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急救能力的影响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认知水平及救助能力的影响,提高家属的现场急救能力.方法 对180名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疾病健康宣教、相关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心理疏导等,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离科前1d对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及急救技能测查.结果 观察组掌握的相关急救知识及心肺复苏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护理干预和急救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对相关疾病的认知水平及现场紧急救助能力,从而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骨髓幼红细胞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和fas抗原的表达在肿瘤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转铁蛋白受体(CD71)和血型糖蛋白(GPA)作为红系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骨髓红系细胞上EPOR和fas抗原的表达.结果 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比较,CD71细胞和GPA细胞上EPOR的表达[(17.21±16.47)%、(20.17±13.44)%;(11.41±12.14)%、(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相关的心肌损害发生率在10%~40%之间,通常只表现为术后轻微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不伴有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或心功能异常,但心肌损害可能与患者远期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膨出,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颅内血管瘤样突起.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颅手术.近年来,介入神经放射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颅内动脉瘤的
目的 临床上通常采用抗癫(疒间)药物治疗(anti-epileptic drug, AED)预防脑外伤后癫(疒间)(post-traumatic epilepsy, PTE)的发生.本研究在于评价AED对脑外伤后早期和迟发性
文章通过对中美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加强我国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By compa
为提高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及护理水平.回顾性分析了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提示及时发现并发症并且正确诊治和护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术后精神障碍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脑功能状态、围术期用药、术中管理、术后并发症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等.针对相关因素的综合预防措施是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重要的治疗策略。
基层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医院,在临床护理领域中对学生管理、实习计划的实施及组织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智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我们在创建教学医院的过程中有较深的体会,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提高基层教学医院的教学管理水平,进行总结报告。
羟乙基淀粉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血浆代用品.研究表明,在容量替代治疗中,它除了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氧输送,还具有一定抗炎作用.现从羟乙基淀粉对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效应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等炎性反应的多个层次,综述其抗炎作用及其机制,从而对感染和非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所造成的毛细血管渗漏、组织器官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显示羟乙基淀粉扩容作用以外的新用途。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冠心病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伴2型糖尿病组(42例)和不伴糖尿病组(85例),与正常对照组55例比较,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L-18.结果 伴2型糖尿病组和不伴糖尿病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及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