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及其凋亡刺激蛋白对结肠癌细胞自噬和凋亡影响机制探讨

来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53、p53凋亡刺激蛋白2(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 2of p53,ASPP2)及异构体ΔASPP2在p53缺陷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中对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MMS组、MMS+p53组、MMS+ASPP2+p53组、MMS+ΔASPP2+p53组和MMS+ASPP2+ΔASPP2+p53组。应用ASPP2、ΔASPP2及p53质粒转染HCT116-/-细胞,同时转染绿色荧光GFP-LC3质粒于各组细胞中,经甲基磺酸(MMS)处理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Calcein AM/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自噬水平对照组为(0.63±0.14)%,MMS组为(10.48±0.58)%,MMS+p53组为(5.45±0.41)%,MMS+ASPP2+p53组为(3.43±0.35)%,MMS+ΔASPP2+p53组为(14.84±0.64)%,MMS+ASPP2+ΔASPP2+p53组为(12.29±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182.364,P<0.001;与MMS组比较,MMS+p53组和MMS+ASPP2+p53组自噬水平下降,P值均<0.001;与MMS+p53组相比,MMS+ASPP2+p53组自噬水平降低,P<0.001;MMS+ΔASPP2+p53组自噬水平较MMS+p53处理组增加,P<0.001;MMS+ASPP2+ΔASPP2+p53组自噬水平较MMS+ASPP2+p53组增加,P<0.001。凋亡率比较,对照组为(2.09±0.54)%,MMS组为(16.79±0.69)%,MMS+p53组为(33.70±1.16)%,MMS+ASPP2+p53组为(50.61±1.17)%,MMS+ΔASPP2+p53组为(21.32±1.18)%,MMS+ASPP2+ΔASPP2+p53组为(35.2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571.942,P<0.001;MMS+p53和MMS+ASPP2+p53组凋亡较MMS组增加,P值均<0.001;与MMS+p53组相比,MMS+ASPP2+p53组凋亡增加,P<0.001;MMS+ΔASPP2+p53组凋亡较MMS+p53组减少,P<0.001;MMS+ASPP2+ΔASPP2+p53组凋亡较MMS+ASPP2+p53组也有所降低,P<0.001。结论 ASPP2能够增强p53的自噬抑制作用,并增强p53促细胞凋亡作用,ΔASPP2能够抑制ASPP2与p53的功能,具有促进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分析国际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研究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管理的特点及我国铁路既有安全管理体系引入风险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在现有安全管理体系基础上引入风
快感缺失,兴趣和愉快体验显著减少,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然而,至今为止快感缺失的概念、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对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对抑郁症快感缺失
1.临床资料治疗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7岁;病程最短2 d,最长10 d.
太极拳运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发展、创新的步伐,现代社会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太极拳的现代教学也应随之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征。结合太极拳教学的实际,本文认为应立足于太极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医药工业再次迈上新台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从当前情
采用皇家嘎拉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离体新梢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长时间处理(5 d)诱导四倍体的效率。结果表明,以不定芽再生培养基附加25 mg/L秋水仙素效
本文运用Moore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和协整理论,使用湖北省1979—2009年31年的统计数据,对湖北省对外贸易额、产业结构演进速率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
质量是一个职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内部审计要想在组织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发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的职能作用,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努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水平。2014年1月1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土地及地域空间持续转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综合过程,也是中长时期内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近年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特点,分析直肠癌患者血小板增高的原因以及血小板与肿瘤的相互作用,从而探讨血小板增高与直肠癌病情判断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