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技术对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20例,均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其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东莨菪碱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与进行常规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各60例,分属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咽部反射率为0.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东莨菪碱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适用范围也更为广泛,有助于诊疗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痛胃镜术 临床应用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 东莨菪碱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091-01
电子内镜是现代可靠的诊断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清晰、直观地观测到消化道的病变,便于了解病情发展变化等,准确率非常高,不仅可以对早期的消化道恶性疾病及早诊断,还可以作为电凝止血、异物去除、支架植入等操作的基础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20例,均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其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东莨菪碱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与进行常规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各60例,分属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5—78岁,平均(38±6.2)岁;体重35—80kg,平均(52±4.4)kg。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6-79岁,平均(39±46.7)岁;体重36—78kg,平均(51±4.1)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前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脏功能严重受损者应排除在外;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的变化,患者术前、术后都要进行血压检测;术前准备好电子胃镜、氧气、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械、麻醉机等必要物件[1]。
观察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先搭好一条静脉通道,再将6ug/kg(≤0.3mg)的东莨菪碱和1u/kg(≤50ug)的混合液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随后以10s0.6-0.8mg/kg的速度推注0.8mg/kg的异丙酚,随后再以每10s 8.3~22.2Lg/kg的速度推注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患者的睫毛反射开始后就开始插管检查,当胃镜到达患者的十二指肠处就可以停止麻醉,术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麻醉剂量[2]。要详细观察、记录患者诊疗前、中、后的心率、血压、麻醉用量等详细资料。患者苏醒后,如果患者每分钟的呼吸不足10次,就要进行吸氧;如果患者心率下降到60以下,就要用阿托品进行治疗;患者血压降得比较低,要及时注射黄麻素。
对照组患者检查前要安装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然后服用10mg胃镜润滑胶浆,如果术前收缩压在150mmHg以上要服用10mg心痛定片进行降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后即可按常规的胃镜方法进行操作[3]。
1.3 效果评定
比较两组患者的胃镜完成效果、胃镜用时、患者咽部反射发生率等临床资料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胃镜操作时间和咽部反射率对比
行无痛胃镜术的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3.57±1.55),长于对照组的(3.27±1.4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时咽部反射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胃镜操作时间和咽部反射率的对比
2.2 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对比
行无痛胃镜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镜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在传统胃镜检查中都是在咽喉的表面进行麻醉,所以在进行胃镜检查时会出现咽喉不适、恶心等症状,患者较为痛苦,這也严重影响到了胃镜检查的治疗,而且很多患者术后都有阴影,会影响日后复诊。无痛胃镜术使用的是静脉麻醉镇静药,静脉内注射后30s就会见效,而且作用时间很短,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后10-15min就会清醒,而且临床证明其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但是有时会伴有轻度的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20例,均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其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东莨菪碱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组患者检查平均时间为(3.57±1.55),长于对照组的(3.27±1.4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时咽部反射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与梁庆华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4]。
总而言之,无痛胃镜术虽然操作时间较长,但能极大减轻患者术中痛苦,提高检查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桂芳.无痛胃镜检查临床应用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22:239-241.
[2]谢冬玲,蔡勇,王辉,李建,于久飞.民航医院无痛胃镜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3,25:9-10.
[3]向利,焦志勇.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5:179-180.
[4]梁庆华.无痛胃镜检查术68例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4:1792-1793.
【关键词】 无痛胃镜术 临床应用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 东莨菪碱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091-01
电子内镜是现代可靠的诊断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清晰、直观地观测到消化道的病变,便于了解病情发展变化等,准确率非常高,不仅可以对早期的消化道恶性疾病及早诊断,还可以作为电凝止血、异物去除、支架植入等操作的基础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20例,均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其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东莨菪碱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与进行常规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各60例,分属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5—78岁,平均(38±6.2)岁;体重35—80kg,平均(52±4.4)kg。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6-79岁,平均(39±46.7)岁;体重36—78kg,平均(51±4.1)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前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脏功能严重受损者应排除在外;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的变化,患者术前、术后都要进行血压检测;术前准备好电子胃镜、氧气、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器械、麻醉机等必要物件[1]。
观察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先搭好一条静脉通道,再将6ug/kg(≤0.3mg)的东莨菪碱和1u/kg(≤50ug)的混合液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随后以10s0.6-0.8mg/kg的速度推注0.8mg/kg的异丙酚,随后再以每10s 8.3~22.2Lg/kg的速度推注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患者的睫毛反射开始后就开始插管检查,当胃镜到达患者的十二指肠处就可以停止麻醉,术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麻醉剂量[2]。要详细观察、记录患者诊疗前、中、后的心率、血压、麻醉用量等详细资料。患者苏醒后,如果患者每分钟的呼吸不足10次,就要进行吸氧;如果患者心率下降到60以下,就要用阿托品进行治疗;患者血压降得比较低,要及时注射黄麻素。
对照组患者检查前要安装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然后服用10mg胃镜润滑胶浆,如果术前收缩压在150mmHg以上要服用10mg心痛定片进行降压,患者各项指标正常后即可按常规的胃镜方法进行操作[3]。
1.3 效果评定
比较两组患者的胃镜完成效果、胃镜用时、患者咽部反射发生率等临床资料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胃镜操作时间和咽部反射率对比
行无痛胃镜术的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3.57±1.55),长于对照组的(3.27±1.4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时咽部反射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胃镜操作时间和咽部反射率的对比
2.2 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对比
行无痛胃镜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镜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在传统胃镜检查中都是在咽喉的表面进行麻醉,所以在进行胃镜检查时会出现咽喉不适、恶心等症状,患者较为痛苦,這也严重影响到了胃镜检查的治疗,而且很多患者术后都有阴影,会影响日后复诊。无痛胃镜术使用的是静脉麻醉镇静药,静脉内注射后30s就会见效,而且作用时间很短,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后10-15min就会清醒,而且临床证明其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但是有时会伴有轻度的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20例,均为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其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东莨菪碱麻醉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组患者检查平均时间为(3.57±1.55),长于对照组的(3.27±1.4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镜时咽部反射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与梁庆华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4]。
总而言之,无痛胃镜术虽然操作时间较长,但能极大减轻患者术中痛苦,提高检查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桂芳.无痛胃镜检查临床应用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22:239-241.
[2]谢冬玲,蔡勇,王辉,李建,于久飞.民航医院无痛胃镜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3,25:9-10.
[3]向利,焦志勇.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35:179-180.
[4]梁庆华.无痛胃镜检查术68例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4:1792-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