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宜巧取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dg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名篇佳作中蕴含着许多可以指导写作的“他山之石”,阅读中将写作所需的立意、构思、表达等精髓的东西学会,并学以致用,对写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巧学立意 巧学构思 巧学表达
  写作是令很多学生头疼的事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可取途径之一是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①,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对于想提高写作水平的人来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②,名篇佳作中蕴含着大量写作营养。在阅读中学写作技巧——阅读时将写作所需的立意、构思、表达等精髓的东西提炼出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对写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一、立意之“石”宜巧取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③,这都道明了立意的重要性。部分同学写文章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爱从“大面”上写,人云亦云,以致文章平淡无奇、味同嚼蜡。事实上,文章的立意既要求准,又要求新。如《藤野先生》、《白杨礼赞》等文章,新奇的立意能使文章个性鲜明、引人入胜。如《别样的幸福》在“别样”上下工夫,另辟蹊径,写母亲对自己的责骂,原来是让自己更优秀,是母爱的“别样”表现,从中享受到了“别样”的幸福。再如《人一定望高处走吗》一文,以“人的水平不同,能力各异”为切入点,针对“人往高处走”这句话展开求异思维,提出“只要能达到自身发展的目的,暂且往低处走一走也无妨”的新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二、构思之“石”宜巧取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认为,工匠造房子须先筹划“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需何材”④。写文章和造房盖屋是一个道理,写作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思,才能写出好文章。而构思须有创意,一粒粒钻石、一颗颗珍珠在缺乏创意的人手里,只是一堆散乱的宝物,一旦到了能工巧匠的手里,就会变身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身价倍增。写作也是这样,同样的题材,构思是否新颖与平庸,可使文章高下立见。构思不只是一种技巧,是对文章材料进行挖掘、提炼和谋划的过程,往往反映作者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评价。阅读积累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精彩的标题。如《家“丑”外扬》、《棉衣单衣都温暖》、《抓住青春的尾巴》、《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二)独特的角度。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拘泥于旧有的观察点,那么庐山只能给你固定不变的老面孔;如果调整角度,“横看”、“侧眺”奇岭异峰就会出现在眼前,给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写作如同观山,只有采用与众不同的视角,才能构思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佳作。
  (三)以小见大的写法。如“感受美好”这个话题很大,有的学生构思时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化大为小,在细微之处见真情。一位学生写“感受美好”这个话题时就从小处切入:“种梨能手”中,爸爸的手的粗黑与梨花的洁白正如和谐的音符,谱写出一曲勤劳致富的赞歌。
  三、表达之“石”宜巧取
  如果说一篇美文佳作是一条绚丽多姿、凌空飞舞的彩练的话,那么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便可将彩练编织得绚丽夺目。吴伯箫的《菜园小记》中有这样一段话:“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施肥、松土、整畦、下种是花费劳动量最多的时候,那时蔬菜还看不到影子哩,可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给人很大的鼓舞。”作者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八个字进行概括叙述,由种菜引发对理想的哲理性议论,“乐趣”一词又抒写着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自得自豪之情,上述文字后的“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一畦菜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更是把描写融于抒情和议论之中,诗意隽永耐人寻味。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这里结合得自然、轻巧,品读它正如欣赏一条飘荡于广袤晴空的彩练。
  结构上的表达形式也值得欣赏,如小标题的运用,用小标题标示段落、文章结构,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构思表达方法。优点是合理划分文章段落,和谐地组成文章的格局,显赫地表现文章的思路。用小标题标示段落,特别适用于横式结构的文章,特点如下:1.小标题一般不超过四个,就在2、3、4这几个层次内选择。2.围绕作文题、文章中心意思拟制,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语言表达精炼、严密、生动,既有高度概括性,又前后照应、彼此协调,既符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又保持文体色彩。3.小标题的语言特点,小标题应当简洁、活泼,可以用词、短语、句子充当,也可以利用标点符号作为表达的辅助手段,还可以运用双关、比喻、引用、对举等多种手法。
  四、开头之“石”宜巧取
  阅读中汲取开头的营养。如果说文章的标题是“明眸善睐第一瞥”的话,那么精彩的开头就是与之呼应的粲然一笑。有人说,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可见文章开头的重要性。常见的文章开头有哪些呢?1.开门见山。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这种写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可以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地点明敌论等。如朱自清的《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再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倒叙“文似看山不喜平”⑤,倒叙开头,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思考,激发阅读兴趣,并增加文章的曲折性,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如佳作《我渴望有个后妈》的开头:“你问我渴望什么?这个,这个……说就说吧——我渴望有个后妈。”3.引用材料。引用材料开头法,简称“引用开头法”。广泛运用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一种取材丰富、形式多样、表达自由、运用灵活的开头方法,也是一种很雅致的开头方法,特别适用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4.抒发情感。抒情开头法,主要用于实用文中写人记事的作文。充满抒情色彩的开头能够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在感情的熏陶中。抒情开头法主要有四种表达类型:第一,直接抒情式。作者直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或褒或贬,或杨或抑,鲜明直率,真切动人。如佳作《山泉之歌》的开头“当狂风摇撼着树枝,白雪覆盖着山顶,人们还贪婪着冬末阳光的时候,山泉苏醒了。看吧,峻峭的山崖下,幽静的树林里,厚厚的树叶间,墨绿的兰草旁,它叮咚地滴落着,款款地移动着,汇成涓涓细流,唱起了春之歌”。第二,叙述之中抒情。在介绍人物、叙述事件、说明过程中渗透感情,使笔下的叙述娓娓动人。第三,描写之中抒情。在人、物、景的描绘主要是景的描绘中融进深厚浓烈的感情色彩。如佳作《阳光让我陶醉》的开头“漫步在林荫道上,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地上画着一个个斑影。叶,绿绿的;风,轻轻的;光,柔柔的。思绪犹如脱缰之马,在想象的原野上纵横驰骋……”第四,议论之中抒情。寓情于理,把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使其成为“饱含感情”的话语。5.发表议论。用议论法开头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力度,显现作者冷静而深入的思考,能给读者以振奋之感,启发读者认真而严肃地思考问题。如佳作《拔掉心中的杂草》的开头“在岁月的浸润下,人的心中会滋生出种种杂草,使心灵不堪重负、奄奄一息。要想使心灵重现生机,我们应该毫不怜惜地拔掉那些长在心中的杂草。”6.人物描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往往在开头就让人物出现。可以是描述式,客观地描述人物。也可以介绍作品中的人物。还可以利用环境为烘托人物服务,环境和人物共为一体,出现在作文开头。
  五、结尾之“石”宜巧取
  人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结尾除了注意与文章开头相呼应、与主题相配合、语言通畅等外,还要追求点题独到、含义深刻、意蕴丰厚、情感深切、手法独特、文面醒目等高层次的表达。
  常见的技巧有:
  (一)自然收束。自然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等弊端,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如“我……不由地想起‘驿路梨花处处开’”。
  (二)呼应篇首。呼应篇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复现式呼应。文章开头的议论、抒情、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如《白杨礼赞》的结尾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第二,递进式呼应。文章的结尾在文章开头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基础之上,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出更深层的含义,以此带动读者认识和感情上的飞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同时深化文章主题。如张晓凤的《行道树》的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又快乐的树”。第三,虚实呼应式。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中心或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写。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抑结尾扬,但同时又是开头实、结尾虚,作者通过写梦,将文章的寓意推到更高层,深化了主题。
  (三)议论抒情。用议论抒情结束文章,不仅能表达作者心中情愫,激起读者情感波澜,引起读者共鸣,还能使文章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要写好文章,除了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外,还得紧跟时代步伐,做到立意高远;勤练笔,做到文笔流畅;多观察,做到描绘生动。
  注释:
  ①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华书局,1959(第一版).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词源于《诗·小雅·鹤鸣》.1963.
  ③王夫之.《姜斋诗话》有言“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④李渔.闲情偶寄.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⑤袁枚.随园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2004年11月17日在平昌县信义农机城竣工暨开业典礼上.巴中市委书记杨安民、市长熊光林等市县领导亲临祝贺并为农机城开业剪彩。
摘 要: 本文遵循倡导关注生命完整性的教育理念,从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方面探索留学生与本土学生融合的机制建设问题:以关怀自然生命的生长规律为前提,帮助留学生顺利融入校园生活,同时感悟生命魅力;通过扩大留学生交流空间、丰富课余生活的社团活动,唤醒精神生命,提升生命价值;关注社会生命,让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对所处环境的了解、认识和热爱,激发生命潜能。这种探索旨在最终实现留学生生命意义的提升
采用自蔓延-热处理工艺制备Co掺杂热电材料β-FeSi_2,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Co含量对自蔓延高温合成产物及其热处理后的相组成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并测试了产物
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自2004年首次参加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起,通过连续5届参展,逐步以西博会为平台,架设起通往世界的渠道,扩大了与五大洲交往的商机,也推动了川龙公司不断
将羧甲基壳聚糖与烷基缩水甘油醚在碱性条件下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两亲性化合物 ( 2 -羟基 - 3-烷氧基 )丙基 -羧甲基壳聚糖 ,对其表面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 ,对同一衍生
洪门“隐语”和中国基督教会“行话”作为一种有标记的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亦即社会方言,反映出该社团独有的语言特点、交际内容和思想观念,并对现代中国全民语言产生影响。
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节,也是农业机械销售的旺季.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关于做好2004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意见>,深入开
搞好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和指导是我市为农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市农机部门开拓农机服务领域的新尝试.农机部门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信息服务,搞好管理和指导,是开展跨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粒度的β沸石, 并应用在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反应中. 实验结果显示, 随β沸石粒度的逐渐减小(40 μm~20 nm), 反应活性逐渐增加; 在产物的选择性方面, 随β
川东北片区的6市39县(市、区)地处丘陵地区和秦巴山区,耕地类型多样,温光条件适宜,农耕文化发达。这里不仅粮油产量位居四川省前列,还有占全省1/3以上的特色优质水果、蔬菜、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