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发区的标签仿佛就是“经济发展迅速”,而地方政府往往控制不好开发区的发展,如何在做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建设是当前地方官员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就行政手段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即采用半强制的手段完善开发区的规划与建设。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管理;行政手段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7344(2019)03-0024-01
前 言
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将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离不开各地方政府的积极建设,但是这种国家发展的需求逐渐演变为地方官员展示自己政绩的需求,这就形成了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怪象,开发区的建设混乱缘由就在于此。而想要快速解决地方开发区建设的乱象,还是要依靠地方的行政手段。
1 我国开发区土地管理正面临的问题
1.1 土地使用混乱
在经济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开发区过多过滥、大量圈地。而部分开发区用地效率较低、管理粗放,压缩了用地空间。部分土地使用者在获取土地使用权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建设开工,导致闲置用地出现,给相关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
1.2 民众配合意识不强
地方政府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宣传较少,造成群众对此认知度不高,使得公众参与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积极性的发挥。社会群众往往是规划的被动接受者,这使得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管理缺乏群众基础及社会监督。
1.3 市场经济调节能力弱
部分地区经济依然处于较为低迷的阶段,整体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由于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耕地异地占补平衡费用在逐渐提高,给土地管理资金保障带来了较大压力。由于房地产市场及开发区的特殊性,市场经济很难做好上述问题的调节。
2 加强行政手段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规范土地管理机制的运行
如此多的省市政府愿意在自己的职权地内建设开发区,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开发区能带给他们的“政绩效益”,普通人每当提起开发区第一反应就是“高级”、“经济发展情况好”等字眼,开发区经济建设在整个城市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是整个城市经济建设的开端,不少地方政府期待利用开发区经济建设的带头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想要建成一个成功的、合格的开发区并不是冠以一个新名号,给予政策上的特殊支持就能做到的,往往需要政府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运行好开发区土地上的特殊管理机制,使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与国家相关规划策略以及发展目标大致相同。而规范土地管理机制的运行首先在开发区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其开放一些必要的管理权限,这是为了让开发区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迅速发展经济,但是同时要避免开发区负责人滥用职权,所以应做好密切监督,想要使管理机制准确且流畅的运行,人员的负责程度、正确行使权利义务的情况都要得到保证,只有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实现各种规划。我们还要保证机制本身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在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制定适宜本地具体情况的土地管理机制,即“因地制宜”,如果地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直接规划开发区的经济建设,而如果地方不能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就要在政策支持上下功夫,清除不利因素和不必要手续带来的发展阻碍,提高经济发展速度,能够快速得到政策计划实验的结论。在开发区项目规划过程中,可以将土地增量审批权以及管理权交给当地的县、市级政府部门,这样能够保障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可控性,有效防止乱征滥占土地资源现象的出现。
2.2 加强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意识
开发区拥有大片闲置土地,对于闲置土地的归属问题实际上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使用和归属意识并不强,大多数民众存在无意识乱用土地现象,而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而没有出面制止,所以加强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意识是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必须攻克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建设开发区对划拨为开发区的土地上的居民有着很大的影响,群众乐于见到自己拥有的住宅、土地价值上涨,但不愿意接受拆迁,而建设开发区不可避免地要对土地上原有的建筑物进行重建,使其变得更加现代化,民众往往只看到在这种拆迁活动中自己能谋取的利益及自己可能失去的利益,却没有意识到建设开发区对自己所处大环境的益处,于是或多或少成为了建设过程中的压力。地方政府秉持着服务于人民的准则,很难对相关问题进行令双方满意又不伤害两方利益的解决,开发区建设之初地方百姓胡乱哄抬房价、地价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不仅会造成开发区信誉的损失,也不利于后续的建设,因此国土资源局的同志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把国家相关土地政策的指导思想整理成普通民众理解的文案,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和民众宣传普及。地方政府要敢于使用自己的职权,又不过分使用自己的权利,对百姓的合理诉求按流程解决,而明显不合理的诉求应该予以公正的解决,为了避免舆论的压力,地方政府在解决百姓不合理诉求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做法全程公开,使旁观者知晓事情的具体情况及政府的具体做法,这种公开既能保证执法人员不过分使用权力,又能避免事情解决后民众的造谣行为,做到有理有据,公平公正,维护地方政府的权威。加强民众的自觉意识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意识,真正实现依法合理的政府管理和民众使用。
2.3 加强土地规划和使用的权威
加强土地规划和使用权威是加强行政手段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加强开发区土地规划宣传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通过国土资源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有关土地所属问题土地使用权限问题,以此加强群众土地使用权限意识。其次要对区域用地布局进行合理调控。国土管理部门要主动积极参与,合理调控不同产业的发展,在开发区用地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计划执行工作。同时要加强动态监管,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严惩。对于非法占用土地、违背总体规划的,相关部门要及时责令其按期限要求拆除违法占地建筑。杜绝受贿现象,对于违章占地建筑绝不手软,并且实行民众监督,加强教育宣传,从根本上加强民众用地合法意识,加强对经济开发区土地规划和国有使用权威。
3 结 语
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开发区所拥有的使命与责任愈发重,地方政府不应仅仅看到其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行政手段的完善和加强使用是为了后续的开发建设服务的,地方政府应该做好群众的工作,做到政策的施与者和受与者都齐心协力,为建设开发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美球.社会管理创新与土地资源利用制度改革[J].土地经济研究,2014(2):27~35.
[2]卢新海.改进和完善开发区土地资源管理体制[J].中国房地产,2014(08):39~41.
收稿日期:2018-12-9
关键词:开发区;土地管理;行政手段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7344(2019)03-0024-01
前 言
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将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水平,离不开各地方政府的积极建设,但是这种国家发展的需求逐渐演变为地方官员展示自己政绩的需求,这就形成了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的怪象,开发区的建设混乱缘由就在于此。而想要快速解决地方开发区建设的乱象,还是要依靠地方的行政手段。
1 我国开发区土地管理正面临的问题
1.1 土地使用混乱
在经济开发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开发区过多过滥、大量圈地。而部分开发区用地效率较低、管理粗放,压缩了用地空间。部分土地使用者在获取土地使用权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建设开工,导致闲置用地出现,给相关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
1.2 民众配合意识不强
地方政府对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宣传较少,造成群众对此认知度不高,使得公众参与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积极性的发挥。社会群众往往是规划的被动接受者,这使得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管理缺乏群众基础及社会监督。
1.3 市场经济调节能力弱
部分地区经济依然处于较为低迷的阶段,整体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由于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耕地异地占补平衡费用在逐渐提高,给土地管理资金保障带来了较大压力。由于房地产市场及开发区的特殊性,市场经济很难做好上述问题的调节。
2 加强行政手段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规范土地管理机制的运行
如此多的省市政府愿意在自己的职权地内建设开发区,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开发区能带给他们的“政绩效益”,普通人每当提起开发区第一反应就是“高级”、“经济发展情况好”等字眼,开发区经济建设在整个城市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是整个城市经济建设的开端,不少地方政府期待利用开发区经济建设的带头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想要建成一个成功的、合格的开发区并不是冠以一个新名号,给予政策上的特殊支持就能做到的,往往需要政府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运行好开发区土地上的特殊管理机制,使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与国家相关规划策略以及发展目标大致相同。而规范土地管理机制的运行首先在开发区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其开放一些必要的管理权限,这是为了让开发区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迅速发展经济,但是同时要避免开发区负责人滥用职权,所以应做好密切监督,想要使管理机制准确且流畅的运行,人员的负责程度、正确行使权利义务的情况都要得到保证,只有先解决人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实现各种规划。我们还要保证机制本身的正确性及合理性,在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制定适宜本地具体情况的土地管理机制,即“因地制宜”,如果地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直接规划开发区的经济建设,而如果地方不能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就要在政策支持上下功夫,清除不利因素和不必要手续带来的发展阻碍,提高经济发展速度,能够快速得到政策计划实验的结论。在开发区项目规划过程中,可以将土地增量审批权以及管理权交给当地的县、市级政府部门,这样能够保障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可控性,有效防止乱征滥占土地资源现象的出现。
2.2 加强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意识
开发区拥有大片闲置土地,对于闲置土地的归属问题实际上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使用和归属意识并不强,大多数民众存在无意识乱用土地现象,而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而没有出面制止,所以加强地方政府和民众的意识是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必须攻克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建设开发区对划拨为开发区的土地上的居民有着很大的影响,群众乐于见到自己拥有的住宅、土地价值上涨,但不愿意接受拆迁,而建设开发区不可避免地要对土地上原有的建筑物进行重建,使其变得更加现代化,民众往往只看到在这种拆迁活动中自己能谋取的利益及自己可能失去的利益,却没有意识到建设开发区对自己所处大环境的益处,于是或多或少成为了建设过程中的压力。地方政府秉持着服务于人民的准则,很难对相关问题进行令双方满意又不伤害两方利益的解决,开发区建设之初地方百姓胡乱哄抬房价、地价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不仅会造成开发区信誉的损失,也不利于后续的建设,因此国土资源局的同志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把国家相关土地政策的指导思想整理成普通民众理解的文案,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和民众宣传普及。地方政府要敢于使用自己的职权,又不过分使用自己的权利,对百姓的合理诉求按流程解决,而明显不合理的诉求应该予以公正的解决,为了避免舆论的压力,地方政府在解决百姓不合理诉求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做法全程公开,使旁观者知晓事情的具体情况及政府的具体做法,这种公开既能保证执法人员不过分使用权力,又能避免事情解决后民众的造谣行为,做到有理有据,公平公正,维护地方政府的权威。加强民众的自觉意识和地方政府的管理意识,真正实现依法合理的政府管理和民众使用。
2.3 加强土地规划和使用的权威
加强土地规划和使用权威是加强行政手段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加强开发区土地规划宣传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通过国土资源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有关土地所属问题土地使用权限问题,以此加强群众土地使用权限意识。其次要对区域用地布局进行合理调控。国土管理部门要主动积极参与,合理调控不同产业的发展,在开发区用地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计划执行工作。同时要加强动态监管,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严惩。对于非法占用土地、违背总体规划的,相关部门要及时责令其按期限要求拆除违法占地建筑。杜绝受贿现象,对于违章占地建筑绝不手软,并且实行民众监督,加强教育宣传,从根本上加强民众用地合法意识,加强对经济开发区土地规划和国有使用权威。
3 结 语
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开发区所拥有的使命与责任愈发重,地方政府不应仅仅看到其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行政手段的完善和加强使用是为了后续的开发建设服务的,地方政府应该做好群众的工作,做到政策的施与者和受与者都齐心协力,为建设开发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美球.社会管理创新与土地资源利用制度改革[J].土地经济研究,2014(2):27~35.
[2]卢新海.改进和完善开发区土地资源管理体制[J].中国房地产,2014(08):39~41.
收稿日期:20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