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59573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及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胶原酶胰酶消化法分离脐带MSCs.取第4-6代脐带干细胞,采用5-氮胞苷诱导,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鉴定.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按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n=10):细胞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培养脐带MSCs移植到大鼠梗死心肌周围,4周后,免疫荧光法鉴定移植细胞,并超声检测心功能改变.结果 体外诱导后,细胞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诱导后的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T,阳性率在50%以上.细胞移植4周后,脐带MSCs在缺血心肌内存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心功能检测显示脐带MSCs移植组大鼠在移植后4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8.4±15.2)%]比对照组大鼠明显增加[(53.2±13.4)%,P<0.05].结论 人脐带MSCs能够在体内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并能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评价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I-Ⅱ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为A组,丙泊酚、异氟醚维持为B组),每组50例。分别记录两组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20 min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 末梢血糖(Glu)。结果气腹后即刻A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5),但在气腹后即刻A组
机体暴露于电离辐射下,一系列分子表达活性将发生变化,特异性改变的蛋白质可作为标志物用于辐射损伤的鉴别分类、治疗防控以及动态观察.该文综述了目前已经确定的或具有潜在功能的数种辐射损伤蛋白标志物的应用价值,介绍了多种蛋白标志物综合分析用于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的目前研究进展。
“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纳受,脾主运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廭滞之患,若父母爱,乳食无度,则廭滞不消而成病矣”。(《医宗金鉴》)祖国医学对小儿慢性消化不良合并营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