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陆生哺乳动物管理方案的撰写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许多珍稀濒危陆生哺乳类野生动物的拯救与保护工作,绝大多数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内的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笔者以科学的态度,应该视其与栖息地环境为一有机整体。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出发,就管理方案撰写的目的与意义、撰写的主要内容、动物种群的增长模式及有效种群数量、抑制或威胁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种群繁衍的因素、针对面临的主要问题所应该采取的对策、撰写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拟定了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的框架。通过有效地人为干预,保证陆生哺乳动物有效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陆生哺乳动物;技术管理;框架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2-11321-03
  Writting of Management Scheme of Terrestrial Mammal in Nature Reserve
  XU Anhong, SHEN Hua, HOU Libing et al
  (Jiangsu Dafeng Mil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ancheng, Jiangsu 224136)
  Abstract Almost the conservation work of rare mammal species in China are carried out by nature reserve. The animals and the habitat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organic whol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m. An management scheme must contain the follows: the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the main content such as animal population growth model, the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e the mammals breeding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Through the effective human intervention, the work of terrestrial animal conser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an proceed smoothly.
  Key words  Nature reserve; Terrestrial animal;Technical management; Frame
  在人类占绝对优势的世界,许多珍稀濒危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的生存常常离不开人类的主动协助,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區。这种协助包括:人类为其提供食物和饮水,协助濒危动物生存;人类为濒危动物提供防疫保健,防治濒危动物疫病;人类提供辅助生殖手段,协助濒危动物繁殖;人类协助濒危动物扩散以及人类协助濒危动物回归自然生境等[1]。我国分布有许多种特有的陆生珍稀哺乳野生动物,在这些动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先后依法依规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
  1 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撰写的目的和意义
  陆生哺乳野生动物是国有自然资源,不仅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自然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我国地域辽阔,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带等地域,有高山、平原、海洋、沼泽等复杂的生态系统,分布有丰富的陆生哺乳野生动物资源,其中不乏我国独有的物种,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陆生哺乳野生动物,在简单的食物链条中,无论它们采食什么,其生存都是以自然植被为基础。一种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的成功保护,总有一天会面临突破最大环境容纳量的考验,而动物种群本身增殖加快、栖息地面积不变或缩减,是影响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食物的短缺或单一、水源的不足或污染、天敌的增加、传染性疾病频发、种群本身遗传多样性的逐步漂失、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同样会直接影响或威胁到动物种群的健康繁衍。
  撰写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是为了保证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连续有序地开展。该方案的撰写,是在不强调行政管理的情况下,了解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利用动物保护原理,在充分掌握本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主要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物种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认识其所面临或即将出现的各种危机,尤其是栖息地带来的危机(如饥饿、水源匮乏、容纳量过大造成的传染病等),突出动物自然栖息地的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竭尽全力消减不利于哺乳野生动物生息因子,调节各种有限的自然资源,杜绝人为因素造成栖息地内自然资源的流失,减少种群内部可能出现的抑制其自身发展的因子,注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给陆生哺乳野生动物和栖息地带来的伤害,充分认识到自身面临或将要面临的危机,为动物健康、可持续繁衍与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  撰写方案的主要内容
  2.1 自然保护区概况
  包括地理位置(经纬度、海拔、界址、面积)、地质地貌(形成历史及原因)、气候水文(气候特点;降水量、旱季、雨季、水源、排水情况;日照时间、年积温及均温、极端温度、无霜期、有无潮汐等);土壤(土壤的性质、pH、化学成分、有机质含量);植被(种类及分布、分类);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系统);周边地区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状况等。
  自然条件构成了一个地方生命系统复合体,除上述概况外,还包括保护的陆生哺乳野生动物最主要种类、是迁地保护还是异地保护、分布数量、在国内外所占地位、种群年龄结构、分布地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是否均有分布)、年增长率、死亡率等,都需要进行详细描述。   自然保护区哺乳野生动物的保护,最为可怕的是无序无节制的人为干扰,包括人为乱砍滥伐、偷盗自然资源、私自占用土地、私自进入核心区、向自然保护区排放有毒有害物等。这些人类行为必须依法依规加强管理。在依法依规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本保护区实际情况,通过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或政府,专门为本自然保护区制定一部具有法规效应的管理条例(办法)实施“一区一法”,以便因地制宜更为有效地加以规范和限制人的行为。同时,需要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工作人员的一贯性教育,尤其更要开展对周边社区居民的宣传工作,以争取最为广泛的社区共管共建。
  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所有生物造成了影响,极端气候的出现对各种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深远(包括人类)。因此,除了开展正常工作所应有的设施设备外,不仅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应对极端天气,还要有足够的物资准备,如饥饿时所要给动物投放的食物、动物疾病时(尤其是传染病)所用的药品及常用的救护设施、旱时提水和涝时排水设施的修建、火灾时的扑救措施和火灾后的补救措施等。
  对于任何一个陆生哺乳野生动物保护成功的自然保护区,其动物在建立一个稳定和理想的有效种群后,均面临着不能回避的容纳量饱和问题。动物容纳量饱和后,其生境会逐渐恶化,食源会发生危机,引发寄生虫性疾病和爆發传染病的可能性会增加,严重时会导致哺乳野生动物的大批量死亡,食草性哺乳动物往往显得更为突出。另外,容纳量饱和后,食草动物会主动扩散到保护区周边采食农户庄稼,而食肉动物也会主动偷食农户家养动物,引发自然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矛盾,这种野生动物与农户争夺利益的事件在当今中国的许多自然保护区屡见不鲜。因此,解决此类矛盾,主要是在有效增加动物食源的基础上,人为地降低其生态密度,其方法包括:①适时适量有序地向公园、动物园迁出部分动物个体;②依法依规有计划地对部分老弱病残淘汰动物个体,进行标本制作(包括皮张、骨架、脏器)、有关机体组织的开发利用;③选择其他适宜地区,在经过科学论证和批准后,输出适量的个体另行建立自然保护区。
  从遗传学角度考虑,为避免由于基因漂移带来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对于面积较大的自然保护区,在已经形成稳定的多个自然动物种群中,运用技术手段可以将少部分个体实施区内交换。对于面积较小的自然保护区,可以适时适量适度地引进来自其他地方少数的雄性个体进行种间血统交换,保持动物种群不丧失过多的杂合子,以保存其遗传多样性。引进的个体一定是经过检疫确认健康的并能参加竞争繁殖的优秀个体,且必须做好个体标记建立系谱档案(包括其后代)。
  陆生哺乳野生动物同人类一样,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在自然环境中,野生动物的生老病死向来是以顺其自然而告终。在我国,陆生野生动物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至今还没有一部正式法律或法规加以规范,不过关于野生动物源性的传染性疾病,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这是因为其中的许多疾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在陆生哺乳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其栖息地的破碎化、减少、恶化以及动物的近亲繁殖、食源的缺乏而引起的长期饥饿、食物的单一化、极端恶劣天气的频发、水源污染、不按操作规程无目的地引进其他同类动物等,都可以引发动物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因此,在撰写管理方案时更应该加大对栖息地的管理,采取针对于本保护区切实可行的措施,尤其是对环境监测和动物种群监测的措施,以确保动物种群健康繁衍。
  在撰写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时,可以列出该保护区动物的有关科学研究课题,例如生理生化类研究、疾病防治类研究、种群管理类研究、生境管理类研究、行为学类研究、保护生物学类研究、3S监测类研究、社区共管类研究、生态教育类研究以及历史与文化类研究等。上述类别已基本囊括了对自然保护区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的研究,其中每一类别均能派生出若干个小课题。对自然保护区陆生哺乳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连续的、开放性的。
  42卷32期                徐安宏等 自然保护区陆生哺乳动物管理方案的撰写
  3 注意事项
  撰写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我国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让熟悉和了解该自然保护区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执笔撰写。
  在撰写对策的过程中,要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科学的方法,注意保护好动物栖息地内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食物的多样性和动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尤其要重视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控制措施的落实,因为传染病的爆发往往会给动物种群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甚至能带来全军覆没的可能。因此,一个好的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必须具有可行性、预见性和前瞻性。
  在自然保护区内水土、动物食源、其他伴生动物的多少、天敌、传染性疾病以及气候变化等动态因子都时刻影响着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种群的消长。因此,笔者认为自然保护区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的有效时限一般为5~6年,最长不超过8年,此后应另行重写。
  管理方案写成初稿后,应该分送本保护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加以充实、修改与完善,以便及时接受专家咨询,最终形成业内专家评审意见。
  已确定的管理方案,应当及时编写成册,本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手一份,并及时报送上级行政、业务部门和领导,以寻求最为宽泛的行政支持和业务支持,确保所撰写陆生哺乳野生动物管理方案按部就班地得到最为有效的实施。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在不同精粗比日粮中添加α-亚麻酸,对延边黄牛体外瘤胃发酵模式及α-亚麻酸(ALA)氢化过程的影响.试验设5个底物精粗比,即精料:粗料分别为2:8、4:6、5:5、
本试验利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黄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考察料液比、p H与微波条件等因素对玉米黄色素得率的影响,得出最佳提取条件
所谓复合土钉墙,指的是将土钉墙与一种或多种单项支护施工技术或截水技术有机组合成的复合支护体系。根据工程实际。在高灵敏度粉质黏土且含水饱和的地质条件下,通过相对应的复
据对全国500个农村集贸市场畜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6年10月份,生猪产品、家禽产品、饲料产品和羊肉价格以下跌为主,牛产品价格平稳。按农贸市场监测口径,本月猪粮比价
一、玉米市场 (一)主产区售粮进度快于上年,临储收购超过去年全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截至2015年4月初,黑龙江农户销售进度为91%,高于上年同期的89%;吉林农户销售进度为85%,略低于上年
<正> 最高法院民三庭: 关于境外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诉讼主体资格问题的函(法民三[2004]3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迄今,在我国经国家版权局批准并经民政部登记的著作权集
卵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of yolk,IgY)是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体内的主要抗体,与哺乳动物IgG功能类似,一般从被抗原免疫的母鸡卵黄中提取。与IgG相比,IgY具有许多
岩溶区全断面开挖隧道时,隧道穿越岩溶地层、断层破碎带及深埋软岩塑性变形地段,加上埋置深度大,地下水丰富,施工中遭遇灾害性的突泥、突水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引发重大安
[目的]测定11批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等质量评价参数。[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中的水分测定第一法、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
以等比例模型尺寸建立了流体域模型和格构式塔吊结构模型,再以RNG k-ε和SST k-ω物理湍流模型模拟动力风荷载,对格构式塔吊结构底部剪力值、弯矩值、塔臂风荷载值等受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