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激励效应 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手段,运用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主观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激励的效应。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励,效应,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激励手段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主观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以下激励效应:
  1.要注重成就效应
  成就心理,指人期望通过努力达到成功的心理。教学中,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学生合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种成就心理,使教师形成一种积极的动机,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全力以赴组织教学,即使出现了意外情况,教师也会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和曲折,使教学向着预定目标发展,直至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的成就心理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是由成就心理达到成功的效应。试想,一个教师毫无成就感、责任心,课堂教学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怎么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呢?教师的成就心理可以感染学生,对学生学习动机是一种激励。只有当学生把教师的成就心理变为自己的成就心理时,教学才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学习才有动力。
  2.要注重期望效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期望理论激发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尊重和相信学生。当学生暂时不能回答提问时,教师要消除急躁心理,耐心启发期待,使教学双方的情绪和谐起来。当布置思考题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索和回旋的余地,用期待和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既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又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教师的期望,可使学生感到一种莫大的信任,这是一种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力量。
  如在分析《美丽的公鸡》中公鸡美不美时,师:你喜欢这只公鸡吗?为什么?生:我不喜欢这只公鸡,因为他整天不干活,只想跟别人比美。师:那他听了老马的话后,是不是还是这样呢?生:不这样了。师: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生:他再也不跟谁比美了,每天天不亮就喔喔喔地打鸣,一遍又一遍地催人们早起。师:他每天天不亮就喔喔喔地打鸣,一遍又一遍地催人们早起。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他在帮人们做事。师:那你认为这只公鸡美不美呢?生:这只公鸡美,我喜欢他,因为这只公鸡开始认为自己长得漂亮,就很得意,但当他从老马那里知道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还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后,便每天天不亮就打鸣催人们早起。这只公鸡不仅外表美,行为和心灵也美。师:对。所以课题用了《美丽的公鸡》。成功地运用期望理论,循循善诱,就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要注重公平效应
  公平理论认为,人需要保持一种分配的公平感。其实这是探讨个人的劳动与其所获得的报酬之间是否平衡的心理问题。语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运用公平理论激励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必须公平,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圣洁、无私的爱,是等距离、放射型的,决不允许厚此薄彼。对后进生,教师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当后进生没听清楚问题就举手发言时,教师不能讽刺、挖苦,而应在肯定中给予鼓舞和激励,使他们认为教师的评价十分公平,从而把这种公平待遇转化成激励学习的力量。教师公平地对待学生,这是教师师德的集中反映。
  4.要注重赏识效应
  赏识,在管理科学中,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是激励学生获得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给予有分寸的褒奖。学生的一得之见得到教师的赞许,一技之长得到肯定,一个正义的行为得到支持,一次作业得到表扬,乃至教师对学生一个肯定的手势、一次期望的目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爱、自尊、自持的信念,化成一股动力,促成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扬长避短,养成他们择善而从、从善如流的风尚,塑造他们良好的形象。赏识学生,是教师的一种美德,一种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有出息的学生,多数是在教师的赏识下,经过自己的努力,踏上成功之路的。
  5.要注重角色效应
  角色,指演员在戏剧、电影、电视中扮演的人物。管理学则把人际交往比作演员扮演角色。人在社会生活中,常常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体,身为人师,同样是多种社会角色的集合体。在学生面前,他是社会成人的代表,是成人行为的楷模,是长者的形象。学生希望老师像父母一样关怀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教师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善于创造使每个学生在群体中能满意地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气氛;是班级的管理员和办事员,既管理好课堂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学生心理疾病的咨询者和心理保健的医生,能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促进他们愉快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地扮演多种角色,灵活地进行多种“心理位置互换”,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体会其所思、所为,从而正确地予以引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运用角色理论,主要体现在心理位置互换上。心理位置互换,指教师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地位来考虑问题。师生心理相容,心理互补、心理认同,发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从成就效应、期望效应、公平效应、赏识效应、角色效应等方面去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满足他们的主观心理需要,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其他文献
【摘要】放松整理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重要环节,是缓解身体与精神疲劳的有效方法,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正确指导学生进行放松整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运动成绩。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放松整理,功能方法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放松和整理活动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科学设计、周密安排、精心指导,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放松整理具有缓解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的重
期刊
【摘要】绿色化学是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特别是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接受启蒙化学教育的中学生,贯彻绿色化学内涵,推广绿色化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在化学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观点,化学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因此,为了适应绿色化学新要求,中学化学实验必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绿色化学现代内涵的介绍,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现行教材,提出了中学化学教
期刊
【摘要】中学美术教育,不应该是培养几个美术专业人才,而是要培养大众艺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这是中学美术发展的方向,也是最好教育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章阐述了中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的重要意义,以及美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向学生展现艺术的多样性,让学生能以开放的头脑接受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品味,为将来能创作出新的艺术形式打好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
期刊
【摘要】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生科和班主任的事,也是全体教师的职责。中职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适时、适当、适量的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各科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因此,数学教学中也可以无时无刻都渗透得教育。数学教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我国现代化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学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参加工作时解决处理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从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
期刊
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物理教学与我们的素质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里,简单的阐述一下我们物理学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其实,对于素质教育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在本文中所谈及的素质教育,指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很多人都认为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学了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的确也很难想象会在什么场合要用到“连接体”等高中物理中这类典型问题。即使有些
期刊
【摘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后进生越来越多。本文就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并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论述如何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  【关键词】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对策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很严重,后进生在逐
期刊
【摘要】本文是笔者在2009年12月参加了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方面提倡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倡导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旨在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理念,教法,学法    2009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研修学习,先后聆听了十几位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对数学教学的
期刊
【摘要】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上,存在较多的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课程气氛不活跃;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动手反应能力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初中新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提倡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与生活联系密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因此,教师应活用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活用,数学新课程
期刊
夸张手法是文艺创作中为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而采用的一种手法,其原本意思是:夸大,过甚其辞,指为了启发听者、读者、观众们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表达的力度,用夸大的言辞、动作、情景等来形容事物。夸张手法的特点是诙谐、幽默、直观易懂,引人入胜。心理学家认为:某些刺激偏离它们的周围环境或偏离人的预期效果,会使人产生新颖感、独特感和惊奇感,这种能引起差异的刺激会很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眼光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