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不改是基因作怪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88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科学家却说:知错能不能改,取决于基因。
  最近流行一则“兔子买胡萝卜”的故事:兔子到一家杂货店买胡萝卜,老板反复强调这里不卖蔬菜,兔子还是连续问了三天。老板不胜其烦,只得威胁:“你再来问,我就拿钳子拔掉你的门牙!”第四天,兔子问:“有钳子卖吗?”老板说,没有,于是兔子问:“有胡萝卜卖吗?”第五天,兔子一进店,老板就把它的门牙拔掉。兔子问:“有胡萝卜汁卖吗?”
  类似于兔子这样的“老顽固”,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数不少。最近,科学家找到“顽固症”的根本原因:某个基因突变可以决定人们是否会一次次重蹈覆辙。在将近1/3被调查的“老顽固”中发现,这个名为A1的基因突变,会引起大脑中多巴胺的数量减少。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递元素,在人类诸多行为和认知功能中,它主要对学习、愉悦感的产生、正反馈过程(即重复某种行为,从而可以不断获得奖励)等起作用。那些缺少多巴胺的人,对外界的反馈几乎无动于衷,这样就导致他们“一错再错”;那些富有多巴胺的人第一次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外界出现负反馈,他就能很快意识到这个行为是错误的。
  这一发现会不会引起一些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呢?比如,有些人可能会以“我天生就爱犯错误”为借口而自我放弃,这样岂不是削弱了教育的意义?另外,在入学和就业时,申请者是否会因为自己突变的A1基因而受到歧视?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知错不改”并不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实际上我们更需要的是创造力强、激情洋溢等特质,而不是“知错就改”的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如果人类有朝一日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改后代的基因,从而修改发生突变的A1基因,我们周围“容易犯错”的人就可能逐渐绝种,这个世界是否也太过单调无聊了呢?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摘自《文苑》2009年第6期)
其他文献
不期而遇  那年夏天,我不知道发了什么疯,毅然辞掉南方的一份好工作,跳槽到北方的一家公司。  那天,在那个四合院里,我们不期而遇。你也是来租房子的,我比你先到一步。房东说,只有一个房间了,刚租出去。你怏怏离去时,我在你背后问:“你有男朋友吗?”你回头惊讶地看着我。我笑着说:“如果你没有男朋友,我们可以考虑合租。”你的脸瞬间灿烂起来。  搬进房子那天,你对我说:“冲着你这份情谊,我会一辈子对你好。”
期刊
星期天中午,我到医院看望病人。病房小,周日特地来看病人的朋友又多,大家便来到病房外。电梯前是一个开阔的大厅,阳光照进来,格外明亮,这成了人们聚会的好地方。  电梯上上下下,人们从电梯里鱼贯出入。这时,电梯里走来一个姑娘,十分引人注目。她身材修长,穿着一件白色羽绒大衣,戴一顶红色线织的贝雷帽,亭亭玉立,如一只丹顶鹤。  不像其他人走出来如水散去,找各自要看望的病人,她走出电梯,站在那里,四处张望,有
期刊
在群里,有人跟我说:“泛泛,论坛里有美眉做了个花架子,有花架子的图,还有做花架子的详细过程,赶快去围观。”我看完帖子,抄下所有数据,用了整整一个晚上,画结构图、做预算,再用半天时间,跑到板材市场,搬回一大堆杉木块。直到这时,我才想起一件事情:我不知道怎么拉锯。  此后,我用了一个星期,边做边学。一个阳台花架,总算被我折腾出来。完工那天晚上,我用手机拍下图片,在QQ上发给正在杭州出差的男友,他惊讶得
期刊
在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北部,有一片广袤的赤松林,洛特利克小镇就坐落在这片松林里。镇上只有几十户人家,邻居们都彼此熟识,相互了解。小镇素以民风淳朴闻名,蝉联数届“州最佳小镇评选大赛”冠军。虽然未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但小镇也自是一派邻里和睦、互助友爱的和谐景象。直到有一天,一桩突如其来的怪事让整个小镇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  第一位受害者是皮特格拉斯诺。他身材高大,戴一副眼镜,退休前是西门子公
期刊
搭档,并不完全等同于朋友。  长于以寓言说理的庄子,无疑也懂得怎样用一个形象而又易懂的故事,贴切地向人们叙述他的心情,这便有了《运斤成风》:  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不慌不忙地在郢人鼻尖上挥动斧头、利落如风的匠石,请求匠石以斧削去鼻尖薄如蝇翼的白粉而面不改色的郢人。这是一种多么完全的、绝对的、毫无保留的信任啊!  这就是真正的搭
期刊
那天,我给静打电话,照例先问她在哪里。   “我在地里!”她说,“在摘薄荷!”她爽朗的口气如同农妇:“明天给你带一些。”  多年前,小夫妻俩就在郊区租了一小块地,先生在地里养盆景树,她则在树的空隙间种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和农作物,茄子、黄瓜、西红柿、豆角、东北黏玉米、红薯、大豆……还有薄荷。其中薄荷最多,也最好养。今年是孤零零的一棵,明年就是绿油油的一片。摘回家后泡水喝,拌凉菜吃,都很好。“每天孩子
期刊
受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派遣,我2004年2月进入法国最高军事学府——法国三军防务学院(CID)学习。  在CID,我和搭档塞巴斯蒂安费乌尔少校一同驾驶“美洲虎”战机的经历让我难忘。  2005年1月21日,法国空军最重要的基地——113空军基地,晨曦中,我和塞博(塞巴斯蒂安费乌尔的昵称)登上一架涂有红白蓝三环法国空军军徽的双座“美洲虎”对地攻击机。我们的战机在跑道一端与另一架单座“美洲虎”
期刊
中国男人经常把浪漫当做一种“秀”,是做给别人看的,而不把它当做一种人生态度。有人曾在情书里诗情勃发:“不管经历怎样的狂风暴雨,我都将永远伴你左右。”情书后面却附有这样一个更真实的注脚:“对了,这周六如果下雨,我就不去接你了。”浪漫留在情书里、口头上,缺乏实施的魄力与行动。浪漫绝对不是书面的,而是表现在生活细节里。浪漫是一种表达,更应该是一种生活。  国内有首流传很广的情歌《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
期刊
罗伯特费希尔,美国著名喜剧作家,创作出许多当代经典喜剧作品。很多好莱坞著名影片出自他的手笔。《为自己出征》是作者探索生命本质的代表作,被誉为当代最震撼心灵的寓言故事和“能改变你一生的一本书”。    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一名四处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有爱他的妻子和聪明的儿子。骑士很喜欢穿着盔甲自我欣赏,以至于人们渐渐忘了他不穿盔甲的样子。终于,妻子朱丽叶忍无可忍,提出抗议,妻儿跟盔甲二选一,否则,将永远
期刊
从前,有人生了个儿子,这男孩很擅长且喜欢阅读。稍微长大些后,他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想找份工作。当他行走在两处土堤之间时,遇到一个男人。男人问他到哪里去。  “我要去找工作。”男孩说。  “你可以为我工作吗?”男人问。  “哦,可以,我随时可以为任何人工作,包括你在内。”男孩说。  “但你识字吗?”男人问。  “牧师看得懂的我都会。”男孩说。  “那我不能要你。”男人说,“我只是想要个不识字的书童。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