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核领域的合作进程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xu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是中国参与国际核军控进程的拐点
  孙向丽:
  中国参加国际核军控进程在改革开放这个时间点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特点:前一个阶段是单边控制,即在核发展方面自我克制;后一个阶段是积极融入。改革开放之前,核军控、核裁军主要是美苏两家主导,他们想对中、法核武器的发展进行限制。所以1968年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时,法国没有参加,我们也没参加。我们批评这个条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条约有不公平的地方:对无核国家的安全保证做得不够,核国家与无核国家的义务不平衡,有歧视性。二是条约没有禁止延伸核威慑,美国的核武器可以部署在其他国家的领土上,我们认为这跟核不扩散精神不相符。
  在国家立场上我们是一直支持全球彻底核裁军、反对核扩散的。毛泽东在1957年会见日本来宾时说:“谁也没有原子弹是上策,他们有、我们也有是中策,只有它一个国家有是下策。”毛泽东也曾在1959年明确指出:“我们赞成用极大的努力来禁止原子战争,并且争取两个阵营签订互不侵犯协定。”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步在核军控、核不扩散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80年代开始,我们参加裁谈会工作。1984年参加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同年我们明确提出防扩散的三不政策,即“不鼓励核扩散,不搞核扩散,不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1992年3月正式加入了NPT。过去我们批评它,主要是从反对核垄断的角度看,但是冷战之后,我们发现核扩散形势太严峻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有必要跟国际社会一同抑制核扩散,所以我们选择加入,进去之后再以成员国的身份来完善这个机制。1996年我们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现在我们也在积极进行《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的谈判准备。
  滕建群:
  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国际核事务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过去批判到现在接受、加入、积极发挥作用。我觉得这与领导观念、自信程度、发展状态等有很大关系。第一,中国政府最早以政府名义发表的白皮书是1995年的《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它涉及军控、裁军和防扩散等。第二,中国加入了除《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之外的所有涉及军控的国际条约和安排。中国之所以没有加入该制度,完全是美国从中做梗:美国对中国提出附加条件,不同意中国以发起国身份参加。需要明确说明的是,没有加入该机制,并不表示中国不遵守该机制的安排;相反,中国始终在导弹及其技术转让领域严格履行国际义务。
  核透明——意图 VS 能力
  滕建群:
  西方国家一直纠缠中国的核透明。美国2010年4月发表的《核态势审议》报告中,“透明”一词反复出现17次,多与中国有关。应该看到,这几年我们在核力量透明上做了非常大的努力,比如说允许美国防长到二炮指挥所参观。而美国有时却躲躲闪闪,没有底气。
  对任何国家来说,透明都是有限度的,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以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百分之百透明。美国也没有做到,他最多公布一下核武器使用经费、弹头型号等,到此为止;具体怎么部署、部署在哪里,他不可能告诉你。
  在透明上,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意图上的透明。“不首先使用”告诉世界,中国不会随便动用核武器,特别是对无核武器国家,中国不可能使用这种武器。
  而西方特别是美国,非要能力上的透明。当前围绕核透明争论得很厉害,我们可以更强调意图。我们处在比较弱的位置,保持最低水平的核力量,因而保持其有效性是前提。把数量和部署情况透明无疑是把看家本领告诉对方,会明显削弱用核武器遏制对中国核打击的能力。中国做不到,其他中等核国家也做不到。
  孙向丽:
  中国在参与国际核军控进程中遇到的挑战之一就是核透明。刚才建群已经谈到了,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我们在具体核力量的数量、规模、部署上,确实从来不透明,保持了必要的模糊性。这是因为我们的数量很少,如果把这些信息透露出去会直接影响到威慑的有效性。美国和其他国家透露了一些规模、数量,比如说部署了多少、非部署多少、裁减了多少等,但好多细节也没有透,并且美国在某些方面还保持“刻意的模糊”,但是人家透明的东西确实相对多一点。不过这并不说明我们不支持核裁军,我们的核政策和基本原则一直很透明。目前我们也积极参与中美核战略对话、国际交流等,积极宣传我们的核战略思想、核意图、核理论等。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透明。将来我们的核力量如果到了一定程度,如果国际上需要,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透明度。
  伍钧:
  关于透明的问题,我很同意两位的说法。我们国家的透明和西方的透明不在一个层次上。西方核武库数量很大,他需要你知道、了解,以增加他的核威慑能力——他的核透明就是一种威慑。而中国的核武器数量少,我们虽然积极支持透明,但是有个根本的前提条件,即不能损害国家的安全利益。
  核安全——nuclear security(核安全/核安保)和nuclear safety(核安全/核能安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滕建群:
  近年来,核安全议题在国际核领域显得比较热闹,主要原因是美国等大国的极力推动。2009年奥巴马发表了“建立无核武器世界”倡议后,在国际核领域,除核裁军之外,另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核安全。
  核安全包含两个不同层面的内涵:一是包括打击核恐怖在内的应对措施,即nuclear security(核安全/核安保);二是确保民用核设施、核材料以及放射物质的安全,即nuclear safety(核安全/核能安全)。根据面临的威胁不同,有关国家对核安全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美国强调前者,特别是防止核材料流入恐怖分子手中、防止核恐怖袭击是奥巴马政府的重要目标。而拥有核电产业的国家则更倾向强调保障核设施的安全;日本福岛核泄漏之后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二次核安全峰会也十分强调后者的安全问题。中国的立场则是两者必须同时兼顾,确保核能的和平利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孙向丽:
  核安全可以说是军控里的一个最新领域。核安全实际上就是防止这些核材料、核设施落入不法分子手中或遭到破坏和攻击。
  我们现在也积极参加核安全峰会等国际核领域内的多边合作机制,这也是我们在国际军控方面努力的一个体现。我们跟美国合作的核安全示范中心,现在正在建设中,它将会成为开展地区核安全方面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基地,包括培训、技术探索、国际合作等。我们也参与了三次核安全峰会,提出了自己的核安全观。
  滕建群:
  几次大的核事故给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即1974年美国的三里岛核事故、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011年日本的福岛核事故。但另一方面,经济要发展需要动力,环境要保护需要新能源。可以说,核能是一只老虎,骑好了它带你到哪儿去都行,但是如果用不好它就会反咬你一口。
  伍钧:
  随着形势的发展,安全问题被摆到首要位置上,涉及security和safey两个方面。今年3月,习主席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其中一条就是发展与安全并重。未来出于对环境的保护,要限制碳排放,那么利用核能是必不可少的,且它无法被替代。同时,现在中国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恐怖主义威胁,核材料储存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关注。
  截至目前,中国在核安全的两个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好的。据我了解,中国的AP1000核电技术,在理论上来说是最安全的,但仍要慎重。同时,中国也在跟美国合作,推动研究堆低浓化,也就是把90%的浓缩铀(更易制造核武器)变成低浓铀。我们核电站的安全评估也相当严格。
  孙向丽:
  这两种核安全都跟我们国家支持整个核能发展有关。周恩来在去世前特别主持了一次中央专委会的会议,讨论核电站的安全。专委会本来主要是领导“两弹一星”工作的,但是周总理在会上专门讲了秦山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可见国家一直都很重视。
  现在虽然对清洁能源需求大,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核能,但是福岛核事故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安全标准在提高,审核制度也变严了。这跟技术问题有关,也跟大的国际气候有关。
  滕建群:
  今年4月15日,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11项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核安全也被列入其中。这说明领导人十分看重核安全,同时这也是对当前国内积极发展核电、国际上强调核安全的回应。
  在国际社会对核能管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中国未来无论在核能的军用还是民用上,都应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引领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核来到中国50年一个重要的落脚点。
其他文献
8月26日,在以埃及为主导的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方面再度达成停火协议,宣布自当地时间26日晚7时开启“不限时停火”,同时双方将于一个月后再度赴开罗举行“非直接”会谈。这是巴以在短短50天内达成的第12个停火协定,它虽然无法最终化解巴以困局,但也总算让这场持续了50天的战火暂告一段落。尽管哈马斯和以色列都表示自己在这场冲突中取得了“胜利”,自己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看
“你可以不关注政治,但政治关注你。”20多年前,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主运动将缅甸这个国家和默默无闻的昂山素季推向全世界的镁光灯下,她与菲律宾的科拉松·阿基诺、巴基斯坦的贝·布托一起,并称亚洲三大民主女斗士。20多年来,昂山素季的命运就如她的祖国缅甸的政治进程一样起伏不定,但从来没有离开世人的视线,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直到近年来缅甸重新兴起民主浪潮、她本人重返政治舞台。这就是《昂山素季》这部电影的背景
由中国海军首次承办的第14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于4月22日至23日在青岛开幕。来自论坛21个成员国和四个观察员国的海军领导人和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这次论坛年会。本刊资深合作者杨毅海军少将接受采访,向本刊读者介绍了有关情况。  体现出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增强  本次西太平洋海军论坛是中国第一次作为主办国参与,但中国参加类似的论坛已经多次。杨毅介绍说,西太平洋海军论坛每两年举行一次,即逢双年度在西
近期,科巴尼(Kobane),这个叙利亚北部毗邻土耳其的库尔德人小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自今年9月以来,“伊斯兰国”极端武装组织围困该城镇及周边地区,与守卫科巴尼的库尔德武装力量激烈交火,至今仍未停息。根据叙利亚人权组织的最新报道,在两个月的科巴尼战役中,已有800多人在地面战斗中死亡,并间接造成了20多万名难民。不过,在北约空军的连番轰炸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库尔德人陆续增援下,科巴尼至今仍未被
记得两个月前,即将离任驻德国大使、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吴红波先生在接受德国《日报》专访时,出人意料地抨击德国的服务业,对德国服务业效率太低表示失望,其言辞虽不像其即将接任的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先生语风那么犀利、无情,但也足以引发德国媒体的特别关注。  对于吴大使结合自身亲历反映的德国服务业的问题,德国人自己倒也不讳疾忌医。他们自己总结的原因有二:一是德国人力资源比较紧缺;二是缺乏竞争。但在我这
《大洋洲发展报告》  魏明海/主编 喻常森/副主编  2013年7月第一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对外实行和平战略,世界各国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区域化将地区的每一个角落融为高度相互依赖的整体。过去被认为是距离遥远的一些边缘地区开始进入到中国国际政治研究者的视野。大洋洲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部分,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大
“圣战者”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中东,可如今,它与欧洲的关系却是如此的紧密,甚至有人讲,欧洲已经成为“圣战劳务”输出大洲。其中缘由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最残忍的人是“自己人”  自2011年初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陆续有穆斯林青年出境参与该国战事,但人数相对较少,影响相对较小。今年6月底,“伊斯兰国”领袖巴格达迪自称 “哈里发”,宣布“建国”,并宣称自身对于“整个
“藏族孤儿”提比的故事  2013年初,梅尔拍摄的纪录片《提比和他的母亲们》在瑞士德语区公映。片中的主人公提比·伦珠次仁如今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就是一名被送到瑞士的所谓“藏族孤儿”。  1956年,提比出生在西藏西南部容嘎一个当时名叫达纳克的小村庄,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1959年3月10日,西藏分裂分子在拉萨发动了血腥叛乱。3月31日,达赖在分裂叛乱分子的“保护”下进入印度,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数
抗战史诗国画长卷《浩气长流》在京发布画集  2013年7月7日,在卢沟桥事变76周年纪念日当天,由重庆50余位画家共同创作的抗战巨卷史诗国画《浩气长流》画册在京发布。林彪之女林豆豆、陈毅之子陈小鲁、佟麟阁之子佟兵、赵登禹之孙赵瑞明、张自忠之孙张皓霆等参加了发布会。  2005年7月7日,50余名画家、史学家、策划家在重庆张自忠将军墓前焚香燃烛,开笔绘制抗战国画《浩气长流》。该画卷共长1012米,描
题语:在政治发展的道路上,中国的王权很快就排除了一切障碍,在广袤的土地上建立了伟大的帝国。与此同时,世界各个文明也均孕育出自己的政治生态。那么与中国同样古老的印度,能给我们带来何种启示?  通过前文,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历史中,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战争和战争的需求,在近两千年内数度把域内诸多政治个体汇聚成大一统的国家。因此,中国国家形成的主要动力很可能不是建立壮观的灌溉工程,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