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让数学课堂更具魅力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这将引领着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堂上,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在数学课堂上得以飞扬,才能提高我们数学课堂的魅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1 从具体的情境出发,引发学生学习情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到教师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
  如在教学《三角形》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实物图片,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设置问题:为什么从古代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钢索斜拉桥等许多建筑上都存在着三角形?为什么不做成其它形状?它有什么奇特之处吗?从而引发学生产生对三角形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兴趣。自然进入了对三角形的探究之中。
  2 从感受数学的美,启迪学生学习情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尤为突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数学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启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如在进行数学活动课《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教学时,先欣赏一些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再欣赏一组美术课上的“二方连续图案、四方连续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图案的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的图案都可以由一个单个图案,利用数学上的平移、旋转得到比较复杂的图案,从而将数学知识渗透其中。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通过动手剪、拼、粘、贴,利用前面学过的平移和旋转的数学知识,自己创造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然后在全班展示,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评出“小小设计家”。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的美,而且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产生了一种自我满足感,生成了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状态。
  3 以真诚的信任,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多表扬少批评,善于捕捉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情感课堂”,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局面,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魅力的主要支撑。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予于及时、明确的肯定。多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如“你的回答令老师和同学很满意!”、“你的分析为别的同学成功架了一座桥!”、“多好的回答啊!”等等,这些鼓励性的言语无疑对学生的情绪会产生极大的感染。
  其次,教师要蹲下身来,完全彻底地接纳学生,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上不能让他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要为他们创造探索、操作,与别人交流的机会,并及时鼓励,树立其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正关注,让他们感悟到:我同样是老师的学生,我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从而保持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4 用教材内在因素,提升学生学习情感
  数学教学同样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它不像班队课、思品课那样直接,而是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潜移默化进行的。要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提升其思想品德的情感。
  如在教学《统计》时,课前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采访、观看电视、上网浏览等手段,搜集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些数据,然后绘制成统计图表,在课上交流,谈感想、谈体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学生通过搜集到的数据,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的繁荣强大,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振兴祖国的感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再如学习《圆的认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于“圆周率”的研究,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研究的结果比外国数学家要早许多年。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同他们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对认知起着能动作用,甚至能指导认知过程,成为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有了情感因素,有了学习的激情,他们在学习上就会自强不息,主动去探求新的知识,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大胆地进行创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不关注学生的感受,不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数学课堂将是一个枯燥的课堂,一个沉闷的课堂。学生的一切发展都与其自身的情感分不开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使学生的情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飞扬,散发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其他文献
高三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和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3000米赛跑的最后1000米。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在高三阶段,通过有效、按需的自主学习,变按教师要求分配学习时间为按学生的需求分配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学习效益呢?笔者仅就2010届生物选科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分享。  1 思路与设想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把时间还给学生就行,更不
期刊
【摘 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共青团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和助手,应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高校共青团应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优势和作用,为加强青年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校 团委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 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道出了班主任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言传 身教 营造 方法 管理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更多更好地培养跨世纪的建设人才。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言传
期刊
【摘 要】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资源进行习作,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学科都蕴藏着丰富生动的习作素材,只要留心积累,习作内容将有不竭的源泉。教学中可以通过听听写写、画画(捏捏)写写、做做写写、玩玩写写等形式,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开发习作资源,实现习作的自由倾吐、灵动表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 学科融合 习作 资源    《课程标准》针对习作强调“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
期刊
说起班级管理这个话题,大家都会说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只是一部分人的认识而已,从我管理班级的经验来看,这虽是一个老的话题,但并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我所说的严与爱是两方面的意思,并不是说严就失去了爱,爱就失去了严,这个严是严厉而要有个度,既要严的让学生怕你,又要让学生想你。而爱既要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爱护他,又让学生明白这个爱是事出有因的,并不是凭空的去爱,也是有严的一面。这个严和爱要辩证的去看,在
期刊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达到让学生主导学习、自由学习的目的,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
期刊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对于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且又以其乏味枯燥、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
期刊
为了更好地实现班级的教育、教学以及人的发展目标,班级管理越来越被人们所注意了,也就是班级管理对于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同时班级管理还要讲究科学性。班级的科学管理,就是运用班级管理的研究成果及科学理论指导班级工作,不断提高其水平和效益。  1 小学低年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行为习惯不好:卫生、坐姿、写字的姿势、喜欢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用,用完后又忘记还给别人、没有完成作业的习惯、依赖性强、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