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NG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多种媒体声色的冲击使许多学生无法自控以致难以自拔,正义、道德、理智、诚信……早已抛之脑后,自私、任性、叛逆、脆弱……在无限的伸展,一种令人不战而栗的阴影正笼罩着我们,一种令人胆颤惊心的危机正呑噬着我们,道德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极大困境,如何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一代,使之成为国家的脊梁,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引起深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教学是否有问题?如何构建我们现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知道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为首,但是许多人往往错误地理解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事,是学校领导的事。不错,学校领导、政治教师、班主任应当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个人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德育不是政治教师、班主任的专利,而是每一个老师都要承担的一项责任,作为教师,我们都要用熏陶、感染、启发、诱导的方法将德育融入各科的教学活动中,将道德目标贯穿于家庭、学校和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好方法,而不能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相割裂。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既是一个传统话题,又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教育,必须以课文为主要工具。不同于单调的说教和枯燥的理论,语文教学借助文质兼美的文章告诉学生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杀生成仁的浩然正气、宠辱不惊的操守气节,也告诉学生何为父母亲情、何为莫逆之交以及该如何看待男女之情……语文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思想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特征、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更乐于接受,收到的效果也会更好。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教科书编写应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课标的高中语文教材非常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有体现出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包容,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非常有益。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所不包;秀美的山川,亮丽的风景,优秀的人物,动人的故事,尽收其中;明白的说理,科学的说明,广阔的领域,丰富的内涵,应有尽有。丰富的文本内容,有着进行德育教育的先天优势。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挖掘的德育资源,如果能够被合理的运用一定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崇高境界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和做人的道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生漂泊潦倒,却始终关心人民疾苦、祖国命运的杜甫;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的爱国战士朱自清等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他们优秀的精神品质,在教材种熠熠生辉,使学生受到人生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课文中描绘的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也随处可见,如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浪花;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国秋色;那故乡的榕树,故都的秋景……这些材料经过教师绘形、绘声、绘色的渲染,再由学生诵读、品味、鉴赏,久而久之,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激发出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青春年华的珍视,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理想事业的渴望等健康美好的思想品德。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理想,追求生命价值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德育情感体验
  没有体验的教育只是浅层次的教育,教学中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进行德育情感体验。
  1.渲染气氛,营造渗透德育的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教具、图画、音乐等艺术手段渲染课堂气氛,营造课堂氛围,从动情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如,在教《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让学生课前先写一篇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报道及一篇纪念刘和珍的悼词,然后挑选两名学生上台朗读,营造浓郁的悲愤氛围,深入体味作者当时的悲愤心情,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在教学《报任安书》时,司马迁献身《史记》的崇高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人生信念是文本的精髓。我设计了学生评价司马迁,交流司马迁对大家的启示,并发表即兴演讲活动。通过这一感悟、体验,司马迁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学生心中。通过交流演讲,司马迁的精神在学生心中又得到了内化和升华。
  采用多种形式,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教师巧妙的点拨与暗示,借助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入理想的境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学生
  2.开展活动,搭建渗透德育教育的平台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既要结合教材,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如在学习唐诗宋词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诗词背诵比赛,既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斗志;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时,让学生课后搜集我们当地的特产风物,激起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3.写随笔、写日记,让德育教育得以延伸
  学习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把自己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发、拥有的感受以随笔、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以促进自己思想认识的提高。
  总之,我体会到,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也得到了健康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Although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has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Translation Studies was not recognized as an independent field of study until the latter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Some scholars and p
期刊
摘 要: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探讨实现职业中学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需要层次;职业中学;教育目标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安全的需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社会的需要:即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本文基于Z-score模型,搜集了38家A股传媒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指标,对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进行计算,从而对传媒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识别、 评估、 控制.研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而会计制度和理论及其发展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其理论的发展不难发现:我国会计制度的发
截止2014年年底,河北省常住人口7383.75万,其中农村人口约4000万。据已有研究结果,全国信教人群约占人口总数的12%,按此比例,河北省农村信教人口约有400多万,信教家庭200多万个。生活在农村信教家庭的大学生思想状况,关系着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未来河北省农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未来发展。  本课题以河北省农村信教家庭对大学生子女思想影响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通过走访、问卷调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要实现和谐教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数学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和谐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和谐;课堂和谐;和谐过程;师生关系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需要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呼唤和谐的课堂。构建和谐课堂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
摘 要:惯用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频率较高,对外国留学生来说习得难度较大。本文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着重从语义、语法、语用和书写形式这几个方面对留学生习得惯用语时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惯用语偏误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惯用语;习得;偏误分析  惯用语因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称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所以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在习得惯用语时经常
一、大学毕业生考研与就业选择难的社会环境分析  从“天之骄子”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每年迅猛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及明显上升的失业率,促使大学生们为保证自己高质量的人生,不得不重新规划自己的求职求学之路。几年前的大学本科教育扩招,使得本科生的生源情况和教育质量明显下降,大学本科生毕业之后理论知识不够精深,实践知识又相对缺乏,而且眼高手低,不愿意跻身于社会的基层,但又无法满足公司管理层的需要,人才与职位
摘 要:基于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研究是当前世界教师在职教育的新趋势,了解和把握这一趋势,是我国有关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尚不丰富。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探索了实践导向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践导向;教师教育;教育研究  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此起彼伏,教师教育也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世界教师培训的主流趋势是教师通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的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要求不仅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要实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而作文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师;积累;审美;创新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的重点内容,在新课改中作文教学成为焦点。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文学感受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并且作文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文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