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产前基因测序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检出效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纳入标准为高龄妊娠,产前筛查高风险、B超显示胎儿异常等要求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孕12周以上的孕妇1 865例,通过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应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得出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并对高风险胎儿采取羊水或脐血,再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定胎儿染色体核型,对低风险胎儿均随访至出生后。结果实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1 865例,结果显示为高风险共21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为14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为5例,l3-三体综合征为2例。以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结果对照,检测出的14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中,13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另1例拒绝产前诊断,自行引产,无法确诊核型。检测出的5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经核型分析确诊为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无假阳性。所有低风险胎儿出生后的随访中没有发现假阴性。经统计分析胎儿无创产前基因检测21-三体综合征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92.9%。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为100%。结论无创产前胎儿非整倍体基因检测可提高产前诊断效率,其敏感性、准确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能减少患儿的出生,快捷、安全、较介入性产前诊断易于接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RA患者74例(RA组),与RA症状相似的非RA患者9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
目的:探讨酸浆联合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的
新学期,全国小一新生和初一新生将用上教育部统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历时五年,教育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重新编写了新版部编语文教材。本报记者日前专访“部编本”语文
报纸
<正>检验科的医务工作人员经常会接触到大量的患者或者其标本,不断和各类的病毒发生接触,部分患者的标本里具有多种病原性微生物等[1],很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发生感染,不仅对工
<正> 抗战初期的延安,首先显露头角的艺术新葩是戏剧,它以多彩多姿的蓬勃景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延安戏运的繁荣绝不是偶然的现象,它是中央苏区和陕北苏区演剧活动优良传统的
<正>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组成人类蛋白质的氨基酸为L-氨基酸,D-氨基酸只在细菌和无脊椎动物内合成。2002年Fujii[1]研究报道显示,研究者将质谱和气相色谱技术应用于手性氨基酸
<正> 苏联表演艺术家瓦赫坦戈夫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安德烈夫的《人之一生》时曾说:“角色的一切姿态是由演出的人所作出来,而非由安德烈夫所作出来的,安德烈夫写了台词,而
<正> 读了翁羽《戏剧结尾琐议》,兴味盎然,浮想联翩。因此,也打算“琐议”一番。一戏剧以体裁分,大致有悲剧、喜剧和正剧。严格地说,我国传统戏曲没有悲剧,症结正在结尾上。
<正>一、聚焦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整体轮廓"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三历史备考学习,既要以时序为经,距离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以时段为纬,中外关联,经历不同地域、民族、国
目的研究抗类风湿因子(RF)的IgA(IgA-RF)、IgG(IgG-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IgM-RF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疾病严重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62例活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