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高农民教育实效性探析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民教育的关键就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而实效性的标准可以从是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是否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是否有利于实现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是否有利于城乡劳动力转移四个角度考虑。为达到这些标准,本文将从教育的对象内容、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教育的课堂地区模式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农民教育实效性做初步探索。
  [关键词] 农民教育;实效性;标准;建议
  
  中国的农民教育,自古就有,从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教民农作”、“后稷教民稼墙”,到近代孙中山提出“务农有学”,它的发展从未间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吸收传统的优秀成果,认真结合实际,做出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教育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农民教育成了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主要表现在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增收困难,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2006年党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农民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其实现的关键就是提高农民教育的实效性。
  一、农民教育的实效性标准
  农民教育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也是保障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石,不能只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必须狠抓落实,注重实效。然而如何判断教育是否具有实效,判断其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下面我们将从四个角度进行阐述:
  1.是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教育是否具有实效,对农民本身而言,就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这里的农民收入包括显性收入和隐性收入两种。显性收入是指农民通过技术指导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实际收入和农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外出务工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如依托当地现有农业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技术信息指导,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能获得收入;依托就业市场和本地农民实际水平,开展不同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在乡镇企业或城市企业中就业所获得的工资收入。隐性收入是指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治安管理以及各种特殊问题(乡村道路、供水、修桥)等非货币收入。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减少农民在这些方面的支出,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途径;同时为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可以为我们教育工作的展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因为“一切教育都是以被教育者的认同度为前提的。对农民的教育更要考虑怎样让他们乐意接受。这就要在施行教育的同时注意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教育在被教育者的心中产生亲和力。”
  2.是否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
  农民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当然农民教育是否具有实效就要看这四方面的素质是否真正提高。通过体育教育、卫生教育和计划生育教育来实现,增加农民休闲健身的设备和场所,宣传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通过科技下乡,书报入户,逐步培养农民的商品意识、重教意识、科技意识、文明意识、民主法治意识;通过各种文艺活动,如电影和地方曲艺,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愉悦农民身心的同时,教育广大农民祛除各种封建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如拉帮结派、聚众赌博和各种迷信活动等。
  3.是否有利于实现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
  农民教育实现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是从农村的角度来看的。其一,要改变农村旧风俗,如求佛拜神、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弘扬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质朴乡风,妥善化解社会的各种矛盾,塑造农村新风貌。其二,要改变村民长期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环境。其三,要建设完善的农村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如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学校、农民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广播电视配套设施、群众文艺演出队等教育载体,并使之良好运行。只有在思想上改变观念,教育先行,才能真正建设并维护生态文明的新农村。
  4.是否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民教育的实效性标准,从城市角度看就是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创造条件。利用职业培训和学历培训,为城市建设源源不断的输入劳动力,缓解“技工荒”,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劳动力;改善城镇劳动力就业结构,据牛津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并不是替代作用,相反是一种互补作用,即农村劳动力就业可以带动更多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减少农村人口比重,实现国家的小城镇发展战略;一定意义上可以为城镇企业减少培训负担,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可以不用进行或少量进行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具有一定技能的农村工人,有利于减少城市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成本。
  二、提高农民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新时期的农民教育,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各地区进行着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民教育探索,应该说有的地方还是非常有成效的。但从总体上看,农民教育的覆盖范围过小,以点带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一些地区的农民教育,只是为短时的政绩搞形象工程,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有效落实,没有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城市进步。对此我们从三个方面作简单的思路阐述:
  1.明确的教育对象,实用的教育内容
  我们进行教育之前,必须明确我们的对象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才能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内容。
  (1)明确的教育对象。“我国的人口60%以上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文盲、半文盲超过40%,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不到5%,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农民教育的对象—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较低,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民教育对象按劳作地区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留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等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这类留乡务农农民有三个特点,一是年龄结构上,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龄都在49岁以上;二是在性别结构上,留乡农民妇女居多;三是在文化结构上,留乡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所以针对受教育者的这一现状,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必须做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简单实用,由“要我教育”变成“我要教育”。一类是进入工厂企业和乡镇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和各种服务业的农村移民。这类农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可以说是移民工人,他们一般在年龄上较年轻,受过的教育明显多于留乡务农的农民,这类农民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为企业和城市输入具有一定技能的农村工人。
  (2)实用的教育内容。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因为小农户往往是回避风险型的,他们的收入微薄,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差,新技术只有被证明是获利的,才会被农民接受。一个需要一定成本和代价的农业技术,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实惠,所以对于农民的教育必须先从实用技术开始。同时应该编写更具本土气息的乡土教材,有针对性的挖掘地区优势产业,对农民的种植养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技术技能指导,辅之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法律法规介绍,特别是对那些有创业欲望和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进行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方面的培训,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用技术教育包括种植养殖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村工人职业技术,根据市场、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如家政服务、电动缝纫、建筑装修、车工技术等。这些实用技术教育会提高实效性,正如我们的先哲管子说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民富了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
  (3)两者相互结合。我们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养农村技术骨干,即“带头人队伍(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乡镇和村社干部)、农民骨干队伍(农村中有知识、有头脑,捕捉科技信息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农民技术员队伍(指导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民技术员)、能工巧匠队伍(掌握有一技之长,并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技术工人)和农民企业家队伍(有一定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民)。”用这种综合创新的内容,针对多层次的农民因材施教,保证教育的实效性。
  2.传统和现代、教育和娱乐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确定了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把它传授给农民,才能使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这也是是提高农民教育实效性的关节点。
  (1)要继续发扬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的传统优势,注重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吸收借鉴英国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力培养本土的农业技术人员,让他们用本土的地方方言,深入农民的田间地头,手把手的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农民可以听看结合,还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知识内容更容易入脑入心,取得实效。就近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能工巧匠、致富能手,如农民企业家、农民教育家、种田能手、养牛大王、水果大王、蔬菜大王等来自农民的优秀分子,由他们来充当教育者,对教育农民来说会更有说服力,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2)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包括网络、电视、手机、广播等,使现代传媒技术的进步成果服务于农民教育。建立自己的农民教育网站,完善信息采集和信息服务,现阶段各地也在做着积极探索,如湖南常德的农民教育在线网,四川的四川农民教育培训网,山东胶南也正在筹备自己的胶南农民教育网。电视视频点播功能,因为电视在农村的普及率较高,广大农民在家就可以学到有用的农业技术,可操作性强。以广东德庆县为例,德庆县用小小的手机做了一篇农民教育的大文章“与移动公司合作开通了‘农讯通’短信系统,把每天的天气预报和适时实用的农科技术通过手机短信传递到农户手中。”通过广播,广播农科信息,使文化不高的农民可以只听不看就可以获得信息,这给其他各地的农民教育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
  (3)把农民教育融入到农村娱乐活动中,寓教于乐,增进农民身心健康,改善农民精神状况。各地区根据地方文化特色,组建自己的文艺演出队、文艺宣传队,用地方戏曲小品的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致富门路、文明观念、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还可以通过电视播放的形式扩大影响面,节约资金。
  3.有效的课堂模式和创新的地区模式
  各地区为提高农民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内容、方法方面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模式,综合各地的经验,总结了几种比较有效的课堂模式和地区模式:
  (1)课堂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课堂教育模式主要有五种:“即开办田间课堂(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培训)、移动课堂(任课教师巡回培训)、咨询课堂(网络、电话、手机等媒体进行咨询)、学历课堂(在乡镇或村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学历教学班)和空中课堂(依托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进行远距离教育培训)”。这五种教育模式,实际上是由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各种教育保障措施,进行科学统筹、层次划分,得出的具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各地还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对这五种形式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各种模式相互协调配合的课堂教育体系,将课堂教育的效率发挥到最优水平。
  (2)地区教育模式。中国农村跨度大、范围广,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农民教育不能直接实行“拿来主义”,必须认真调查当地实际,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地区教育模式实施的关键是政府的态度和支持: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对农民教育投入资金。具体可以采取先富带动后富,地区之间点对点帮扶(地区之间的选择要考虑地区经济的相关性,地理位置的相邻性等)的方式,跳出“贫困的恶性循环”,实现农民教育和农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双效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管理机制,制定保障农民教育顺利有效进行政策法规。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监督指导,不能在最后的一节上出现形式主义,即解决回良玉副总理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以要发扬基层民主,选举出群众满意的、自己的带头人,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总结目前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区模式:一种是广东德庆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探索出的比较成功的农民教育模式,县政府挖掘了地区的优势产业贡柑,向农民提供了贡柑和沙糖橘的标准化种植、病虫害防治、食品安全、农资配送、帮农贷款、市场销售等六大体系的技术信息指导,推广测土施肥、科学用药的农业实用技术,在此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农民书屋”,鼓励“文化大户”发展,借助广东省流动图书馆,将读书文化延伸到更广大的农村地区。一种是河北省行唐县对新型农民教育进行了课题研究,针对行唐县三大特色产业红枣、红薯、乳业,进行特色研究,通过完整的新型农民教育体系进行技术培训。一种是江苏省金湖县前锋镇依托成人教育中心开展农民教育,“以当地农业的结构调整为指南,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开展多种模式的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引导农民发展‘双高农业’‘生态农业’,以创建绿色文明家园为目标,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可见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教育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各地农民教育的实践探索,各地区会创新出属于自己的农民教育模式,农民教育的实效性会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陈立旭,潘捷军.乡风文明:新农村文化建设—基于浙江实践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杨万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卢福营.当代浙江乡村治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Knight,John and Lina Song(1999):The Rural–Urban Divide,Economic Disparities and Interactions in China[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马汉波,白术明.创建农村社区学院 服务农民教育培训[L].中国农村教育,2010(9)
  [6]刘斌.跨世纪课题创造性探索—宝鸡市实施走向新世纪农民教育工程的调查与思考[M].宝鸡社会科学,2000(4)
  [7]李晓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教育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6)
  [8]田维君.农民教育与全面小康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6)
其他文献
苗种生产是一门专业性较强,而又是多学科并存,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相互发展的一项产业。水中能生存,能养殖,并产生效益的生物都有一个苗种问题,水中生物通过人类的长时间的认识,对种群的分类,通过实践,对人类有食用价值的,并通过人工养殖取得经济效益的品种,定为人工养殖品种,对其进行人工培育、改良适应本地区进行发展的品种,因此品种的单品种的养殖从孵化到养成商品种达到产业化需要从人源、财源、物源、水源、种源
期刊
[摘要] 对当前农村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民主管理;财务公开;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农村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错综复杂,日益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往往包含着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多方面因素。旧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的工作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由此造成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社会
期刊
一、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同时,注意种子更换。  多年实践证明,大豆原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种子的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据试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5年,其减产幅度达13%以上。因此,在高油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应用种干部门新繁育的良种。  二、种子处理
期刊
江苏现拥有步行式与乘座式的插秧机达6万台以上,占全国1/5,今年水稻机插秧面积全省突破1380万亩。我省经8年多的试验示范推广,水稻种植机械化快速推进。“十二五”江苏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水稻种植机械化又是重中之重,而水稻机插秧育秧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最关键的环节,作为农机推广让人员更应该掌握水稻机插秧育秧的科学流程和操作规程,使水稻机械化发展得以推广和普及。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
期刊
樱桃番茄原产南美洲,又称袖珍番茄,迷你番茄等。因其外观玲珑可爱,色泽鲜艳,口味甘甜鲜美,兼有保健功能而深受追求天然和健康的消费者喜爱。因其栽培相对简单,经济效益又相当高,故我区内栽培面积越来越大,呈逐年上升趋势。想获得高产高效益,培育壮苗是重中之重,现结合本区的生产实践将培育壮苗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选择无限生长类型中的中晚熟品种,如“金鹤一号”、“台湾圣女”、“粉娘”等。  二
期刊
一、全面清园  全面清洁果园,将冬剪时剪落的病枝、病叶及病果,带出果园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源。于10%芽萌发到1cm时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用药时选择晴好无风天气,并注意洗澡式喷布。  二、去土上架  去土后不急于上架,待枝条已基本萌芽后再上架绑缚,将地整成外低里高的畦面,以防根系积水。  三、涂氨基酸液  萌芽前涂两次不含任何激素的纯氨基酸液,对水2~3倍,涂树干30~50cm,两次间
期刊
一、选种  从果实中选择出颗粒饱满的种子若干,用清水浸泡后洗净,晒干,待用。  二、选土  选择适合作物生长的砂性土壤也可以是混合土。  三、育苗  先把花盆添入2/3的土壤,浇透水(直到水从花盆底部的空隙中流出)  再挑选饱满的种子颗粒若干,均匀的撒在土壤上。再在上面撒上一层薄薄的干土  为了让种子快些出苗,可以用塑料布封住花盆盆口,并用绳子系牢。  四、选苗  大约4~5d长出幼苗,选择根茎粗
期刊
2011年春,笔者利用2个月时间对青龙满族自治县的11个乡镇38个行政村就现代农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青龙现代农业刚刚起步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深处,长城脚下。总面积3510km2,耕地48万亩,人口54万,人均耕地不足1亩。山场面积406万亩。属泛湿润大陆性温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春旱,年平均降水量715.6mm。  (一)农业结构初步调整  几年来青
期刊
[摘要] 规模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目前存在缺乏规模效益的问题,本文将引入物联网概念,从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两个角度,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和现实成功案例,重点剖析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在推动专业合作社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物联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供应链    一、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就我国现阶段的总体情况而
期刊
[摘要] 文章指出:当前,核桃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品种杂乱、品质差、挂果周期长、经济效益差等问题,而嫁接改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核桃嫁接改良一般采用的是枝接技术,但技术难度大,嫁接成活率不高。朝天区林业科研所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改良了嫁接方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核桃嫁接新技术——核桃芽技术。  [关键词] 品改;嫁接;丰产技术    广元市朝天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幅员面积16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