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士人的隐居心态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qiu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逸在先秦便出现了,魏晋南北朝时臻于化境。出入世的矛盾充斥在文人间。士大夫和文人或为保全自身,或为静心养性,或为“终南捷径”选择隐逸。然而隐逸需要付出代价,环境艰苦与世俗隔离,使本来生活优渥的士大夫们难以忍受,于是他们试图寻求另一种“隐”,在这种心态下,他们的隐逸方式与理论产生变化。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古人隐居,无非是心之所向与外界所迫,后者居多。隐居思想早在《庄子》就有所体现,最早见于《周易》:“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说明当时贤人为远小人而隐,可见隐逸兴起于确保自身安危,明哲保身,表面看来出于本性,实则是对现世妥协。
  一、超尘出世与留名于世的矛盾
  隐居的最初目的是超凡出世没有留恋,只想如仙人一样逍遥,若如此,他们的事迹自然是不会被人知道。这样的人或许有,我们从文字中自然是寻不到的。
  《诗经·卫风·考槃》描写了一位“硕人”闲适的生活。《诗经注析》肯定了这首诗隐居诗源头的地位。诗里描述的隐居者不知何原因选择隐逸,自由自在,表达出对硕人隐居的赞叹,认为是一种高尚行为,是受到尊重赞美的。可以看出隐逸本身是矛盾的,它的出发点是远离世事,如果真的外界与己无关,他的事迹怎会流传?或许这个“硕人”只是交际到世俗人成为朋友,朋友艳慕而记录,那么他应该是最接近隐居者初心的人了。
  除此后世文字中的隐逸人物就没有断去凡俗的人了。汉末自然灾害与人为战争使人们安稳的生活被打破,很多人进山避难,这种情况虽可定义为隐逸,但又与士大夫不同,他们大多平凡,不被历史记载,《桃花源记》中就可以看见这一现象。这一时期士人出仕困难,各方势力并起,于是他们寻求隐逸。阮籍《咏怀诗》就是在当时的政治局势下生出的感慨,他后来也隐居竹林。兵祸战乱时代,这样的思想与做法是普遍的。
  魏晋时期,“隐”有了新定义。魏晋玄学兴盛,玄学脱胎于庄子,庄子中早已有隐,隐与玄学密不可分。文人谈玄,有一个命题便是“言意之辨”,“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将这一思想引到隐逸上,便产生了隐于山林和隐于朝堂,他们从“言意”之中感知到真正的隐逸不在形式,而是心。从而得出隐的目的是寄托于隐的本身的结论,所以他们选择“朝隐”。但这样的原因是纯粹的吗?当时的社会决定了士大夫的只有隐仕两条路,面临乱世,在仕隐矛盾中,他们只能出于现世的不满与失望选择隐,这样的人其实心系朝堂。他们秉持着逃避态度,并无野心,满腹文采,关怀世事而没野心,有些隐居者自然会引起君主注意,从而作为政治升平的点缀,也可成为咨询政事的对象。这便产生了“为仕而隐”,“隐”就脱离了它本来的面目了。《文选集注》引公孙罗《文选钞》曰:“一者求于道术,绝弃喧嚣,以居山林。二者无被征召,废于业行,真隐人。三者求名誉,诈在山林,望大官职,召即出仕,非隐人也,徼名而已。”所说的第三种类型的人就是如此。
  名士因不满现状选择隐居又关怀世事,所以“朝隐”就有其普遍性。当时仕与隐并没有那么冲突,所说与所做并不一定统一。梁时陶弘景,隐居于茅山,武帝遇到各种大事都要去咨询,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可知仅居住在大山并不是真正的隐。
  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隐逸兴起与希企隐逸之风的兴盛有直接关系,这种风气又与战乱的社会背景和玄学有关。
  无论是为什么隐居,所面临的简朴生活和孤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选择隐逸的人大多从小养尊处优,陶渊明出身较低能适应农村生活,仍有关于精神和肉体的“寡欢”,妻子也埋怨他为什么不出仕。他苦于生活贫寒,出仕又无法和小人同处,仍旧回到了农村生活。相比较陶渊明,更多隐士选择的是山林,左思《招隐》、郭璞《游仙》中,隐士和仙人都居住在深山。《楚辞》中《招隐士》说山中艰苦险恶,劝告所招的隐士归来。作者将山中环境诉说地艰苦可怖,于是生出“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召唤。
  想要超脱隐居的理想与艰苦难熬的现实使他们产生了挫败感,对于隐居感觉复杂微妙。《史记·滑稽列传》中说有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以为先生是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在朝廷里隐居的人。古时人都隐居在深山。”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就爬在地上唱:“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深山中不会拥有世俗的快乐于是选择朝隐。东方朔《诫子书》说明智的人的处世态度,没有比合乎中道更可贵的。看来从容自在,就自然合于中道。衣食饱足,安然自得,以做官治事代替隐退耕作。身在朝廷而过隐者般悠然的生活,不会固定不变,也不会拘泥不通。
  三、“心”与“迹”
  上文谈到了当时名士们言行不一,他们希企隐逸的想法是衷心的,对现世不满又惧怕当时势力,所以想要隐居,但是他们仅仅是想,并没做出行动。这样的现象特别普遍,一方面想要心灵解脱,一方面又贪恋荣华。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隐逸的想与做有几个阶段,其中关于“心”“迹”关系随着这几个阶段发生变化。“心”指对于隐逸行为的心之所向,而“迹”即个人所在。
  魏时王弼何晏讨论玄学基本都是对于以往文学的注解。嵇康阮籍顺应他们的玄学却有不同。阮籍嵇康有很多关于隐逸的诗。如阮籍《咏怀诗》和嵇康《述志诗》其中都写到了因对现实不满有了隐逸想法。阮籍“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诗中对现实不满选择逃避,方式就是归隐,从而有了竹林七贤。阮籍的隐逸是伴随着痛苦的,他少时也想要立一番功业。这里心在朝堂,而身不得不在山林,就是“心”在朝,“迹”在野。
  太康时期情况转变,这个时候的描写大多着重于隐居生活,他们认为隐逸生活快乐美好。陶渊明就是在写隐逸生活本身,即心迹合一。之后谢灵运开始写山水诗,每首都有希企隐逸的诗句,他所追求的也是这样的合一。
  到了齊梁时期又发生转变。这时“朝隐”已经常见,诗人都脱离了“迹”,“心”中有隐,“迹”便不重要了。沈约“从宦非宦侣,避世不避喧”这一句就是对这一现象的写照。隐逸已经失去本来的背景,人们发现了“朝隐”也是可以的,只是在“迹”上与最原始的隐逸有区别,即“大隐隐于市”。
  希企隐逸从最初的忧患现实,无法改变,不得已走入山林与世隔绝,到之后的全身心投入隐逸从中找到快乐,再到后来的为仕而隐,从隐逸中得到仕途,类似于“终南山捷径”。这三个转变反应了魏晋南北朝士人对隐逸的矛盾想法,是一种必然的转变,也是一种很值得推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 袁行霈: 陶渊明笺注[M]. 中华书局,2018.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使更多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小学生受年纪限制,其对直观、生动的事物具有天生的热情。为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增加课堂容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基于此,笔者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价值及施教原则,展开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以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  引言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生物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生物的综合性比较强,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微观的知识内容,为了达到一个更好的生物学习效果,教育部门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加设了大量的生物实验,这些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更好理解,生物实验装置的简化和改进可以有效的降低实验的成本,而且还能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本文对高中生物实验装置的简化和改机进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事业,为了改变我国底层群众的生活,改善我国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脱贫攻坚作为近几年来的一项重大任务在不断得到贯彻落实。这一重要任务在我国的各个环节得到落实,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的针对贫困学生开展的就业帮扶项目等,我国各大高校中来自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比较多,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我国的脱贫攻坚工程在高校的落实情况主要针对这一类学生开展。本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在精准扶贫的
期刊
摘 要: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灵活的分辨不同区域环境下的地理特点,形成探索地理的兴趣,独立的观察与分辨地理问题,具有地理的辨识能力,高中阶段地理的知识较为深奥,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关注学生地理认知程度,还应关注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与学习困惑点,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解答地理的常见问题,突破地理的难点,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培养策略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瑰宝之一,且具有感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非常重要,以及艺术水平的奖高做出了突出贡献。戏由表演是一门集技巧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艺术形式,要求演员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表演方法和技巧,塑造戏曲作品中的形象,表达戏曲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也让戏曲表演艺术的特征更加鲜明。通过对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戏曲表演艺术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戏曲;
期刊
摘要:琼剧锣鼓是琼剧特有的一门形式艺术,俗称之为琼剧打击乐 。它在琼剧这一门地方戏曲艺术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琼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分的。在琼剧音乐伴奏中以其强烈的音响,灵活的节奏和变化多端的旋律.对于展示剧情发展、烘托舞台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统一舞台节奏等方面 。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锣鼓在琼剧音乐伴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琼剧锣鼓;伴奏形式;
期刊
摘要:戏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重要门类的代表之一,它是集成了音乐艺术、表演程式艺术、舞台美术于一体的综合类艺术形式。然而在我们的戏曲音乐中主要包括了戏曲唱腔设计、戏曲音乐创作及戏曲音乐伴奏艺术等内容。戏曲音乐的功能主要具备抒情性、叙事性和节奏性以此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然后通过伴奏艺术对戏剧气氛加以淳染,最后经过统一调节来完成,本文则主要以大提琴在戏曲伴奏中的应用进行浅谈研究。  关键词:戏曲;戏
期刊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是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成了高校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学生、学校和企业出发,分析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问题 应对措施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且
期刊
摘要:针对大学《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内容更新迭代快、知识点多、课时安排少的局面,本文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SPOC与PBL各自的特点,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SPOC+PBL混合式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了学生从浅层学习迈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SPOC;PBL;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1 引言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当前要顺应智能环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很多领域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渗透效果,促进了所渗透行业的发展。航空领域作为能够代表国家科技发展的领域,自然也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电子信息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民航飞机的自动航行、军用飞机对目标的识别和锁定以及导弹制导等方面,进而能够有效促进航空领域的发展。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作用,探究电子信息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