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首发表现的儿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腹痛手法表现的儿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的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内科急危重症患儿共66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总有效24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77.42%,暴发性心肌炎患儿总有效12例,无死亡,总有效率为85.71%,糖尿病痛症酸中毒总有效1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71.43%,结论:根据腹痛手法表现的儿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的特点给患儿及时、正确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的发生,有效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 腹痛 儿内科 急危重症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腹痛是儿内科中最常见临床疾病之一,就诊的患儿一般都是急性腹痛症状,腹痛的发病机制非常的复杂,根据发病的的病变部分可以分为腹外脏器病变和腹腔脏器病变[1]。其中腹痛手法表现的儿内科急危重症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基于此,根据期临床特点方面着手,采用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此,本文选取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内科急危重症患儿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详细的临床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内科急危重症患儿共66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并对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4例,女性32例,年龄在6个月~7岁,平均年龄(3.5±1.7)岁,发病的时间为2~64h,平均发病时间(33.4±4.4)小时。根据腹痛表现讲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特点划分为:腹型过敏性紫癜31例、暴发性心肌炎14例、糖尿病痛症酸中毒21例。
  1.2 方法
  针对3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应该采取抗组胺药物过敏治疗,同时给患儿静脉滴注维生素C,剂量为每天2克,为了能够有效的达到活血化瘀的临床效果,还要给予川芎或者是丹参静脉滴注,在进行抗感染治疗,为了能够增强效果,可以加10~20mg(kg·d)的西咪替丁静脉滴注,分为两次滴注,持续两周。
  针对14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应该使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进行静脉滴注,每次的剂量为200mg/kg,为10%的浓度,每天一次,必须要坚持连续使用4周,同时,还要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和磷酸果糖,每天一次,需要连续使用两周。
  针对21例糖尿病痛症酸中毒患儿先给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根据患儿体重15mL/kg,在给予静脉滴注胰岛素,同样根据患儿体重0.01U(kg·h),另外,在静脉滴注胰岛素过程中,要紧密观察患儿的血糖、血液生化指标记忆尿酮体等清凉,并要做好记录[2]。
  1.3 临床效果评判
  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效果评判:患儿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呈正常的生命体征的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但未完全消失的为有效,患儿所有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病情恶化的为无效;暴发性心肌炎临床效果评判:患儿在使用药物的14天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并发症减少的为显效,用药14天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胸和胸片的比例不断缩小的为有效,用药14天后,病情恶化,指标显示异常的为无效;糖尿病痛症酸中毒临床效果评判:患儿接受治疗12小时后,临床症状小时,病情稳定的为显效,接受治疗12小时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的为有效,病情发展迅速的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研究,运用SPSS软件,将所有数据填写至SPSS软件之中,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整理其所得结果,最后运用卡方检验,檢验数据准确率,得出具体数值,数值运用P值表示,若P小于0.05,则说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总有效24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77.42%,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腹痛、血尿等症状,对患儿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经过治疗后均慢慢恢复,没有影响治疗;暴发性心肌炎患儿总有效12例,无死亡,总有效率为85.71%,患儿死亡的因素包括:急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状况,因发病非常迅速,对患儿的内脏器官损伤非常严重,抢救无效;糖尿病痛症酸中毒总有效1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71.43%,患儿出现并发症:口感、脱水等症状比较严重,抢救无效。
  3 结论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医院的医护人员要根据腹痛收发表儿内科急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点,采取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救治方法,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恢复状况并及时做好记录,要求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实际的判断出患儿的疾病类型,根据每个患儿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愈后的情况,有效保障患儿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娟.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内科危重症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4:285-287.
  [2]吕晓俊.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混合型过敏性紫癜误诊18例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07:22-24.
  [3]刘璐.糖尿病患儿的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中毒的抢救、临床特点以及诊治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0:98-9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莫沙必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小儿消化不良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患儿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实施乳酶生治疗,观察组则在使用乳酶生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莫沙必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6%
【摘 要】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介入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接收的9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介入护理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SF-36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P0
【摘 要】 目的: 探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情况。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开闭口的斜矢状位图像采集,对盘突、关节腔以及盘形态状况进行观察,同时结合关节镜对患者进行确诊,评估患者的MRI诊断的准确率,确诊后对患者进行灌洗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严重程度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
【摘 要】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
【摘 要】 目的:研究欣维宁联合药物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在此基础上运用欣维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