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考古”挖掘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你们想必都看过考古学家们发掘古生物遗骸的场面吧?是不是很羡慕、很好奇、很想尝试一次呀?我就有过一次亲身发掘“异特龙”骨骼遗骸的经历。虽然过去三个月了,但当时兴奋、刺激的感觉让我至今难忘。
  一天下午,下班回家的妈妈神秘地对我说:“张振辰,为了奖励你期终考试表现良好,妈妈给你买了一个玩具,包你喜欢。”兜了半天圈子,妈妈亮出了这份神秘的礼物——一个模拟发掘的“异特龙”骨骼遗骸模型。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盒,里面有一块长方形的石膏板,一把小毛刷,一把小铲子。细看说明书后,我知道里面沉睡着的是我一直心仪的“异特龙”骨骼模型。“妈妈,晚饭前我要结束考古工作。”我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一边用小铲铲石膏,一边用毛刷细致地清理,不时地用嘴吹气,清除附着在毛刷、小铲和手上的石膏粉。不大的书写台上,我的头发、眉毛上都满是白白的石膏粉,但我全然不顾,只是期望目标尽快出现。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目标还是没有出现,握铲的手指又酸又胀,我有些心浮气躁起来。就在这时,铲子碰上的一个硬物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一看,是一个类似于筷子粗细的棍状物,我心里一阵欣喜,因为我知道“异特龙”的骨骼就将重见天日了。于是我耐下性子,更加细致耐心地挖掘起来,生怕由于自己的马虎,损坏到它。不一会儿,一支完整的“大腿骨”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这个成果似乎给我打了一针“兴奋剂”,刺激得我连挖带铲。不一会儿我又挖出了“尾骨”,接着是“头骨”“肋骨”“前爪”“盆骨”…… “异特龙”骨骼遗骸一一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发掘工作一结束,我便急不可耐地把这些骨骼拼装起来,并冲洗了一下,一具完整的“异特龙”骨架诞生了。细致观察它骨架上的纹路,好像真的被埋藏了几亿年之久,看着它修长的腿骨和尾骨,它的奔跑速度可想而知;看了它锋利的牙齿,它生前一定是个顶级的掠食者!我兴奋得像只兔子一样又蹦又跳,乍一看,我灰头土脸,银发白眉,还真有几分“考古专家”的范儿。
  这一场发掘工作花了我整整两个半小时,在腰酸背疼,手指酸胀的同时,更多的是成功后的喜悦。今天,我虽然是在玩,用家长、老师们的话说是“不务正业”,但谁能说玩就没有学问,“玩物”就必然导致“丧志”呢?现在,我虽然还只是“业余爱好者”,将来,我要成为一名职业的考古专家。
  
其他文献
叶圣陶的故事    叶绍钧三岁起就开始在家里学习描红写字,到六岁上书塾时,他已经识了三千多个字,写的字工整秀丽,经常得到先生的好评。  书塾要求学生先读《三字经》《千字文》,然后是《四书》等,每篇都是熟读,还要背诵。好多学生背不上来挨了戒尺,叶绍钧每次背得都很流利,从没有受过罚。  八九岁时,叶绍钧开始学写文章,先生出的“开笔”篇目是《登高自卑说》,他写了八十多字,得到了两个红圈圈的表扬。  课余
期刊
高小只读了一年,叶绍钧就以优异的成绩跳级考入了草桥中学。当时,草桥中学的几任校长都是维新派,主张革新,不守旧;学校的教员大多是复旦大学的毕业生,既有学识,又有见解。  叶绍钧和同学顾颉刚特别喜欢在此任教的南社诗人胡石予,经常向胡石予借来诗集抄录。几年下来,他们整理了厚厚的十几册手抄稿。  这时,叶绍钧喜欢上了作诗,还屡屡教导同学。同学当中,会作诗的几乎没有。于是,大家提议成立了一个名为“放社”的诗
期刊
3月20日 星期日 阴   上午,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花盆,它有橙、白、蓝、黄四种颜色。碗形的花盆再配上美丽的色彩,真是漂亮!我兴奋极了,急着要妈妈再买土豆种。不知道怎么的,妈妈、奶奶突然笑了起来。“宝宝,土豆种子不用买!把土豆切一半埋到盆里,就可以了。”妈妈说。  “哦,我明白了!”  我从袋子里拿出一个土豆,刚要切,奶奶连忙从我手里夺过去:“这土豆要选可以出芽的!”她又把土豆放回袋子。选来
期刊
这一天,大猫老师打开电视,看见央视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民众,问题很简单:“什么是爱国?”但得到的回答却形形色色,也都令人有所感触。“我是中国人我就要爱国。”一位果农在接受采访时说,“咱这一个土老帽儿,不骗人就行呗,咱不祸害人就行,咱也不掺假那就是爱国。”作家王蒙也有对“爱国”的独特诠释:“第一我们喜欢唐诗宋词,第二我们喜欢中华料理。唐诗宋词代表中国心,中华料理代表中国腹,我们对国家的感情是心腹的感情
期刊
看老妈炒菜好像挺简单的,今天晚上,我决定亲手做一道“油焖茄子”。  “你准备好了吗?”妈妈在一旁辅佐没有经验的我做菜。我从袋子里抽出几根水灵灵的紫茄子,先把它们洗净去蒂,然后放到切菜板上小心翼翼地切了起来。忽然,茄子一滑,“啊……”我被吓得心惊胆战。还好,刀从指尖上滑了过去,只擦破了一点皮,好险!  “接下来,把茄子放到水里煮一下。”妈妈提醒道。我打开煤气灶,把装满水的锅放到上面,等水煮沸,我迫不
期刊
星期天下午,老师说要带我们玩一个叫“吹瓶子”的游戏。我听了老师的话,想:瓶子是不锈钢的,很重,又是圆柱体,怎么可能吹倒?  比赛开始了,姚皓文先上场。只见他半蹲着,两腮鼓鼓的,像即将爆炸的大气球。姚皓文对着瓶子猛吹,可由于瓶身是圆的,他吹的气流都沿着瓶子的边儿流动,所以瓶子丝毫未动。姚皓文急了,他一个劲地吹,可瓶子还是稳如泰山、一动不动。姚皓文没能吹倒瓶子,气喘吁吁地回到了座位上。紧接着,我们的班
期刊
词不达意、散乱无章、毫无活力、不生动,没有想象力……    同学们,你有过这样的烦恼吗?如何才能让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有声有色?我们知道,写作文就像用文字画画,我们首先要会观察,怎么观察?不能说眼睛看了,就叫观察。我们看过节的时候放的焰火:有没有味道?有没有火焰?有没有爆炸的响声?焰火象征着什么?让你产生什么联想?眼、耳、鼻、舌、身……全部的器官动用起来这才叫观察。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写作方法——
期刊
“妈妈,我想当‘全能少年’,我要学烧菜。”双休日的早晨,我突发奇想,对着正在备课的妈妈喊道。“好呀!”爱偷懒的妈妈一口答应,“午餐你来做,爸爸给你当军师。”  听老爸说,烧什么菜都少不了生姜,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姜。刚刚切了一刀,一股生姜味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我连忙捂住鼻子。对姜味敏感的我强忍着头晕,将生姜切片、切条,切完的生姜条有的宽有半指,有的细得像针,刀法实在不敢恭维。  接着,老爸指
期刊
晚上,繁星闪烁,月色朦胧。我和哥哥带着网和灯去捉蟋蟀。  我们俩找到一个洞,发现洞口有一些蟋蟀,我非常兴奋,急忙用网去捕。太棒了!一只小蟋蟀被我捉住了。对着灯光,我仔细地看着,觉得它仿佛是一员打了败仗的武将,垂头丧气的。哥哥说它太小了,要我把它放了。从哥哥斩钉截铁的口气中,我知道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了,只好慢吞吞地把它放了。  又找到一个洞,我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站在那儿。嘿,一个威武的大蟋蟀大摇大摆
期刊
去年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去临安大明山旅游。一大早,东方刚露出淡淡的曙光,我们就坐在汽车上驶向临安大明山了。  到了景区,我们先坐缆车到达半山腰。缆车上的风景十分秀丽,下面是一条条清澈见底的溪流,里面小鱼、鹅卵石依稀可辨,小溪都汇聚到了一条大河里,这便是玉龙溪。周边,许多青翠的山峰连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远望仿佛变成了绿色的世界。山河连在一起,一个是碧绿的翡翠,一个是蓝莹莹的宝石。  到了半山腰,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