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仰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灵魂是信仰教育。近几十年来,我国在一般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其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对信仰的形象性要素认识不够,信仰和信仰教育泛化,把信仰教育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之中,等等。为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其一是要强调信仰的形象要素,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形象来教育学生:其二是把信仰教育从一般德育中独立出来,专门开设。贯穿于大中小学之中;其三是编写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稳定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读本”。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是否进入立法"后体系时代",需要基于现实的判断,而不能把"后体系时代"作为一个时间性概念使用。我国立法活动仍然处于不断完善阶段,法律规范尚未能调整全面的社会生
“新常态”的表述经历了西方语境下“经济增速放缓”向中国语境下“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转变,并逐步向除经济外的法治、军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领域
重庆女诗人梅依然近些年创作力旺盛,写出不少好诗,在诗坛获得好评并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对她新近出版的诗集《蜜蜂的秘密生活》的解读,大致可探明梅依然诗歌创作的特征:首先,
施州卫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清初鄂西地区军政合一的最高军政机构,管辖里所和土司地区,卫指挥使是最高军政首长,施州卫有童氏等十多个姓氏世袭卫指挥,他们的文治武功载入
《史记·外戚世家》云:"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司马贞《索隐》谓:"按:大任……《毛诗》云‘挚国任姓之中女也’。"张文虎、顾颉刚、赵生群等或认为此"毛诗"之"诗"乃"
2014年4期《诗歌月刊》刊发了《中国地方主义诗群大展》专号。但"地方主义诗群"这场集结并不成立,不仅仅因为"地方主义诗歌"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其诗群内部也缺乏一致性,甚至相
群体性事件聚变是指由偶发事件引起,在一定催化因素作用下,“引爆因子”触发导致链式反应,群体内聚集的能量在短时间内突然释放,对社会和财产造成一定的破坏的事件。在聚变过程中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
理解苏格拉底有关正义的哲学对话,其精髓不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而是在于他为正义竭力探寻理想的容纳空间。苏格拉底以哲学家的"超我"品格,不惜用生命作为代价,力图破除世
晚清学者刘恭冕在历代"经目"衍变的基础上提出"广经说",将若干史书与子书纳入"经书"范畴,并简要介绍了此说与其他"广经"的不同。这一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经"的涵义,扩大了"经"的范围。"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