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根跳绳改变了这些少年命运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7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2日,17名来自广州花都的学生,成了全球跳绳界关注的焦点。当天,在挪威奥斯陆落下帷幕的2019年WJR跳绳世界杯赛上,中国代表队夺得14项Grand超级赛冠军,6项亚军,10项季军,斩获30座奖杯。17名来自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的学生,分别来自七星小学和花东中学——两所乡村学校。其中,15岁的岑小林在3分钟以单摇跳绳570.5次的成绩获得冠军,打破了他自己保持的568次赛会记录。而在此前,2016年大年初一播出的电视节目《吉尼斯中国之夜》中,岑小林以30秒单摇208次的成绩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学生不懂稍息立正的“流放学校”
    孩子们在场内比赛时,七星小学的体育老师赖宣治是场外最激动的一个人。
    2010年,他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专业毕业,来到广州花都区,入职七星小学。这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多是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者子女,赖宣治是学校里唯一的专业体育老师。第一天上班就“被七星小学给惊呆了”。
    全校只有一栋教学楼——看上去像是危楼,操场上的草有人头那么高,器材库里除了老旧的篮球、排球等,还有约20根跳绳——没几根能用。赖宣治听人说:七星小学是一所“流放学校”。这所小学的成绩在这片排名倒数第一,校风、学风基本上是最差的,很多“不听话的”学生和退休老师常被派到这里。
    第一节体育课是在操场旁边的篮球场上的。赖宣治站在水泥地上,喊“稍息”“立正”,结果学生根本听不懂这些。随后,他用了一星期,教全校学生排队、集合。
    此后,赖宣治向校长承诺:五年之内要把学校“带起来”——通过组建训练队来让学生去参加镇级、区级的比赛,在体育方面给学校打出一个名号。
  从反感跳绳到为之癫狂
    2013年年初,校园里的危楼摇摇欲坠。在拆掉重建的过程中,整个学校都被围了起来,全体学生只能挤在一小块空地活动。空间狭小但视野聚焦,赖宣治因此看到小学生跳绳的场景,他发现,原来跳绳也可以精彩、好看,尤其是花样跳绳,观赏性远远高于速度比拼。几乎可以说是别无选择,他开始组建跳绳队。第一届只有十来个学生报名,都是外来生,没有本地生。
    摆在当时的赖宣治面前的困难是,自己从小学到大学完全没跳过绳。甚至,花都区教育局还曾专门搞了一项体育教师跳绳测试,赖宣治是全区所有体育老师中,唯一一个测了三次都不及格的。除了自己练会,还要指导孩子。赖宣治说,那几年,自己天天一下班就上网找资料,研究怎么才能让学生跳得更快,“连晚上做梦都想到跳绳,那一年我真的是太疯癫了。”
    一年后,他发现,半蹲式再加上快速跑的跳法,能够有效提高自己学生的速度。此前的一年,训练没有任何进展。但找到方法后,赖宣治觉得自己选的这帮队员全是天才,不仅学得很快,还极为刻苦。
    赖宣治解释,国外选手跳二十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但是七星小学的孩子不需要,“我们这里的孩子特别能吃苦,跳二十分钟后,还在那使劲地跳,所以我们就笨鸟先飞。”没有意外的话,训练时间为一周7天,每天早上6点到7点半,下午4点到5点半训练。赖宣治说,一年365天中,他和学生360天都在训练。
    当时,他们还没想过拿国家金牌,愿望很简单,就是能走出学校。2013年,这些学生首次参加镇上的跳绳比赛,最终摘得了百分之八十的金牌。
  以绳育人
    每个学生加入跳绳队后,赖宣治都会到队员家里家访。他对每个孩子住在哪里、爸妈做什么,都一清二楚。
    队里有一个叫张雪的女生,性格很内向。参加训练的第一年,张雪没有跟赖宣治讲过一句话。训练的时候,她也总躲到队伍的后面。2014年,在安徽举行的全国跳绳联赛的分赛里,张雪一人拿了10块金牌。拿到奖牌后,张雪突然把10块金牌挂到赖宣治的脖子上,露出雪白的牙,笑着对他说了一句:“我很开心!”
    赖宣治回忆说,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那一刻我对金牌这种东西完全不在乎,那个孩子的一句话真的是值千金。”此后,他的新目標是:通过这条绳子去培养孩子,“以绳育人”。
    2015年的马拉西亚跳绳亚锦赛是孩子们第一次出国比赛。赖宣治说,孩子们第一次坐飞机特别兴奋,他们发现,原来飞机上还可以上厕所,原来飞机还会在空中跳,会颠簸……今年去挪威时,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坐飞机。他们屡屡登上国际领奖台,统一穿着赞助商提供的领奖服,双手抻开一面国旗,盖住全身,露出兴奋的脸。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近两周,杭州自如租客周先生的母親从厦门老家来探望,暂住在他的租住房内。被自如管家发现后,周先生的母亲被要求搬离,理由是自如租房合同中明确“居住者年龄需在18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   自如租房屡屡爆出“甲醛房”等负面新闻,在保护租客权益上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其合同“宽于待己,严于律客”并不令人意外,只是再一次反映了房屋租赁行业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缺陷。
期刊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返乡就业成了越來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有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直接回乡工作,还有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后,选择回乡发展。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3名离开家乡工作和生活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9%的受访青年考虑过返乡就业。家乡发展迅速、与城市差距缩小(56.5%)和大城市生活压力大(56.0%)是受访青年返
期刊
再有想象力的观众,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在电视台的节目中目睹“辣眼睛”的画面。近日,四川电视台记者“暗访”按摩店,却因为各种原因,在播放新闻时出现了纰漏,惹来广大网友的吐槽。   这样的播出事故,看似是把关不严、审核不到位的结果。但该事件,不应该被简单地视作“笑话”。确实,如果没有这场播出事故,或许这则“暗访”按摩店的新闻也就悄无声息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滑过。只是,这样一则新闻的价值何在?“暗访”
期刊
这是一个魔幻现象:从我们国家走出去的,基本是高素质人才。   但从国外跑进来的,却有大把是“牛鬼蛇神”。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俨然是天堂般的存在,无论他在老家多落魄,无业游民也好,劣迹斑斑的社会渣子也好, 到这以后,似乎都有机会过上光鲜体面的生活。 有工作、有钱、有漂亮热情的姑娘……享受着大爷般的待遇,一些恃宠而骄的人,还干起了违法乱纪的勾当。   虽说我们已经拒绝接收外国的集装箱垃圾,但这些“人
期刊
江永县夏层铺镇水源头村百岁老人高兴才,一生勤俭节约,不随便乱花钱,每逢大生日,制止儿女为他操办酒席。但是他舍得花钱订阅报刊,在淡淡纸墨香中,收获了快乐,陶冶了心身,安享晚年。   高老在高中毕业后,先后在花盘寺、沱江等地教书,养成了看报的习惯。在上课的时候,高老特别喜欢从报纸上精选一些国内外信息向学生们宣讲。   老人最鄙视铺张浪费,比阔斗富等陋习,在村里带头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节俭文明新风,绝不允
期刊
西方经典文学,尤其是19世纪经典,为什么篇幅都很长?  靠小说赚钱太难   这先得说一下19世纪写小说不算是赚钱的买卖,那时出版业远没有今天这个规模,读者也仅限于上流社会,写小说更多的是为了名垂史册,而不是为了赚钱,因为想靠小说赚钱实在太难了。   雨果流亡比利时的时候,为了给家人留下足够的财产——决定写《悲惨世界》。他要价200万法郎,这笔钱不算多,200万法郎,按照当时的利率也无非就是10万法
期刊
日前,本报接到读者赵琳的来信,他在信中提出希望本报能帮忙向广大读者征集第262期《文萃周报》(2001年改为《文萃报》)。赵琳是《文萃报》资深读者,为何独求一期30多年前的报纸?带着疑问,记者一行来到衡阳市赵琳老人家中拜访。   盛夏的衡阳,气温已达30多摄氏度,伴着火车呜鸣声我们一路寻问,终于找到了广州铁路局衡阳机务段职工宿舍区。得知我们要来,赵琳早已在路口等候。他家住一楼,有个十分清雅的
期刊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留下一封遗书,上言:“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崇祯死时,心里充溢着对帝国诸臣的怨怒,他至死也不原谅自己的属下。   历代王朝,都有兴亡的过程,但國之将亡,君臣关系恶劣到崇祯朝这个地步,真是少见。没有一个文臣勤王,陪崇祯帝殉国的是一个太监,这是一种巧合,和明朝近300年
期刊
文化和旅游部7月31日发布公告,宣布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自8月1日起暂停47个城市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这则“没有预警”的公告在台湾岛内投下震撼弹,不少媒体都说,这是大陆第一次“白纸黑字”地对陆客赴台做出限制。   在台媒看来,将台湾旅游业界推入困境的,无疑是民进党当局频生事端、挟洋自重、挑动两岸对抗的做法。“中时电子报”评论说,大陆祭出这项举措,核心无非是提醒蔡当局正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期刊
近日有媒体记者发现,在北京,某一餐饮品牌的同款套餐在外卖平台的标价,刨除外送費后,依然高于店内堂食标价。记者调查发现,不止这一家企业如此,许多餐饮品牌也有类似情况。无视消费者的知情权,这样的商家虽可获利于一时,却注定走不长远。  (本版稿件综合人民网、《深圳特区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