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血标本50份溶血前后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分析

来源 :中国乡村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血现象是指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组分进入血清或血浆中,导致血液标本出现特有的红色增加。这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最常见的干扰因素,标本溶血后将直接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难以客观如实地反映病人的身体状况。因而,分析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有助于获得正确的分析检验结果及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本研究对50名正常人的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的ll项常规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病例男性,65岁,因"反复心悸10年,加重半年"入院。入院查体:T 36.5℃,P 60次/min,R 20次/min,BP 126/74mmHg,心肺无异常。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无异常。12导联心
据统计,我国每年可能有50万~60万甚至更多缺陷儿出生[1].目前,胎儿先天畸形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明确诊断便显得尤为重要.产前超声筛查作为胎儿畸形诊断的基本手段,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5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予常规的脑卒中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人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目前,活動内容虽列入思想品德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只有少数得以落实,多数则流于形式,甚或被遗弃。究其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用单一的教法,空洞的说教来传授知识,以至于教学活力不够,效力不足,缺乏吸收力与感召力。二更重要的还是教师对思想品德活动栏设置的意义、功能等缺乏正确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