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扰,南阳师范学院从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应用研究和心理服务四个层面抓起,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体系,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升。
一、构建体制、机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政领导、有关专家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工部和院系的目标考核体系。
二是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学校出台了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建立了24小时危机干预值班电话制度、心理档案建设制度、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例会制度,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建设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学校坚持对政工干部、专业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宿舍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利用学校心理学专业师资优势,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及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为其报销相关费用。
二、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学生”五级防护网,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以危机预防与干预为主线、以心理咨询和心理素质拓展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是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非师范生必修课程,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承担,建设课程的公共邮箱,师生共享各种心理健康资料,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学生。此外,学校还先后开设了9门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
二是发挥各部门协同合作优势。从2002年起,学校成立了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工部、团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领导小组,协调学院多方面资源,统一指挥,及时处理各类危机事件。领导小组下设由咨询中心、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预警通道,保证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责任到人,信息沟通及时有效,建立危机干预三级预警机制。在落实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康复工作上,学校逐步健全了从学生骨干、辅导员到学院、职能部门、学校的“危机信息快速反应通道”和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精神卫生医院的“危机干预快速通道”。
三是发挥咨询工作专业化优势。中心提供一周7天(包括周末)全天候的咨询服务。针对心理辅导的特殊性,通过丰富预约方式、规范接待用语等措施,让学生感到温暖、方便、安全。同时,中心对每一位来访学生的咨询、诊断、处理过程都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建立了完备的心理咨询档案,并对重点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和跟踪记录。
四是发挥专家优势。聘请多位本校和外校心理专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督导,参与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专题研究,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是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工作。学校要求辅导员每学期至少和每个学生宿舍成员集体谈心一次,每学年至少和每个学生一对一正式单独面谈一次,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努力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成立国家级职业指导实验室,加强就业指导、职前培训,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建立校领导接待日制度,经常召开各种学生代表座谈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中心每年向全校新生免费发放《心理健康手册》,实现心理健康他助、自助的结合。
四是带领学生深入社会服务。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学生和中心教师走进社会,开展心理服务。
责编:晓 成
一、构建体制、机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政领导、有关专家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还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工部和院系的目标考核体系。
二是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学校出台了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建立了24小时危机干预值班电话制度、心理档案建设制度、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例会制度,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建设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学校坚持对政工干部、专业教师、学生干部,以及宿舍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利用学校心理学专业师资优势,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鼓励辅导员报考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及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为其报销相关费用。
二、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学校——院(系)——辅导员——班级——学生”五级防护网,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以危机预防与干预为主线、以心理咨询和心理素质拓展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是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非师范生必修课程,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承担,建设课程的公共邮箱,师生共享各种心理健康资料,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学生。此外,学校还先后开设了9门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
二是发挥各部门协同合作优势。从2002年起,学校成立了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工部、团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领导小组,协调学院多方面资源,统一指挥,及时处理各类危机事件。领导小组下设由咨询中心、系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预警通道,保证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责任到人,信息沟通及时有效,建立危机干预三级预警机制。在落实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康复工作上,学校逐步健全了从学生骨干、辅导员到学院、职能部门、学校的“危机信息快速反应通道”和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精神卫生医院的“危机干预快速通道”。
三是发挥咨询工作专业化优势。中心提供一周7天(包括周末)全天候的咨询服务。针对心理辅导的特殊性,通过丰富预约方式、规范接待用语等措施,让学生感到温暖、方便、安全。同时,中心对每一位来访学生的咨询、诊断、处理过程都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建立了完备的心理咨询档案,并对重点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和跟踪记录。
四是发挥专家优势。聘请多位本校和外校心理专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专业督导,参与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开展专题研究,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一是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工作。学校要求辅导员每学期至少和每个学生宿舍成员集体谈心一次,每学年至少和每个学生一对一正式单独面谈一次,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努力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成立国家级职业指导实验室,加强就业指导、职前培训,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建立校领导接待日制度,经常召开各种学生代表座谈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中心每年向全校新生免费发放《心理健康手册》,实现心理健康他助、自助的结合。
四是带领学生深入社会服务。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学生和中心教师走进社会,开展心理服务。
责编:晓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