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保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iuya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道路人性化和环保理念是市政道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市政道路设计主要满足道路的运输功能要求。文章结合实际经验,从以人为本和道路与环境的协调性角度出发,对市政道路设计进行初步探讨,以实现道路设计与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道路设计环保人性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人性化的感受。英国F.Gbberd在TownDesign一书中讲:“城市布置,由道路工程师的科学调查来研究与决定其平面布置一定是好的,没有合理的道路系统,城市是不会令人满意的。”协调设计包括两个方面:1)利用现存的自然环境;2)改造环境。
  1利用现存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条经济合理的途径。实践表明平、纵线形的组合必须是在充分与路线所经地区的环境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工作首先应从视察和选线定方案时做起。路线设计应当尽量保持公路周围地貌,尽量少破坏原地形,天然林木,建筑物等。应充分利用现存的自然风景,如孤山、湖泊、小树、林苑等,以及人工建筑物,如水坝、桥梁、农舍、古迹、碑塔等,使它们与公路巧妙地艺术地融为一体。,
  2改造现存的设计环境
  可以通过三方面途径来实现:即线形设计,局部设计和绿设计。其作用是改善观瞻以避免沿途色泽单调。
  2.1线形设计
  线形设计即线形本身的平、纵、横组合匹配和线形与周围然环境的配合。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好,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市政道路空间是一系列变化着的构网,有着连续相贯的首尾,它的视点是连续的、运动着的整个空间,着眼点是道路景观的总体效果,所以道路设计应该从总体规划发,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执行环保理念。
  一条设计成功的道路,无论是平曲线或是竖曲线的线形化,应该逐渐的、协调的发展,不要出现突变,最好结合考虑平、线形的变化,保持平衡,组成良好的立体线形。应当指出的是,视觉协调设计中认为公路的实用视距宜有所限制。在保证有够视距的前提下,对驾驶员所能看到的前方公路长度宜有所制。一般情况下认为驾驶员在任一点所看到的平面线形弯曲数不宜超过两个,而纵面线形的起伏不宜超过三次,这是协调计中可以考虑的问题。环境中城市艺术的概念相当成分上取决于人们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在不同速度的运动中观赏到的一种动态视觉艺术,特别是城市快速道路减少了人们的距离感,并且可以将较远的建筑物的印象串成一体。实践表明,当车速为40km/h时注意力集中点约在180m,视角为75°左右;当车速达到95km/h时,注意力集中点将达540m,视角范围为40°左右;当车速增加时,驾驶者的周围感也随着车速变化。高速行驶时注意力集中于景象中心,此时视野很窄而形成一种所谓的隧道视,这种隧道视会导致催眠,引起驾驶者诸如瞌睡一类的反应。汽车驾驶者或乘汽车的人在道路上行驶时有时也注意路边景物,但所注意的景物相对人眼的会转角速度大于每秒72°时,景物在视网膜上就不能清楚的成像。运动过程视野的大小随车速变化,而视野中画面也随着道路周围环境而变化,路面在驾驶员的视野中的比例也因车速增加而变大。不同速度不同环境设计,由于不同交通方式产生的速度差异的因素,才能正确的应用到设计中去,才能形成具有当代风格的道路景色。傍水路线的标高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过高,游人只能远眺水面而不见近岸水流,没有亲切感;过低,游人会产生被水吞没的心理,因此路线标高除满足水位要求外,尚需顾及游人的视线人们站立时,最佳视角为10°左右。
  2.2局部设计
  局部设计与路线定线关系密切。合理的平面和纵坡布置,不仅节省工程数量,而且还可以与周围环境协调。还应指出的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通过适当的放缓边坡或将边坡的变坡点修饰圆滑等措施,使边坡接近自然地面形态。以增加路容的美观,除妨碍视距的树木以外,宜少砍伐。路线所经过的区域,视野应具有多样性,要充分利用最佳的风景特征,以引人入胜,而避免单调。农田、村舍、起伏的山岗、树木都是常见的景色,这些景色虽不壮观,却是美的。道路要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注意土石方工程时对风景造成的破坏,路线设计师应将平面、纵面、横断面与环境一起作为整体设计,要避免随意取直,大填大挖,施工中要防止任意取土,随意弃土,并注意对土石方工程的修饰工作,以减少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3绿化设计
  公路两侧在不影响视线的情况下应大力进行绿化,以稳定路基,美化路容,减少噪声,增加行车安全和积累木材资源。在坡上植草皮,可防止冲刷,保卫边坡,也可以起到与原自然地面过渡缓冲的作用。公路绿化应作为公路设计、施工、验收的内容之一。道路两侧边沟的外侧植物是公路最早的造景方式,是改善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在平原地区,由于地形毫无特征,植树后树木挺拔地生长在道路两侧,则大大克服了由于地形造成的路线单调感,沿道路两侧遇到路线线形一致的绿化都可以加强线形特征,增加道路的方向性。在一些平面弯道、道路交叉与凸形竖曲线的顶部,高大的绿化均有可能对视线诱导有良好的作用,从而增加行车的安全性。应注意利用地形设中间带,如能随地形特点将道路设计为两个单向行车道,就可能既安全,又美观。
  2.4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再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因此,道路设计应在重视车行道设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故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人流的无序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人行道的宽度应设计的宽裕一些,道路宽度习惯沿用主干道5m、6m,次干道3m、4m的模式。
  第二,人行道铺装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和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第三,利用地砖把人行道铺装成为体现不同道路特色的色彩和图案,满足行人的观赏要求。
  第四,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要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在非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结合我国市政道路系统的特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道路交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但是环境与交通不协调却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在新世纪,我们要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设计出与自然相协调,既美观又安全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熊广忠.城市道路美学——城市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张亚林.公路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3]李宇峙.公路工程概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4]任福田,肖秋生,薛宗熏.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王向(1981—),男,大学本科,海口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道桥助理工程师。
其他文献
摘要 分析了当前公交车动态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方案设计和安装、实现功能和成效  关键词 动态视频监控公交车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公共汽车因其客流量巨大,流动性强和监管难度大的特点,这让各类违法分子作案和各地流窜得到了机会。城市公共汽车是世界上恐怖主义制造恐怖事件的首选场地和目标,每一次事件都会给无辜的平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期刊
摘要:铁路作为我国地面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活动等均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支柱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信息化发展程度变得越来明显,越来越完善,自然,将信息化进程引入铁路信号系统中就成了我国铁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在铁路信号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地线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对铁路信号系统中地线设计对微机联锁系统以及对自动化驼峰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在国际间的地位逐渐提高,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使得我国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城市扩展建设的面积逐年增加,随之而来就是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如何权衡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就着重讨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对关系,从城市规划概念的本质出发,强调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并根据以往的城市和土地建设经验给出一些合理性的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色彩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借助它可以在一个二度或三度空间中创造出惊人的视觉真实和独特的艺术效果,把握建筑的色彩是富于建筑第二生命的重要手段。色彩与形体是建筑色彩的重要因素,它们是互相提高建筑色彩分辨能力和建筑色彩造型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把握建筑色彩表现的关键,不仅要强化色彩意识,还要掌握构成色彩关系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一、强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温拌剂根据作用原理分为以下三类:(1)发泡沥青降粘温拌剂;(2)有机添加剂降粘类温拌剂;(3)基于乳化平台温拌剂。  1.发泡沥青降粘温拌剂  (1)WAM-Foam  WAM-Foam由英国Shell国际石油公司与挪威Kolo-Veidekke公司一起研发,将集料分别于软质沥青和硬质泡沫沥青拌合的两阶段法。第一阶段,加入135℃左右的低粘度沥
期刊
摘要:室内埋地U-PVC管道占系统安装量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其地位相当重要。埋地管道如果带有缺陷隐蔽,势必造成后患。埋地部位施工的缺陷,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排水能力;系统就会无法顺利地及时地将管道内的污、废物排至户外检查井,进而,造成管道局部堵塞,而且,隐蔽后,管道维修也很困难。那么,如何控制埋地部位的施工质量,现提出以下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U-PVC 埋地 安装 质量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我国土地面积广阔,由南向北横跨三个气温带,这样也就使我国内部形成了由南向北逐渐变冷的地域气候形式,在寒冷的北方,冬季经常发生因为空调等取暖设备在低温环境下被冻坏、空调管线以及冷热水管线在低温环境下被冻裂的情况,让国家财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本文就我国寒冷地区的空调设备及其管路因为低温而造成的冻坏、冻裂情况的检测和原因做合理分析。  关键词:空调设备;寒冷地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渐渐成为了人们普遍谈论的话题。实际上,公路施工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方式去遏制,就能有效的控制公路建设为环境带来的危害。本文对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环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时代的
期刊
摘要:土石坝施工中的关键质控点之一就是土石坝压实控制。笔者根据多年研究,以实际数据探讨土石坝压实质量控制中的相关问题,旨在为水利等相关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碾压式土石坝;质控点;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碾压式土石坝工程因就地取材方便,施工简便,对施工区域地质要求低,且成本相对其他坝型,造价相对便宜
期刊
摘要:文章叙述了桥梁病害的成因、桥梁加固的流程以及几种加固增强技术,即裂缝修补技术和加固增强技术。  关键词:道路桥梁;结构病害;裂缝修补;加固增强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桥梁病害成因 桥梁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作用于其上的重力和附加力;结构各部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使其在荷载作用下不产生过大的挠曲和变形;结构各部尺寸必须具有适当大小,以使其承受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