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等抗体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CD10、CD34及甲胎蛋白(AFP)在高分化肝细胞肝癌(HCC)、高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H-DN)、低级别异型增生性结节(L-DN)、肝硬化结节、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NH)和肝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80例HCC(30例高分化HCC、50例进展期HCC)、30例DN(18例H-DN、12例L-DN)、36例肝硬化结节、20例FNH及20例肝腺瘤分别进行GPC3、CD10、CD34及AFP抗体标记,分析这些抗体在肝结节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GPC3的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HCC中为92%(46/50),在高分化HCC中为66.7%(20/30),在H-DN中为2/18,在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无表达.GPC3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进展期HCC,而高于H-DN、L-DN、肝硬化结节、FNH、肝腺瘤,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10在进展期HCC中的失表达率为78%(39/50),阳性细胞比率>50%的仅为2%(1/50);在高分化HCC中失表达率为43.3%(13/30),阳性细胞比率>50%的为16.7%(5/30),而在H-DN、L-DN、肝硬化结节中失表达率分别为0、0、2.8%(1/36),阳性细胞比率>50%分别为15/18、11/12、80.6%(29/36);在FNH和肝腺瘤中失表达率均为20%(4/20),阳性细胞比率>50%均为60%(12/20).CD10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细胞比率高于进展期HCC,而低于在H-DN、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的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34在进展期HCC、高分化HCC中的表达范围绝大部分在25%~100%,阳性细胞数>50%的为76.0%(38/50)和70.0%(21/30);而在H-DN和L-DN中的表达范围多集中在5%~25%,阳性细胞数<25%的分别为16/18、10/12;在肝硬化结节表达范围在0~5%,阳性细胞数<25%的为27.8%(10/36).在FNH与肝腺瘤中的表达范围在25%~50%.CD34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细胞数与进展期HCC中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于H-DN、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的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FP在高分化HCC中阳性表达率为20%(6/30),在进展期HGG中阳性表达率为44%(22/50),在H-DN、L-DN、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中均未见表达.AFP在高分化H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进展期HCC,而高于肝硬化结节、FNH和肝腺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G3、CD10、CD34及AFP在高分化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GPC3是一个较敏感及特异的标记物,其与CD34、CD10及AFP联合使用对诊断高分化HCC以及鉴别其与DN、FNH、肝腺瘤、肝硬化结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分别以净发电效率和系统火用效率最大为目标,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了两种不同余热类型发电系统候选工质的选择原则:热流量恒定余热应选择临界温度较高的工质,初温和质量流量恒
目的 制备99Tcm标记天冬酰胺-甘氨酸-精氨酸(NGR)-干扰素-α2a(NGR-IFN-α2a),并研究其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及显像.方法 (1)双半胱氨酸(EC)作为双功能螯合剂合成EC-NGR-
以H2SO4为电解液对高纯铝箔进行阳极氧化,考察电解电压对多孔阳极氧化铝膜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氧化铝膜纳米孔孔径随电解电压增加而增大,但过高的电压值将
介绍了加速寿命试验的相关理论,研究一种燃烧焊条贮存寿命预测方法。在不改变燃烧焊条失效机理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应力水平,在很短时间内得到焊条的失效数据。经过数字处理,预
给出线性有限元求解二阶椭圆问题的有限元网格超收敛测度及其应用.有限元超收敛经常是在具有一定结构的特殊网格条件下讨论的,而本文从一般网格出发,导出一种网格的范数用来
考虑实际回归问题中存在更多受约束条件的情况,提出了带约束的统一几乎无偏估计类,统一了常见的具有线性约束的回归模型的几乎无偏估计,进一步的研究给出了在均方误差和均方
在不同的模具温度下,对常用的半圆形拉深筋进行了一系列拉深筋阻力(DBRF)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模具温度的提高,拉深筋阻力会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DBRF解析计算模型的精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磺草酮在玉米植株及子粒中残留量的测定方法。试验对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玉米植株和子粒的添加水平为0.05~0.50 mg/kg,植株中
以蓝藻类的集胞藻6803为生物模板,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SiO2,并对集胞藻6803和所制SiO2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选择性合成单分散SiO2微球和空心SiO2的反应条件,探讨了不
目的:对炉甘石炮制前后的主要物相、化学成分、热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X射线衍射(XRD)对炉甘石的物相进行分析,运用红外分光光度法(IR)和滴定法对炉甘石的化学成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