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u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利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抗凝治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间心内科收治的确诊冠心病并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在基础治疗一致的基础上其中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抗凝治疗,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的阿司匹林片治疗,连续治疗一个月后再次采血进行凝血项检查,比较两组血小板集聚率改善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凝聚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组的改善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是冠心病和糖尿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氯吡格雷作为新一代的抗凝药物已经在临床有广泛使用,其疗效可靠,较传统的阿司匹林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介使用。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87-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群都罹患有某一种基础疾病,其中冠心病和糖尿病就是最为主要的两类疾病,因这两类疾病的高位因素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有大部分患者均在患有某种疾病后序贯罹患另外一种疾病[1]。从近几年积累的临床治疗经验来看,控制好患者体内血液高凝状态这一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抗凝治疗本身也存在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冠心病患者,不规范的抗凝治疗可能导致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以特殊情况的抗凝治疗做一研究。本文中笔者就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探究了传统的阿司匹林和新生代抗凝药氯吡格雷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间心内科收治的确诊冠心病并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6±7.9)岁,按照随机化原则将两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本组患者入院后行冠脉造影证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入院后有部分为自诉既往已经患有糖尿病,另外一部分则是筛查实验初诊为糖尿病;在诊断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后根据研究需要排除如下患者:既往已经服用抗凝制剂者;血糖水平已经控制在较理想的水平;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烟酒嗜好,感染。
  1.2 方法 患者因急性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入院者则给予必要的抢救,待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充分评估并给予抗凝治疗,其他基础治疗包括使用他汀类降血脂、使用β2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其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
  其中观察组给予口服硫酸氯吡格雷每天5 mg,一天一次;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00 mg,一天一次治疗。连续治疗一个月后对血小板凝聚率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不同抗凝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变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凝聚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组的改善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种治疗方案下不良反应观察 在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无皮下瘀点、瘀斑等出現,有部分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出现服用后胃肠道不适,表现为轻微的腹痛,可耐受,在进食后可缓解;另有部分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出现皮肤瘙痒,可耐受,无需特殊处理。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而且逐年观察见发病年龄更加趋于低龄化,这类患者有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就是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更加容易聚集形成栓子,从而增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临床医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在患者病情平稳期即给予必要的抗凝治疗,控制血液的高凝状态[2]。临床上有多种抗凝治疗的方案,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也有凝血因子拮抗剂,这其中数前者更为常用,也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药物。
  长期来临床上多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该药最初适用于解热镇痛,但是研究发现它可以使细胞中的花生四烯酸从膜磷脂中释放出来,游离的花生四烯酸在(COX)的作用下转变成前列腺素G2(PGG2)和前列腺素H2(PGH2),从而抑制COX酶的活性,起到抑制血小板积聚的作用,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抗凝剂。但是在临床上发现患者服用此药有诱发溃疡的可能,同时大量的研究证实不同的患者对此药的反应性不一样,这使得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起到抗凝作用,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药,特别是国产氯吡格雷的使用使其临床应用更为广泛。从许多报道来看,该药与传统的抗凝剂相比,其对预防心血管事件更有优势,特别是对于已经发生过心绞痛或是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服用此药可明显降低再次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同时单一的研究也已经证实氯吡格雷可以防止糖尿病患者血栓性并发症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几率[3 4]。
  结合我们的研究来看,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其中的一种来进行抗凝治疗时,后者有着明显的优势,这对稳定冠脉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出血或是脱落形成栓子尤为重要,虽然有少许患者出现皮肤瘙痒不适,但多数可以自行缓解,对于严重的患者可暂时停止服药或减量服药。当然,我们强调的单一抗凝治疗是针对危险系数相对较小的患者,对于情况危急的患者或者有溶栓指征的患者来说,往往还需要配合使用其他抗凝药物。
  综上所述,就单独使用的抗凝剂来说,氯吡格雷有着较阿司匹林更好的优势,这对临床选择使用必将产生有价值的导向。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乔占瑞,张颀胜.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男性患者在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与临床,2007,7(5):390-392.
  [3] 任树文.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124例对比研究[J]. 吉林医学.2012,33(9).
  [4] 王海珠,王珂.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使用医药,2013,8(4):155-15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陆氏等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更牢固,移位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粉碎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人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状况,为新生儿黄疸诊治提供新的检测手段。方法:应用荧光PCR法对545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尿液及其母亲的乳汁进行配对检测HCMV-DNA并进行分析。选择100例健康新生儿做对照组进行尿液HCMV-DNA的检测。结果:545例患儿组尿液HCMV-DNA阳性22例(4.04%),100例健康对照组尿液HCMV-DNA阳性1例(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
期刊
【摘 要】本文对80例头位难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及预防,得出了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识别处理方法以及预防办法。  【关键词】头位难产;识别;处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83-01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已逐斩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却有持续升高的趋向,现就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83-02  白癜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治疗比较困难,容易复发和扩散,不仅影响美观,导致病人自卑心里,还易诱发皮肤癌以及其他疾病,白癜风的病因有很多,在治疗过程中要寻找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早干预,能更好地降低白癜风的发病率,减少白癜风对人体的危害。  1 白癜风的病因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患者20例,采用CT影像学检查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并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经CT检查后发现了病灶的位置,分别位于胃8例,食管5例,肝脏1例,胰腺6例,并且清楚地观察到各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结论:CT在检查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期刊
【摘 要】目的:對比分析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直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梗阻性胆囊炎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梗阻性胆囊炎的患者,共约126例,其中65例经先胆囊穿刺引流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直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1例。比较2种治疗方式患者的疼痛评分、中转开腹率、切口感染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2组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社区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共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145例,社区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血糖、血压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干预等措施,研究干预效果。结果:145例糖尿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大部分患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加深入,个人疾病防护能力增强。结论:社区医疗干预能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专业化的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开展妇女病普查,了解我县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中妇女阴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对比,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发病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妇女阴道病原体感染发病率。方法: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对普查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测,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分泌物进行滴虫、念珠菌、线索细胞[1]检查。结果:873例农村妇女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病原体感染201例,阳性检出率为23.02%,其中滴虫感染率为4.4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亚砷酸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2月份-2012年07月份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26例(采用亚砷酸与沙利度胺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15例(采用维生素B6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7%,经
期刊
【摘 要】目的:使用椎管内麻醉对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结局影响的观察,探讨椎管内麻醉在阴道分娩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接受椎管内麻醉的产妇1000例为试验组,未接受椎管内麻醉的产妇1000例为对照组。对镇痛效果的评价采用VRS镇痛评级,两组疼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主要针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产程的延长、新生儿窒息及产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