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西方演剧与晚清国人的接受》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web973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与晚清到民国初年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之间有着非常密切而直接的关系.然而,学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往往将西方戏剧看作连续一致的整体,以易卜生式的戏剧作为现代戏剧唯一合法的存在形态,从而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出访欧洲的中国人所观看和接受的是19世纪西方的主流戏剧,它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剧场史范畴.《十九世纪西方演剧与晚清国人的接受》重新关注晚清国人出访欧洲留下的观剧笔记材料,对中西戏剧交流史上这一被遗忘的段落予以发覆.本书一方面对中英文原始史料进行参证阅读,复原19世纪英国和欧洲戏剧的历史真实;另一方面聚焦于晚清国人的接受层面,不仅还原史料所载的基于切实感受的观剧经验,而且揭示出史料撰述者如何以传统的"百戏杂剧"等观念来应对在西方剧场中遇到的新事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运用最新的因果关系分析工具DAG,利用1987年1月到2006年2月的CPI的数据,通过分析中国通货膨胀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传递,得出了重要的结论:(1)国际传导成为中国通货膨胀的新的主导因素,但中国对外影响力还很有限,并没有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2)中国的通货膨胀受各国通货膨胀变动的较大影响。(3)在同期,法国是最外生的;美国在同期甚至长期都不是最外生的,其对外部经济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了。(4)各国经济发展区域向心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