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煤层综放开采优化研究与配套实践

来源 :矿业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定王家岭矿12309工作面厚煤层综放开采合理的机采高度,采用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及PFC2D离散元程序,对比分析了不同采高下顶煤的破坏特征、煤壁稳定性及放煤效果.结果表明:采高为3 m时,工作面前方支承应力峰值最大,此时煤壁的水平变形程度和控顶区顶煤的破碎程度适中,且放煤过程中顶煤的回采率最高、含矸率最低,分别为86.1%、8.4%.由此确定12309工作面合理机采高度为3 m,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对工作面主要配套设备进行了合理选型.
其他文献
物理相似模拟实验是进行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现有突出模拟实验装置逐渐向大尺寸发展,提高了对实验装置力学加载能力的要求。统计分析了现有三维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验装置的力学加载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发现目前主要采用多组液压缸分布加载或提高力学加载系统刚度、液压缸加载能力两种方式解决大尺寸下突出模型的力学加载问题;同时利用COMSOL模拟软件固体力学模块分析了平板型、梯型两种压板结构对突出煤体应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梯形结构压板时,可相对提高力学加载系统对突出煤体施加应力的均匀性。
以五轮山煤矿8号煤层为研究对象,经水、乙酸和在乙酸中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煤样进行浸泡实验,采用压汞法对各样品煤孔隙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Menger海绵模型和Sierpinski垫片模型对孔隙分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孔隙分布均呈“M”形;原煤及经水、乙酸处理后的煤样进退汞曲线产生较大的滞后环,在乙酸中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后,煤样进退汞曲线滞后环减小;通过Menger海绵模型计算的分形维数,添加油酸钠的煤样品渗流孔隙和吸附孔隙分形维数为2.76和2.92,其他样品的分形维数均大于3;通过Sierp
为了考察碳/氧自由基捕获剂(N,N-二苄基羟胺DBHA/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氯化镁结合形成的2种复合阻化剂对煤自燃抑制的行为,利用热分析(TG-DSC)、阻化性能测定和红外光谱实验对阻化处理前后的煤样自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复合阻化剂处理后的煤样CO释放量减少,交叉温度点和抑制率显著增高;复合阻化剂可降低反应体系中羟基、羰基和脂肪族—C—H等活性组分含量。在80℃之前,氯化镁发挥主要物理阻化作用,BHT和DBHA与水分子形成缔合氢键发挥协同阻化作用;在80~120℃,BHT与煤中
煤矸识别技术对实现煤和矸石自动分选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的图像识别算法在实用性、准确率方面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的煤矸识别方法,针对煤矸识别目标小、辨识度低等问题,对原始YOLOv3的网络结构及损失函数进行了改进,用训练生成的模型在测试集上进行识别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3-M在小样本上,可在短时间内使模型快速收敛,单张图像识别时间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军校教育重要的时代命题和现实难题.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基于系统科学思维方式(SSTM)视角,对军校专业背景课程群“课程思政”价值取向进行了认知,并遵循“成果产出导向(OBE)”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基于“三重”育人核心要素的专业背景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理实一体化”运用路径.这为军校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提供了一种范式.
为提高瓦斯抽采孔钻进过程中控制参数调节的智能化程度,揭示了钻孔机器人钻进工况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机理,开发了钻进参数自适应控制技术。以最高钻进效率为控制目标,选择卡钻概率、排渣顺畅性和锚固稳定性为边界条件,并据此划分了钻进状态种类。通过分析边界条件对钻进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各边界条件的数学模型,构建了钻孔机器人钻进工况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机理数学模型体系。根据钻进工况智能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机理,开发了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实现了钻孔机器人控制向量的自动优化。地面钻进试验表明,钻进工况智能感知与自适
为了弥补常规雷达组网数据级融合在主瓣干扰下的探测能力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基地雷达组网的协同对消抗干扰反隐身方法.该方法利用组网后目标和干扰的幅度、相位、延时和多普勒频移中的一种差异进行干扰对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单基地雷达组网协同对消抗干扰方法主瓣干扰对消比约为25 dB,大大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隐身目标探测能力.
为揭示“两进一回”Y型通风方式采场瓦斯流动与分布规律,利用多孔介质模型对Y型通风采场及采空区瓦斯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进风巷、运输巷配风比为1∶1时,上隅角处因局部阻力与风流转向出现了低速紊流区从而导致瓦斯聚积;由于尾巷与进风巷相联通,靠近上隅角处采空区的瓦斯会涌入工作面;工作面瓦斯浓度随着进风巷与运输巷配风比的增大而降低,运输巷瓦斯浓度随配风比的增大整体呈微降趋势;采空区瓦斯浓度沿走向方向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随着配风比的增大,瓦斯浓度整体呈现增高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配风比的选择提供
针对新建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瓦斯赋存不均衡、煤与瓦斯突出防控难度大的问题,综合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煤矿灾害预警技术,以矿井近5年瓦斯动力现象资料和防突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瓦斯地质特征的煤与瓦斯突出多参量预警指标体系。分析了瓦斯地质因素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K 1值的关系,确定了煤层厚度变化率、煤层倾角变化率、软分层厚度、断层影响范围、煤层瓦斯含量(或压力)5个预警指标及其临界值,据此建立了瓦斯地质特征突出预警模型,并提出了预警等级判识方法。同时,开发了瓦斯地质特征突出预警系统,在新建煤矿取得了良好的应用
为了解决船舶直流微网中负载突变带来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问题,本文首先在微网中引入混合储能系统并构建船舶直流微网的数学模型,接着采用一阶低通滤波的策略分配差额功率,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