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信号的疲劳损伤能量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防灾减灾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寻将要发生地震的各种信号表征,是预报地震的关键。本文利用材料疲劳损伤的能量计算方法,对地震发生之前承力岩层的疲劳损伤能量变化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承力岩层的疲劳损伤能量随着时间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但呈现出以一个昼夜(24小时)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在所跟踪的地震发生前几天,对应的疲劳损伤能量都出现过显著增加的过程。
其他文献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系统研究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能量场的前2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出现明显上升
通过国内外部分历史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原因的分析,并结合近年来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指出了我国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加强的几点建议。
黑龙江省地震台站自“十五”项目改造,观测环境和数据质量都有所提高,但近年来频繁受到雷电灾害影响,导致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严重下降。为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数据稳定可靠,我省采
基于成都台长期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时域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观测数据的正常变化特征、干扰因素、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获取观测数据的动态特征。同时通过成都台地电阻率观测数
研究了本区主要构造断裂演化发展历史及各个时期地壳运动时的构造应力场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成时间,通过对伊兰一伊通、龙江山字型、绥化一逊克和孙吴地堑四大构造体系的深入研究
2013年1月23日12时18分,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与沈阳市苏家屯区交界(41.5oN,123.2oE)发生5.1级地震。地震发生在NE向的营口—佟二堡断裂带附近,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震源机制显示为走滑类型地震。地震发生在新出现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域,震前九个月发生ML4.1地震,并出现明显的小震活跃现象。
通过对银川—河套地震带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强特征分析,认为未来该区域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并分析了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前弱震活动规律,得到了该区域未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地点。
微信是一种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厦门市地震局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发布震情信息,收集灾情信息,提供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有效发挥了地震微信公众平台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提升了地震部门的公众服务能力。
针对1900—2000年宁夏及邻区Ms5.5级以上地震,提取了地震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值,并对2001—2016年时段进行了实际地震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宁夏及邻区中强震的回溯性验证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自2001年以来宁夏及邻区无Ms5.5级以上地震发生,本方法虽然对该时段的无震预测也很准确,但还是缺少相应的有震预测验证,因此该方法还需要在今后地震预测工作中深入研究和检验。
提出了对地震台BHC-336定标器电源改进方案,研制地震前兆仪器多路隔离直流电源及实时监控系统,介绍了本系统的电源结构设计、硬件设计实现和软件的设计实现。在盘锦地震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