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要看见儿童身心需求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b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威胁幼儿健康和安全的情况时有发生。超重肥胖、视力不良、营养摄入不均、心理行为问题等仍然存在。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一直是幼儿园的首要工作。近年来我国幼儿园非常重视幼儿健康教育,但是教师和家长仍然对幼儿健康教育存在很多困惑:幼儿可能存在哪些生理或者心理健康问题?如何依據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针对以上问题,《教育家》记者采访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李静,请她以科学的视角解析。
  培养智能化时代健康主人
  《教育家》: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幼儿阶段保育和教育的首要任务。结合您以往的经验和调研,您认为现阶段幼儿可能存在哪些生理或者心理健康问题?
  ◎李静:生理健康方面,一是儿童肥胖问题。近30年来,我国肥胖儿童数量急剧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为6.8%、肥胖率为3.6%。也就是说,目前有10.4%的6岁以下儿童属于超重肥胖。《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如若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0至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0%,人数将增至664万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引起家长和儿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是儿童营养摄入不均的问题。《2021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营养知行力报告》显示,约51%家长认为3-12岁儿童存在日常膳食结构显著不均的问题。有近六成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存在明显的挑食、偏食行为,主要表现为爱吃肉、不爱吃蔬菜和豆类,15%家长认为孩子的肉类摄入量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35%家长认为孩子的蔬菜和谷物类摄入量低于指南推荐。
  三是儿童视力问题。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从各个地区6岁儿童的近视发生率来看,均超过9%,最高的地区甚至高达19.1%。近视低龄化、重度化仍然突出,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心理健康方面,据相关研究表明,3-5岁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发生率比十年前明显增高;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12%;部分农村4-6岁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左右,非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约为18.6%。目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睡眠问题、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情绪不良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我国第二大负担疾病——抑郁症也在困扰着一些儿童青少年,临床发现最小的抑郁症患者年龄在四五岁。家长和教师应给予高度重视。中小学甚至成人后的很多心理问题大多可以追溯到学龄前时期。
  《教育家》:您曾建议要警惕低龄儿童屏幕暴露时间过长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师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李静: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主要包含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研究信息化。对于学前教育而言,更多的应该是教育管理和教育研究的信息化。在儿童教育教学活动中,电子产品的信息化手段需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生命成长需要与真实世界联结和互动。虚拟的电子信息化教育内容和场景,看似生动、形象、便捷,实则却隔断了儿童与真实世界的互动。
  当然,并不是说完全拒绝信息化,当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很难呈现出真实的内容和场景时,为了帮助幼儿认知和学习,也可以借助电子产品辅助教学。例如,南方很少下雪,教师无法让南方地区的幼儿亲眼见到什么是皑皑大雪、什么是六角形的雪花,此时可以运用视频等手段辅助教学。
  今天的学龄前儿童是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电子产品和信息化。但是,无论什么时代,人类社会的主体一定是人,而不是机器。我们不能让儿童被电子产品“牵着走”,成为机器的附庸,而要让他们成为能有效利用、操控信息和智能化设备的主人。总之,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只要是能够呈现真实的物品、场景、事件等,就尽量不使用电子产品。如果使用,应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严格控制使用时间,避免儿童屏幕暴露时间过长。
  看见儿童成长需要
  《教育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五大领域,其中健康领域被放在首位。目前幼儿园健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根据健康教育本身的特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李静: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教育,让人们建立健康的意识和观念,从而产生健康行为,主动地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口素质的目的。所以,健康教育的关键是让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现在很多幼儿园非常重视健康教育,但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困惑。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对于健康教育的内涵、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效果评价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和深入,健康教育的核心经验还不足。比如儿童学习活动时的正确坐姿是什么,很多教师仅停留于经验层面,觉得“坐直”“挺胸”“抬头”就是正确坐姿;加之,我们对儿童桌椅尺寸的卫生要求不够重视,很多幼儿使用的桌椅不合其身材、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于是导致很多幼儿未能形成正确的坐姿。
  不良坐姿是导致儿童脊柱弯曲和视力不良问题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和家庭应给予足够重视,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身材的课桌椅。严格来说,在同一个活动室里,根据儿童身高发育情况应有不同尺寸的课桌椅;每学期或每一年应当对幼儿的课桌椅进行适当调整。其实,这并不麻烦。《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及技术要求》中对幼儿的课桌椅尺寸有明确规定,但可能很多教师和家长都不知晓。有时候我在讲座、调研、咨询时会告诉园长、教师和家长,当他们知道了孩子课桌椅的重要性和标准后,马上就进行了调整,特别是一些新建园在购置课桌椅的时候就严格遵循国家的标准。
  《教育家》:幼儿阶段是儿童心理和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关注其心理健康?   ◎李静:要保证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第一是要理解、关爱教师。没有教师的幸福工作,也很难有儿童的快乐成长。所以,需要关注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社会要看见幼儿园工作的价值意义和幼儿园教师的辛勤付出。首先,希望媒体不要只是报道极少数的、偶发的“虐童事件”,也要多发现和报道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真诚的爱、细心的照护、耐心的引导教育。其次,增进家园理解与合作,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教师有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能够积极、全身心投入对幼儿的照护和教育。再次,应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精简对幼儿园的“资料考核”。幼儿园在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如“精细化管理”等考核方式给教师增加的额外工作压力,让教师有充足时间关注孩子,沉下心来观察分析儿童、琢磨研究教育,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找到职业幸福感。最后,要为幼儿教师提供较为充裕的物质生活。《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就“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设立了专章,其中多个条款对幼儿园教师资质、职务评聘、工资福利、其他待遇等事项做出了明确规定,未来有望通过立法等手段切实保障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
  第二,加强对幼儿园教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让教师能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要,当儿童出现不良情绪表现或问题行为时,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以情绪问题为例,当教师发现儿童出现某种不良情绪表现,如过分害怕、退缩、悲伤等,首先,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社会情绪能力,能够及时察觉儿童的情绪变化,并且了解儿童产生这种情绪反应的原因;其次,就是要对儿童的情绪表现作出及时反馈,引导儿童察觉自身的情绪变化、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从而减轻负向情绪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要教授给儿童调节自身情绪的策略和技能,让儿童在遭遇不良情绪时能够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儿童哭闹行为停止了,他的情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疏大于堵,要重视儿童情绪的表达,鼓励儿童运用多种方式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儿童自身情绪能力的提升才是防止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之策。
  第三,开展家长教育、家园合作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往往与家庭密切相关。例如,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的逃避型、矛盾型、混乱型等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当孩子弱小、需要无条件接纳和关爱时被忽视,当孩子成长需要信任、放手时被包办和溺爱,当孩子的行为不合家长期待时便遭到指责、训斥甚至打骂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儿童情绪不良等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
  现在有一种“隐形留守”现象值得注意。孩子表面上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可爸爸却很少陪伴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还没下班回家,等孩子第二天早上醒来时爸爸已经去上班了;有的妈妈可能天天跟孩子在一起,眼睛看见的却是她们理想中的那个“儿子”或“女儿”,总是无意识地把真实的儿女和理想中的“儿女”作比较,希望儿女能成为她们理想中的模样,而真实儿女的内心需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发展特点等却没有被看见。
  另外,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和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比亲子关系更重要的因素。有心理学家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有的家庭夫妻要么经常冲突、吵闹,要么疏离、冷漠,甚至在孩子面前相互诋毁,这对孩子是极大的伤害。因此,幼儿园可以设置家长课堂,针对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心理行为问题,对家长进行相关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和睦家庭关系营造、父母自我修为等培训,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总之,我们成人要先做好自己,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好爸爸、好老师,才有可能养育出一个健康的好孩子。
  要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发展,可以呼吁政府相關职能部门、地方教研机构等通力合作,组织开展相关专题培训和竞赛活动,推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繁荣和高质量发展。
  //
  李静,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幼儿教育专委会理事长;重庆市政协常委。
其他文献
//  在集团化办园的背景下,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加、教师队伍迅速扩张,面对有限的培训资源与不断增加的培训需求,集团对于职初教师培训内容与形式越来越泛化。有时,看似丰满的培训计划,在供需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与不适。  供给中的问题: 内容上,重专业能力、弱思想建设;形式上,重讲解灌输、弱倾听表达;检核上,重考核评比、弱个性展示。需求中的问题: 职初教师在工作中面临人际交往的困境、融入课程文化的困境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