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着重研究了金属离子注入合成表面优化复合层的机理和纳米相镶嵌结构形成,探索了注入和退火过程中纳米结构和相变过程,讨论相变机制.实验中发现用较低束流密度的Mo离子注入钢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重研究了金属离子注入合成表面优化复合层的机理和纳米相镶嵌结构形成,探索了注入和退火过程中纳米结构和相变过程,讨论相变机制.实验中发现用较低束流密度的Mo离子注入钢明显地改变了钢表面的结构,可使钢表面晶粒细化,使阻止位错移动的晶界数量增多;可在钢表面形成Mo原子超饱和固溶体;随所用的束流密度的增加,注入时表面温度升高,注入的Mo原子将与钢中的铁原子和碳原子化合而形成纳米尺寸的析出相.这些弥散的析出相在钢表面形成了弥散强化.用低束流密度注入后经过退火,在钢表面也形成了纳米尺寸的析出相,从而增加了表面弥散强化
其他文献
首次给出了离散时间的随机游动满足几何遍历性的显式判别准则,并且证明此类过程不可能一致遍历.
P-集合是研究动态信息系统的一个新数学工具,应用P-集合的外P-集合与补充集合的关系,提出了F-畸变数据与-冗余数据的概念;给出F-畸变数据的生成定理和修复定理,包括F-畸变数
1999-2003年从17只笼养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采集精液,稀释后分别保存于4℃的冰箱和-196℃液氮中. 在4℃条件下,保存于生理盐水、C-2液、Lake液、Beltsville液等不同稀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常规工作要注重"三抓三促",突出一个"效"字;特色活动要提倡"三个立足",突出一个"亮";管理改革力求"三个转变",突出一个"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