及上坡辅助系统,主被动安全性更高,至于1.5T MT/AT豪华型消费者会选择哪一款,更多的是要看你的实际需求了。

动力倾向家用领域
中华H530先期配备了1.6L发动机,这款发动机采用技术成熟稳定的航天三菱4A系列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87kW,最大输出扭矩151Nm,这台发动机的技术特点主要是:全铝缸体,双顶置凸轮轴和三菱MIVEC可变气门技术。单纯从数据上看,这台发动机算得上同级的中上水平,不过由于H530的自动挡车型自重达到了1340kg,其整体动力表现并没有优势。我们试驾的这款H530配备了5速自动变速器,这款变速器与发动机匹配得相当不错,更宽泛的齿比设定不仅可以减小换挡时的冲击,还能有效降低整车的油耗表现。在实际驾驶时,油门初段的表现相当敏感,这种调校比较适合像北京这种路况。
当你想加速超车时,变速器的降挡反应稍显迟缓,油门到底后,变速器会迟疑半秒左右,才会做出降挡动作,同时发动机转速将拉高到4000转左右。此时,尽管发动机倾尽全力,但速度的提升依然显得不温不火,对于自重超过1.3吨的车身,1.6L的发动机动力储备确实有点不足。所以在此还是推荐大家购买1.5T车型。

储物空间考虑周全
终于来到此次要讲的重点内容了,关于H530的车内储物空间。一款车的车内人性化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其中车内的储物空间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方面。在这一方面,H530的设计师考虑的还算比较周全。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前排储物空间。它的前排车门的储物格很大,除了可以放置一般的瓶装饮料外,还可以放置一个钱包或者手机。在方向盘的左侧,有一个长条形的储物格,驾驶员可以将硬币放在这里。它的中央扶手采用了双层设计,方便车内人员放取不同物品,只不过这里的深度一般。后排车门面板上的储物格比较适合放置体积稍小的物品,比如钱包。
H530的行李箱有车内、车外两种开启方式,但当车辆启动后,外部行李箱处的开关不能支持开启作用,此时如果想要打开行李箱门只能通过车内的按键打开,这种设计可以保证行车中的安全性。它的行李箱容内部高度达到了615mm,相比其他车型中华H530的这一参数是最大的,当放置一些高度较高的物品时比较方便。除此之外,它的行李箱其他参数均属于中等水平。

乘坐空间宽敞舒适
拥有2700mm轴距的中华H530内部空间让人相当满意。它的前排腿部空间和后排腿部空间在这5款车型之中是最大的。当一个成年人以正常的坐姿坐进后排座椅后,会感觉相当空旷。后排头部空间虽说不是冠军,但是采用上凹式的设计让它的头部空间也达到了930mm,不会有任何的压抑感。
由于排气系统设计的原因,中华H530后排地板中间的凸起很高,如果后排中间坐有乘客,那他的两脚只能跨在其两边。而且后排的中间位置没有设计头枕,看来后排还是坐两个人比较合适。相比同级别车型,在后排乘客的舒适性方面中华H530表现缺乏一些竞争力。
中华H530前排座椅的舒适性很好,软硬度适中,同时可以提供有效的侧向支撑。另外,前排的中央扶手宽度和软硬都可以领驾驶者使用起来很舒服,而且前后调整的量很大,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驾驶者,长时间驾驶时可以缓解一定的疲劳感。
锦里藏金
东风悦达起亚K3
外观行云流水
随着2006年彼得·希瑞尔的加入,一种名为“Desgin KIA”的设计语言应运而生,这种语言刺激着起亚所有车型从中庸到灵动的蜕变。K3的外形就巧妙地沿用了这种家族设计理念。整体线条优雅动感,俯冲的姿态与掀背轿跑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脸设计与海外版稍有不同,虎啸蜂窝中网被直瀑式的镀铬条所替代。作为一款运动风格的紧凑车,记者更喜欢前者的原汁原味的中网设计。也许是兼顾不同的消费人群,K3还是向大龄消费者的审美进行了妥协。凌厉的大灯是亮点之一,内部结构层次感很强,配备了带透镜的氙气大灯,除了入门级外都加入了长条形的LED日间行车灯,点亮后识别度很高。尾灯的LED灯带造型同样别致,相比K5的点状LED效果更佳。起亚在灯光设计上可谓颇下苦功,看似有赶超玩灯前辈奥迪的决心。此次试驾的1.6顶配车型还配备了17寸花瓣轮辋,表面的抛光处理与内侧的枪灰色涂装完美结合,视觉效果出色。K3在外观设计上可谓大气而不失运动,是K5神韵的升华。

内饰秀外慧中
K3的内饰并没有照搬家族其他车型的设计理念,相比“套娃”式的设计并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整体风格以黑色的运动基调为主,并以仿碳纤材质进行点缀。中控台采用非对称式布局,环驾驶座设计很好的照顾了驾驶者。细节之处的工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旋钮阻尼适中,按键手感出色,人机工程设计合理。K3的三幅方向盘由真皮包裹,握感良好,并且集成了丰富的多功能按键,行车电脑、定速巡航、多媒体控制都可以在驾驶中快捷的设置,非常方便。拥有4.2寸超大显示屏的仪表盘也是一大特色,炮筒式的立体设计,加之质感出色的镀铬条装饰,诠释着K3激进运动的观念。座椅均为真皮材质,支撑性良好,并配备了座椅加热,座椅通风,驾驶席记忆系统,配置很是厚道。美中不足的是A柱稍显宽大,虽然设计了三角窗但视线还是会有所干扰。
配置越级品质
这次试驾的K3 1.6L Premium AT 版本配置十分丰富。驾乘方面,配备了无钥匙启动,极具驾驶乐趣的换挡拨片,双区自动恒温空调,方向盘加热,定速巡航以及后视镜一键折叠。中控台下方设有AUX和USB接口,同时还带有12V车载电源接口,设计非常人性化。K3的安全配置也可圈可点,6安全气囊,自动胎压检测系统,ESP车身稳定系统等一应俱全。越级的高科技配置足以让B级车汗颜,我们也看到了起亚在进军A级车市场中表现出的诚意。这些高科技配置不管实用与否,都增加了车辆的档次,韩国人巧妙的抓住了国人的购车心理,使K3在多足鼎立的局面中拥有一席之地。
动力敦本务实
K3搭载的是1.6Lγ发动机和1.8L Nu两款发动机,其中1.6L发动机相比现款的福瑞迪所搭载的有所区别,型号由G4FC升级为G4FG,CVVT进气可变气门技术升级为DVVT进气可变气门技术,最大功率为93.8kW/6300rpm,最大扭矩155.5Nm/4850rpm。另外1.8L采用的是最新的Nu系列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7kW/6500rpm,最大扭矩为175Nm/4700rpm,相比γ发动机,Nu系列发动机最大的特点是轻量化。这款发动机同样搭载在K5上。这些参数相对其他品牌产品动力更为出色,与之匹配的是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行驶中没有强烈的挫顿感,换挡平顺且积极,带来了很好的燃油经济性。在实际驾驶中,1.6L的发动机算不上动力充沛,但可自如应对日常城市驾驶。K3的悬架结构和朗动一样,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弹簧的行程较短,过弯时对车身起到了很好的支撑性,操控性表现优异。唯独转向系统表现欠佳,回馈力度不均,路感稍差。

储物空间丰富易用
K3的储物空间实用而丰富,打开中央扶手,储物格宽大,深度与饮料瓶相当,放入两瓶饮料后可轻松关闭扶手箱。另外中央扶手前方和左右门板处各设有两个杯架,便于长途驾驶。换挡杆前方的方形储物格可以放置钱包、手机等,拿取十分便捷。手套箱开口角度适中,空间表现中规中矩。后排的储物设计也为乘客做出了考虑,中央扶手和两侧门板也均设有杯架。同时驾驶席靠背后方也设计了储物袋,可放置报纸杂志等。经过实际测量,K3的行李箱尺寸为高550mm、1110mm、深940mm、离地高度700mm,容积为470L,位于同级车的中游水平。可惜后排座椅无法放到,极大地阻碍了可用空间的拓展性,对于大件物品的装载来说受到了局限。希望换代车型可以解决这一韩系车一直延续的问题。

乘坐空间宽朗舒适
得益于2700mm的轴距,K3前后排的腿部空间都非常宽裕,身高172cm的记者坐入前排,座椅调整到合适位置,腿部有一拳距离。当坐入后排时,腿部空间惊人的达到了三拳,可以轻松的翘起二郎腿,可谓同级车的佼佼者。然而由于其流线的车身设计,导致头部空间相对局促,在舒适的坐姿下前后排的头部空间均为三指,略显局促。在不得不向外观妥协的情况下有如此表现也实属不易。后排地板沿袭了日韩品牌一贯的人性化设计,中央隆起很低,为后排中间乘客提供了更为舒适的乘坐空间。
K3拥有同级车所不具备的越级配置,诸如一键启动、换挡拨片、方向盘加热、座椅通风、带记忆功能的电动调节座椅、定速巡航、双区自动恒温空调等可谓一应俱全,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上把科技推到了极致。诚意最终让K3站在最佳配置车型的领奖台上,它当之无愧。激进的外观设计与务实的配置可谓攻守兼备,它不仅是年轻人展现个性的名片,也是服务家庭的实用座驾。K3的横空出世打破了2700mm现有的格局,究竟鹿死谁手,值得我们期待。
小企业、大制作
力帆720
力帆品牌始建于1992年,如果单算造汽车的话,至今只有10年左右的历史。相比动辄五六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汽车企业,力帆着实是一个小企业。但小企业也有大制作,如创造票房比制作成本记录的《疯狂的石头》,还有打败名导之作《阿凡达》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老无所依》。力帆汽车也有一个大制作——力帆720,同时,凭借4700mm的车长、2700mm的轴距,它还是力帆汽车“最大号”的汽车。
外观大气格调
力帆720上市之前,力帆已经出品了320、520、620等多款车型,十数年的造车历史,多款车型的设计经验,力帆正逐渐形成自己的家族化特征。外观方面,力帆720正是集力帆汽车家族化基因于一身。
硕大的镀铬进气格栅把中央区域的LOGO凸显的更加大气豪华,车辆整体也不再显得那么中庸。柳叶形的前大灯是很多车型设计师的最爱,当然也包括力帆720的设计师。车头与车尾并没有太多曲线,反而添加了多处硬朗线条,从而看上去更加平直。力帆720车身尺寸4700mm*1765mm*1490mm,轴距为2700mm,完全达到了A+级车的标准。硬朗的轮廓烘托出了浑厚大气的视觉效果,力帆720 4700mm的车身进一步得到延长,看上去非常像B级车。尾灯大量应用LED灯,即使是示宽灯也有LED光源的加入,紧跟当前的时尚与潮流。不过视宽灯下的排气管非常“小气”,与整车的形象不太融恰。 力帆720的钣金工艺,比数年前的力帆320有了明显的提升。粗糙的缝隙已经不见,各个板块交合处基本都是严丝合缝。
内饰简单质朴
力帆720在内饰方面采用了上深下浅颜色搭配,并融入大量的银色面板装饰,把整体点缀的不再那么单调。仪表盘是内饰的亮点之一,白色背景光配上红色指针颇具运动范,其右侧的行车电脑可以显示车辆的油耗、油量、水温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
凸出的中控台采用了一体化面板设计,其上集成了常规的空调和音响按键。标配车型采用的皮革材质和软性塑料,触感非常不错,但还是有一定的气味,当然这与试驾车是新车不无关系。对于这款主打二三线城市的产品,力帆720在内饰做工上算不上精致,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2700mm的大空间里,这种简单的内饰风格看上去略微“寒酸”。
配置实用主义
在力帆720上,你看不到任何多余的配置,每一项配置都能带来相当的便利性,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中控台上尺寸不算大的液晶屏可显示空调相关信息,高配车型将搭载娱乐、导航等多媒体系统。标准版配有AUX、USB、iPod等外接音源接口,全部集中在了中央扶手内,操作起来也相对方便简单。驾驶员左侧还设有大灯高度调节、仪表盘亮度调节以及外后视镜电动调节等按钮。对于不喜欢拧钥匙启动汽车的车主还可以选装无钥匙启动系统,价格也合情合理。除此之外,基本上看不到其它能勾起车主兴趣的配置了。
安全配置方面,倒车雷达、车内中控门锁、儿童锁、防撞侧梁、ABS、EBD都有配置,不过安全气囊仅在前排主副驾驶位各装配一个,只有高配车型才装配了5个安全气囊。

动力未达预期
力帆720搭载一台1.8L直列四缸自然吸气全铝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8kW/6000rpm,最大扭矩为168Nm/4200-4400rpm,应用了C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力帆720的悬架系统采用了麦弗逊式独立悬挂,而后悬挂则采用了扭力梁式悬挂。与发动机匹配的是5速手动变速器,目前还不提供自动变速器。
其实,这套动力系统源自之前上市的力帆X60,参数上没有经过任何改变,用它来驱动1200多千克的力帆720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力帆720的油离配合很容易掌握,这让很少开手动档车型的记者也轻松上手。但是驾驶起来,力帆720就有点令人失望了,提速并没有达到记者对1.8L排量的预期值,离合器太重,换挡时缺乏挡位吸入感。悬架调校偏向舒适性,好在不缺乏韧劲。运动中的力帆720缺点很明显,就是车内噪音偏大,尽管发动机罩和门板等多处使用了隔音棉,高速运行时,还是能听到“粗旷”的发动机吼声和风噪。

储物空间超越期待
A+级车可以说是标准的家用车,而储物空间是衡量家用车实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力帆720在储物空间上有很不错的表现,其后备箱容积达到了620升,大于很多20万左右的中级车,大大超越了记者的期待。后排座椅还支持4/6放倒,但与行李箱并不在一个平面上,倒是可以进一步扩充行李箱空间。
除了超大号的行李箱,优秀的储物空间还应该具备多处合理的储物格,因为现在人出行带的小件物品越来越多……力帆720有十余处大大小小的储物格。四个车门处的储物格面积并不大,拍摄当天恰逢下雨,车门储物格正好放下折叠雨伞。手套箱容积比较大,打开之后开口很宽敞,存取东西非常方便。手刹杆旁有两个杯托,并无法提供弹性支撑,不过好在杯托比较深。前排中央扶手储物格同样很深,后排中央座椅可以放倒做后排乘客的扶手用,并提供两个隐藏式杯托,放置矿泉水还算稳固。行李箱盖上还设有逃生拉手,尽管用到的几率很低,但还是让人感觉十分温馨。
乘坐空间物有所值
家用汽车虽然不要求商务车那样宽敞的乘坐空间,但一定不能坐着憋屈。力帆720有着2700mm的轴距,驾乘空间注定不会令人失望。实际乘坐中,身高176cm的记者,坐进前排调整好坐姿,头部有一拳左右空间,后排头部与前排感受相似,腿部有近两拳的空间。
本次试驾的力帆720标准版座椅非常宽大,采用皮革材质,填充物硬度适中,包裹性属于中等水平,座椅可手动六向调节,并带有腰部支撑调节,长途驾驶更加舒适。高配车型采用真皮座椅和电动六向调节功能。力帆720宽阔的空间配合扁平化的地板设计和宽大平整的座椅,提供了不俗的乘坐舒适感,带给乘客更多舒适和便利。
力帆汽车这个年轻的汽车企业超越自我,推出了这款大制作。产品的优缺点实在是太突出了,以至于记者有种不忍总结的感觉。空间大到让人惊喜,能给人足够的“里子”和“面子”,然而过度考虑造车成本,忽视了中国人对舒适性、科技性日益增长的需求,不过好在力帆汽车把这部分省下来的成本还给了消费者。综合来说,力帆720对得起它7万元的价格。
强势回归
奇瑞艾瑞泽7
2700mm的轴距是艾瑞泽7这个紧凑级轿车首先拿出的诚意,我们就从2700mm说开来,看看这款回归之作能否带领奇瑞突出重围。
QQ的辉煌,让奇瑞曾经坐上了自主品牌老大的位置,虽然奇瑞凭借着QQ系列和A3这些经济实惠的车型产品,在家用汽车市场赢得了数量庞大的忠实用户,但是之后在多品牌战略指导下推出的众多产品却没能再现当初的辉煌,和要求越来越高的国内消费者也渐行渐远。在经历了如初生般的阵痛后,奇瑞终于又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目的地,整合回归为一个品牌,改换全新的品牌标识,并且迅速推出了一款全新产品,它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艾瑞泽7。 外观颠覆印象
初见艾瑞泽7,我们几乎找不到模仿的痕迹,甚至也找不到奇瑞以前车型的影子。偏向时尚、流线造型的艾瑞泽7真的有些颠覆笔者对奇瑞车型设计的印象。加入全新奇瑞标识的车头看起来简洁大方,前保险杠采用了微微下探式的唇边设计,让整个前脸更加动感时尚,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前大灯虽然是远、近光一体的凸透镜大灯,但是灯眉和镀铬装饰条的加入提升了大灯的时尚性,颇具设计感。
车侧的设计就更加简单,流畅的双腰线条利落地直达车尾,让艾瑞泽7整体更加耐看,C柱的倾斜角较大,最初我还担心这样的设计会使得后排的空间受到挤压,不过从实际测量数据来看,后排的头部空间却没有受到影响。车尾的部分同样也给人惊喜,鸭尾扰流式的设计微微上翘,短小精悍也充满了动感。总体来说,从艾瑞泽7上我们看到了奇瑞在设计方面的巨大进步,这点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奇瑞正在颠覆人们对于自主品牌的印象。
内饰亮点不多
艾瑞泽7的内饰采用的是上深下浅的传统设计,充满居家风格,中控台是艾瑞泽7内饰的最大亮点,采用的是飞翼式的设计,众多多边形的元素加入,提升了整个内饰的科技氛围。艾瑞泽7全系标配的7寸彩色触摸屏,操作简单,最重要的是触控反应灵敏,可以操作多媒体系统、导航、蓝牙接听电话等等。
至于中控台的用料却没有太多惊喜,依旧是塑料为主,可以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硬质的工程塑料,质地也稍显单薄,敲上去也并不厚重,还需要继续进步。而且中控台按钮排列也有些繁杂,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但内饰做工方面,艾瑞泽7还算不错,比如中控面板的接缝、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和空调出风口的做工,都比一些自主品牌要强大不少。
配置超值大礼包
配置方面,艾瑞泽7可算是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自主品牌甚至在同级别的合资品牌当中,都算是佼佼者。本次体验的是艾瑞泽7自动高配车型,这款车型装配了无钥匙进入、自动空调、胎压监测、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倒车影像、Ipod充电接口等装备。

动力差强人意
艾瑞泽7的这套动力系统我们并不陌生,就是之前在奇瑞A3上使用过的1.6L DVVT发动机和CVT变速器的组合,相对比较成熟的一套产品,直接沿用到了艾瑞泽7身上,这点也是促成了它能快速量产上市的原因之一。
该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3kW,最大扭矩160Nm,与之匹配的有5MT手动变速器和CVT无级变速器两个选择,这款发动机更注重输出的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在动力输出方面相对比较温和。再加上CVT变速器传动效率不高,这使得动力方面给人感觉似乎总是有些提不起兴致。油门响应有些迟滞,踩下油门踏板基本上要半秒钟左右才会有动力响应,想要超车并线你需要打好提前量。自动挡的这款车型只有在发动机转速超过3000转之后,才开始有了不错的加速表现,这时如果用手动控制变速器,可以提前控制发动机的转速,以此实现快速提升车速。但是千万不要着急,艾瑞泽7压根就不是给急性子人开的车,强烈的推背感还是不要在它这里寻找的好。
艾瑞泽7的悬挂采用的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舒适性很好,大大小小的路面震动都能很好的吸收掉。这么说来,一款定位于家用的轿车,偏向舒适的底盘和悬挂,配合着它那柔和的动力输出,也算是最佳组合了。

储物空间堪比日系车
艾瑞泽设计的储物空间十分丰富,坐在车内,让我觉得更像那些以人性化为主打的日系车。全车30处的储物空间,让我们的钱包、手机、水瓶、各种卡都有地方“安身”。除了中控台常规位置的储物格外,一些临时高速卡插槽,以及小的置物槽也设计在很方便取用的位置上,十分贴心。另外一处细节就在手套箱上,手套箱上一个小小阻尼的设计不仅让手感更好,也让车内的品质提升不少。
后排的储物空间也颇为丰富,中央扶手可以放置水杯。车门内侧的储物格非常深,可以放置水瓶,或者放置一些杂物。比起一些只能放进雨伞的车型来说,强多了。
其实,让我吃惊的是行李箱的空间,本以为更多的空间会留给乘坐,行李箱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空间了,谁想到行李箱的纵深相当了得,1010mm的深度和490mm的高,都让艾瑞泽7的行李箱实用性相当高。
乘坐空间越级体验
艾瑞泽7的乘坐空间应该是笔者最满意的地方,原谅我这么迟才介绍这款车的内部乘坐空间,因为好东西总是留到最后的。
同样是2700mm轴距,但是由于每个车的设计师不同,理念也不同,所以内部的空间还是会有比较大差别的,业界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乘坐空间,从日系车开始,而我们面前的艾瑞泽7也并不逊色。前排座椅的乘坐范围从910mm到1090mm,让娇小的女生驾驶员和高大的男性驾驶员都能找到适合的位置,而980mm的前排座椅高度,也为前排的乘客提供了足够的纵向空间,总的来说前排无论是是横向宽度还是纵向,都有相当不错的空间。
至于后排空间,比较突出的是腿部空间,860mm—1090mm的空间范围,让后排乘客轻松翘起二郎腿。虽然后排地面中央有凸起,但是这并不妨碍乘坐,所以后排的乘客可以在这个空间范围内享受到更加舒服的待遇。身高173mm的笔者坐到后排座椅。腿部还有超过两拳的空间余量,这样的腿部空间已经算是非常理想的腿部空间了,可以说艾瑞泽7将2700mm的轴距发挥到了极致。
2700mm
轴距一族还有谁?
2700mm轴距是一个奇妙的平台,它有足够的余地任由你发挥,无论是优雅的外观还是宽敞的空间都可以完美地诠释。但它又苛刻至极,2700mm轴距这个最为庞大的细分市场容不得半点闪失,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成群的对手斩落马下。在残酷的竞争中成长,历练——造就新一代王者。 长城 腾翼C50
长城C50上市之初就被寄予厚望,毫无山寨感的外观,1.5T的发动机,宽敞的驾乘空间,扎实的底盘和良好的操控性都是其很好的卖点。成功地让空间和驾驶在2700mm轴距上完美的契合。但异响、油耗、噪声、小毛病频发又严重地抑制了其预期的销量。造车不是面子工程,全方位的高品质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上海通用雪佛兰景程
一成不变也许是对景程最好的诠释,13年的改款也可谓不痛不痒。其亲民的价格和大气的外观却也能得到一些消费者的认可。2700mm的轴距似乎和其被拉伸到极限的车身长度很不协调,从而操控性能大幅下降。不得不承认,是雪佛兰的品牌号召力支撑着景程走到今日,但不温不火地停在展厅的角落又有何用?大刀阔斧的改变,景程才能凤凰重生。

东风风神 A60
2700mm提供了车身线条设计最理想的发挥空间,但A60作为“拿来主义”的产物,并没有摄取到日产轩逸的成功精粹。外形设计虽有几分轩逸的神韵但却不够耐看,生硬的腰身设计已经远远落后于国人的审美标准。如果第一眼不能爱上一辆车,那它定会被消费者遗忘。况且老旧的4AT变速器早已被市场淘汰,少一分借鉴,多一分创新,才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之道。

一汽丰田 普锐斯
路上的曝光率充分印证了普锐斯在中国市场的萎靡表现,这与被国外市场的高度认可大相径庭。原因归咎于国人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还处于萌芽阶段,稍高的售价和不便的售后维修也打消了消费者尝试的心态。虽然有着2700mm的轴距,但普锐斯并没有充分利用,空间并不是它的强项。相信也只有随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进,拥有成熟混动技术的普锐斯才会走上成功之路。
东风日产 骐达
新骐达成功颠覆了老款车型的中庸外表,凭借时尚动感的外观设计深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在2700mm轴距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乘坐空间升华到了极致。后期加入的1.6T发动机精准的刺激了受众人群的神经。这样看来,骐达是聪明的。
长安马自达 CX-5
CX-5是马自达魂动语言影响下的第一款量产车,创驰蓝天技术,良好的驾控感受让它成为合资SUV当中颇具个性的一员,并成功跃身主流阵容中,其国产后的售价也更符合消费者的预期。然而后排地板高高的凸起也大大削弱了2700mm轴距本应带的舒适感受。同时产能不足,漫长的等车周期让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北京现代 朗动
有着伊兰特层层的换代积淀,朗动成功进化而成。作为与K3的同平台车型,朗动有着不俗的销量,与兄弟车型的竞争也不分伯仲。得益于2700mm的轴距长度,宽大的空间与流体雕塑的外形设计都足够吸引眼球,作为一款性价比很高的家用轿车,朗动当之无愧。但较K3而言,稍显逊色的配置是它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