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L-18和IL-12的变化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血清IL-18和IL-12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23名1型糖尿病患者和26名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IL-18和IL-12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观察对象血清中IL-18和IL-12的含量。结果 1型糖尿病组血清IL-18和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组血清IL-18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型糖尿病组血清IL-18和IL-12水平有相关性。结论 IL-18和IL-12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并在发病过程中两者起了协同作用;IL-18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
  [关键词]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2
  [中图分类号] R587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34-02
  
  Nterleukin-18 and Nterleukin-12 in Rel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XU Ruiyan1DONG Yeguang2
  1.Binzhou Vocational College,Shandong 256600;2.T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aishan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271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8 and interleukin-12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DM). Methods Plasma level of IL-18 and IL-12 we evalua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respectively 30 healthy volunteers and 23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and 2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esults Plasma level of IL-18 and IL-12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healthy control. Plasma level of IL-18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n addition,bivariate correlation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plasma IL-18 were correlate with the levels of plasma IL-12. Conclusion IL-18 acts in synergy with IL-12 may involv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L-18 may play a rol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L-18;IL-1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样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近些年来,随着对细胞因子的研究深入和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发现细胞因子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IL-18和IL-12是新发现的两个细胞因子,对于它们和糖尿病的关系,国外已有相关的研究,但是国内有关报道极少。作者对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IL-18和IL-12水平做定量检测,并做相关分析,旨研究两者与糖尿病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两者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7.3岁,均为健康志愿者;1型糖尿病组(A组):23例,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30.7岁,符合1999年WHO 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组(B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6岁,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和IL-12的水平,人IL-18和IL-12定量试剂盒均购于上海森雄生物公司,检测过程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的比较
  1型糖尿病组(A组)血清IL-18的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NC组)(P<0.01);2型糖尿病组(B组)血清IL-18的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NC组)(P<0.05),A、B组之间的含量无明显差异(表1)。
  2.2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2水平的比较
  1型糖尿病组(A组)血清IL-12的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NC组)(P<0.05);2型糖尿病组(B组)血清IL-12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N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表1)。
  2.31型糖尿病组(A组)血清IL-18和IL-12的直线相关关系
  A组血清IL-18和IL-12呈正相关(r=0.416,P<0.05)(表2)。
  


  3讨论
  
  1型糖尿病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的Th1细胞活动增强、Th2细胞活动减弱、胰岛β细胞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近研究发现,IL-18在胰腺上的表达和β细胞的损害密切相关。
  Hanifi-Moghaddam等[1]研究发现:在1型糖尿病的初发阶段,随着多种自身抗体的增多,IL-18也增多。本研究发现:在1型糖尿病组中,IL-18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国外许多研究结果相似。IL-18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1)IL-18促进IFN-γ等细胞因子分泌。Frigerio等[2]研究发现,IL-18可以促进NOD小鼠体内IFN-γ的表达。(2)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NK细胞通过杀伤β细胞加速了糖尿病的进展[3]。(3)增强Fas配体(FasL)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有关研究表明,IL-18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分子FasL的表达,加速了胰岛β细胞的调亡[4]。IL-12是使TH1/TH2平衡的一个重要因子,研究已经证明了IL-12是1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因子。在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动物模型中,持续应用IL-12可以加速NOD小鼠糖尿病病情地进展。本研究结果和国外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我们认为:IL-12参与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IL-18和IL-12呈正相关关系。国外相关试验证明,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中,IL-18单独作用引起Th1细胞的产生少量的IFN-γ,当加入IL-12后可诱导Th1细胞分泌大量的IFN-γ。因此本实验认为:IL-18和IL-12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来协同作用。
  本实验还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的IL-18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结果和Katherine Esposito等研究结果相似。我们认为:IL-18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Hanifi-Moghaddam P,Schloot NC,Kappler S,et al. An association of autoantibody status and serum cytokine levels in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2003,52:1137-1142.
  [2] Frigerio S,Hollander GA,Zumsteg U. Functional IL-18 is producde by primary pancreatic mouse islets and NIT-1 beta cells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progression towards destructive insulitis[J]. Horm Res,2002,57:94-104.
  [3] Flodstrom M,Maday A,Balakrishna D,et al. Target cell defense pervents the development ofdiabetes after viral infection[J]. Nat Immunol,2002,3:373-382.
  [4] Dinarello CA. Interleukin-18,a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J]. Eur Cytokine Netw,2000,11(3):483-486.
  (收稿日期:2008-12-22)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骨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重点分析MRI表现。 结果 15例骨梗死患者共发现29个病灶,单发病灶6例,两个及以上病灶9例,胫骨上段及股骨下段为其好发部位,22个病灶呈典型“地图样”改变,即MRI平扫T1WI病灶周围见地图样低信号边线,中央呈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病灶周围见锯齿状迂曲环形高信号边线,中央呈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本市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 方法 对温州市中心血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1.66%,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1.39%;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1.24%,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7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7例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前DVT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术前DVT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287例手术患者术前37例检出DVT,发生率为12.89%。DVT组年龄40岁以上各组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患者(P <0.05),术前卧床时间30d以上比例最高(P <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西药抗炎治疗盆腔炎性不孕的临床疗效。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可吸收明胶海绵为支架,利用牙体本身种子细胞、诱导分子、加MTA封闭诱导,临床冠部牙髓再生治疗不可复性牙髓炎的可能性。 方法 选取临床上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130例,去除冠部感染牙髓,保留根部活的牙髓,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可吸收明胶海绵支架加MTA封闭,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覆盖,观察症状转归情况、牙髓活力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症状好转情况,术后1个月牙髓活力情况,实
期刊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多发的、难治性疾病,随着关节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方法,对治疗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疼痛性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有良好的疗效,为使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达到预期效果,术后对其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2008年8月1日~2010年7月31日收治的48例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对两组的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甲亢的疗效,探讨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甲亢的可行性。方法 对62例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复发或疗效差的儿童及青少年甲亢患者进行131I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研究。结果 131I治疗后随访3~7年,62例儿童及青少年甲亢患者中30例痊愈,22例明显好转,10例甲减;36例合并突眼患者中,16例突眼基本恢复正常,8例缓解,10例无变化和2例加重。结论 对A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 对初诊初治全血细胞减少2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80.2%;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9.8%;而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最为多见(占17.4%),而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巨幼细胞性贫血(MA)紧随其后分别占16.1%、14.4%、14.1%。非造血系统疾病中各种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全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价腔内导管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5月~2006年3月间应用腔内导管电凝术治疗34例38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侧行导管电凝加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5侧行导管电凝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配合分支曲张静脉环形缝扎术。结果 全部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3~16个月无复发,5例术后胫内侧麻木,4~7个月麻木感消失。结论 微创导管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操
期刊
随着临床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胰腺炎已经由最初的禁忌证逐渐成为适应证,然而其手术时机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我们于2005年5月~2008年12月共收治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28例,全部成功进行LC治疗,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