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成像仪研究综述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dox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波资料对数值预报准确率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成像仪的优点和发展历程,发现美国在微波成像仪研究方面时间最长,数量最多,俄罗斯、日本和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也逐步发展起来,并计划在未来发射更多的微波成像仪升空。
  关键词:微波成像仪;发展历程;综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对空间对地遥感技术的强烈需求,卫星遥感被广泛应用到大气环境探测中。由于卫星观测覆盖面广,能够提供全球范围的资料,弥补了海洋、沙漠、极地和高原等地区因气象站稀少而资料不足的缺陷。其中,被动微波辐射计通过接收地表和大气辐射的波长范围为1毫米到2米的微波能量,可以用来测算水汽、温度、风速、冰型、土壤湿度和降水等大气、海洋、陆地参数,在近几十年以其特殊的优势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与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具有明显的优势[ 1 ]。首先,微波遥感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 2 ]。可见光以太阳作为光源,在黑夜里无法正常工作;红外探测虽然也可以全天候工作,但它会受到云水、气溶胶散射和水汽吸收的影响,在云雨天气条件下无法保证数据的质量。然而微波的波长比红外要长得多,因此在大气中衰减较小,能够穿透云层和雨区,从而对大气和地表的观测影响不大。这一特点也使得微波遥感对于地球表面尤其是海洋上空经常被云层覆盖的情况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其次,微波遥感能够根据比辐射率的差异鉴别不同的地物目标,而红外探测很难做到[ 3 ]。
  微波成像仪是最早在轨应用的星载被动微波遥感仪器,探测频点大多设置在大气窗区,进行地球物理参数的成像遥感[ 4 ]。微波成像仪主要探测地表向上的热辐射,可以对地表参数进行遥感反演,例如:土壤湿度、地表温度和雪深等。微波成像仪的频点设计从1GHz左右到200GHz左右,涵盖了从L波段到W波段的所有微波频段。在每个频点上有可以分别接收目标的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辐射信息,以及全极化辐射信息。
  微波成像仪的发展:
  微波成像仪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最先开始进行研究和发射。1972年12月,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微波成像仪电子扫描微波辐射器(ESMR)由NASA的Nimbus-5卫星搭载发射升空,1978年10月,Nimbus-7卫星搭载多通道扫描微波辐射器(SMMR)顺利升空,在此期间研究人员对SMMR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随后20多年,美国陆续研制并发射了多个系列的微波成像仪。在美国国防部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中,已有十几颗卫星搭载了微波成像仪发射升空,其中DMSP/F8、DMSP/F10、DMSP/F11、DMSP/F12、DMSP/F13、DMSP/F14和DMSP/F15搭载了专用微波成像仪SSM/I,DMSP/F16、DMSP/F17、DMSP/F18和DMSP/F19搭载了专用传感器微波成像仪/探测仪SSMIS。而TRMM、Aqua、Coriolis其他类型的卫星分别将TMI、AMSR-E和Windsat微波成像仪送上太空。
  俄罗斯对微波成像仪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成果。2001年12月,Meteor-3M卫星携带MTVZA发射升空,与SSMIS一样,MTVZA也是集成了成像和探测的微波辐射计,主要任务是对大气温度和湿度进行全天候探测,生产了可降水总量、云液体水、近表面风速、瞬时雨量、地面温度、海水浓度以及积雪度等数据。2009年9月,在MTVZA基础上改进的MTVZA-GY搭载在Meteor-M N1 卫星上发射成功,随后该系列的第三颗卫星Meteor-M N2 于2014年7月再次将MTVZA-GY送上太空。
  在亚洲,日本在微波成像仪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水平,TMI便是日本和美国合作完成的。日本“第一轮卫星计划之全球水圈变化观测卫星”(GCOM-W1)于2012年7月搭载了第二代先进微波辐射成像仪AMSR-2 发射升空,AMSR-2通道设置与AMSR-E类似,但增加了一个新的频率7.3GHz,并且改进了热定标源部分。预计2016年日本的GCOM-W2卫星将携带微波成像仪发射升空。
  我国近些年在微波成像仪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一代气象极轨卫星风云三号装载微波成像仪FY-3/MWRI(Micro-Wave RadioMeter Imager)于2008年5月27日搭载在FY3-A上顺利升空,MWRI采用机械扫描和大孔径偏置抛物面天线,能够满足多频率、双极化、窄波束和低损耗等要求。2011年10月和2013年9月FY-3B与FY-3C再次分别携带MWRI发射成功,FY-3B与FY-3A组成了上下午双星同时在轨运行的格局,大幅改进了观测的时间和空间覆盖全面性。
  总体来说,美国在微波成像仪研究方面时间最长,数量最多;俄罗斯、日本和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也逐步发展起来,并计划在未来发射更多的微波成像仪升空。
  参考文献:
  [1] 周秀骥,陶善昌,姚克亚.高等大气物理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 王晓海,李浩.国外星载微波辐射计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航天,2005(4):16-20.
  [4] 陶玮.微波成像仪探测结果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DOI:10.
  [5] 杨军,许建民,董超华,卢乃锰.气象卫星及其应用[M].气象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周鑫(1991-),男,陕西人,研究生,汉族,研究方向:数值预报。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是教师展现教学水平的主要舞台,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前沿阵地,建立适合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策略,就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既可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健康发展,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树立“以学论教”的思想.下面谈谈自己课堂教学中为更好落实新课标的探索.  【关键词】课堂;研学;新课标;关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趣为“切入口”  学生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综合含水高、层间干扰矛盾突出等问题,研究了井下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工艺技术。该技术集找水、隔水于一体,可满足1~3个层段任意换层生产的需要,不仅提高了
国外部分国家通过专门的私立教育法规政策来规范私立教育和私立学校的运行,在制定私立高校发展的立法和政策方面已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借鉴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政府政
德性伦理学已经成为克服效益论与义务论所造成的道德教育弊端的良方。通过对儒家伦理思想与西方德性伦理学的比较发现,儒家伦理几乎具备了德性伦理学的所有8个重要特征:即强调品格之上,主张目的论,肯定人性的可塑性与德行后天性,以中庸之道作为德行培养的标竿,追求自然主义,强调实践智慧与道德德行的共生关系,强调德行一体以及注重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公民教育的密切联系。中国儒家伦理学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德行伦理学。中国儒家德性论可以作为品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将哈国减压渣油分离成10-15个窄馏分,并对窄馏分的密度、平均分子量、元素硫、氮、Fe、Ni、V的含量和粘度进行分析,对窄馏分的平均沸点进行预测。通
20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研究悄然升温,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流派。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这就是人和人的心理。但长期以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针对风城作业区乌33井区的地质储层情况,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压裂工艺技术:无前置液加砂工艺。截止2008年7月,该工艺已在乌33井区应用25井次,取
聚合物压裂液在准东采油厂施工过程中出现压力跳动和攀升的问题,通过引入添加剂T-4对聚合物压裂液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内控体系正式运行以来,各单位围绕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中开展了自我测试并及时解决了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当前,管理层测
随着小学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黑板加粉笔,电子白板、幻灯片、"微课"教学逐渐进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一经出现就在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