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负重对帕金森病患者行走过程中下肢时空参数和关节角度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步态异常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运动症状,其步态训练方法丰富多样,但对于前臂负重步态训练方法等内容未有研究报道.目的:使用三维步态分析方法评估前臂负重前后帕金森病患者变化,探讨前臂负重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影响的规律.方法:选取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以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30例,分别测量其在正常行走和前臂负重行走两种步行方式下的三维步态参数,比较两种行走方式下受试者的步频、步速、跨步时间、步长时间、单支撑期、双支撑期、步长等时空参数,使用统计参数映射方法确定患者两种行走方式下髋、膝、踝关节在整个步行周期中关节角度曲线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结论:①帕金森病患者在正常行走和前臂负重行走时,其步频、步速、跨步时间、单支撑期、步长等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正常行走时相比,帕金森病患者在前臂负重行走后下肢髋关节屈伸角度在5%-23%、87%-100%步态周期明显增加(P<0.05),膝关节屈伸角度在9%-25%、88%-98%步态周期明显增加(P<0.05),踝关节屈伸角度在92%-100%步态周期增加(P<0.05);帕金森病患者在前臂负重行走后的步频、步速、跨步时间、步长等时空参数与髋、膝、踝关节角度曲线更接近健康受试者;③结果 表明,前臂负重行走时会影响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过程中的时空参数以及整个步态周期中下肢髋、膝、踝关节角度变化.前臂负重可即时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有望作为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步态训练方法之一.说明上肢的力量训练也可能影响到帕金森病患者的下肢康复.
其他文献
背景:肌腱炎目前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难以达到治愈效果,临床尚未有可广泛应用的微创便捷的治疗手段.目的:通过建立跟腱炎兔模型探究应用超声乳化仪治疗跟腱炎的可行性.方法:使用胶原酶注射法构建新西兰白兔右下肢跟腱炎模型,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不治疗;模型组注射胶原酶造模,不治疗;治疗组注射胶原酶造模,造模后3周应用超声引导下的超声乳化法治疗跟腱炎病灶.治疗后3周取3组兔的跟腱组织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定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跟腱修复情况.结果 与结论:经超声乳化治疗3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及人工骨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及再生,但二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应用于种植体周围成骨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医用诱导骨基质联合应用,对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修复的效果.方法:12只大耳白兔建立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沿右侧下颌骨下缘制备直径为5 mm、深为2mm的圆柱形骨缺损区共3个,自近中至远中依次编号为1,2,3号,置入钛螺纹钉后,分别填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骨基质2∶1混合物、1∶1混合物、1∶2混合物;另一侧下颌骨相同操作制备3个骨缺损,自远中向近
背景:近年来应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修复烧伤功能部位创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关于该项技术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采用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联合移植治疗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同期采用单纯自体刃厚皮修复的26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感染例数、皮片成活率、再手术率、创面愈合时间及随访期的创面复发率.研究方案经
背景:失重会影响眼压及眼部结构变化;醋甲唑胺有降低眼压作用,但对失重状态下眼压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影响却鲜有报道.目的:探讨醋甲唑胺对模拟2周微重力环境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只)及药物组(8只),均采用-30°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微重力环境大鼠模型.尾吊前(尾吊0d)2组大鼠不给药;尾吊后对照组和药物组大鼠分别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或醋甲唑胺生理盐水溶液,1次/d,连续14 d.于尾吊前、尾吊1,3,7及14 d采用iCare眼压仪测量尾吊大鼠不
背景:软骨细胞是软骨修复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软骨细胞分化与软骨内骨化密切相关,软骨内骨化是必不可少的骨骼发育过程.SOX9对软骨细胞调控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SOX9在不同水平对软骨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及万方医学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关键词为“软骨,软骨细胞,SOX9基因表达调控,转录后调控,蛋白质加工,翻译后修饰,功能伙伴”;英文关键词为“Cartilage,chondrocyte,posttranscriptiona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鹿角胶小分子肽富含促进骨生长的肽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促增殖、促成骨化作用.目前对鹿角胶防治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仅停留在物质基础及药效学研究方面,其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尚未明确.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初步探讨鹿角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鹿角胶组,后2组大鼠灌胃维甲酸70 mg/kg,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建立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空白组大鼠不做处理.造模8周后鹿角胶组大鼠给予鹿角胶0.35 g/kg,模型组、空
背景:周围神经是人体最脆弱的结构,很容易因创伤而受损,巨噬细胞作为周围神经中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巨噬细胞各亚型功能及诱导机制研究越来越清楚,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诱导巨噬细胞成相应修复表型,并期许其成为周围神经损伤新的治疗靶点.目的:总结周围神经系统中巨噬细胞的起源、分类、巨噬细胞极化、极化调控以及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相关文章.以“巨噬细胞极化,神经”为中文检索
背景: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包括针灸疗法和中药药剂;雷公藤红素具有抗炎症、抗癌等功效,治疗关节炎有显著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电针联合雷公藤红素对膝骨关节炎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8周龄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雷公藤红素组、电针联合雷公藤红素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膝关节处注射单碘乙酸盐构建膝骨关节炎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正常饲养,电针组小鼠电针刺激膝关节处干预治疗,雷公藤红素组小鼠雷公
背景:肺纤维化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预后极差的慢性肺组织损伤疾病,目前常用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多见于由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诱导,对研究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形态功能改变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大多数研究并没有系统阐明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引起的肺纤维化模型动物的差异.目的:综述肺纤维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临床上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今后进一步完善肺纤维化模型提供设计思路.方法:通过查阅1998-2021年为主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Coremine、SCI-HUB和Gee
背景:先天性多指(趾)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四肢畸形,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非综合征型分为轴前多指(趾)、轴后多指(趾)及复杂多指(趾),通常会影响美观,严重者影响指(趾)功能;综合征型患者不仅表现为多指(趾)畸形,还存在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临床表现.目的:总结与多指(趾)畸形发生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以了解多指(趾)的发病机制.方法:以“polydactyly,gene,gene mutation,pathway”为英文检索词,以“多指(趾),基因,基因突变,通路”为中文检索词,运用计算机在知网、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