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app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应运而生,它利用公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资金的有机结合,引入民办机制办学。它挖掘了公办大学的潜力,缓解了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其质量取决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独立学院能否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最为关键的是能否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同教育活动本身同时存在的。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在教育活动中人们势必选择一定的方式、方法,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在特定的场所或环境下,由特定的人员来组织实施。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一般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笔者根据这一概念,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来探讨其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具体地讲,就是独立学院要认真分析人才需求市场,紧密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首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体现其办学定位。从办学类型来看,独立学院不是研究型大学,也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更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属于教学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符合这个办学定位。独立学院不是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也不是主要着眼于学生毕业后考研深造,与高职院校培养的高层次岗位技能型人才也有差别,它是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其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体现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最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体现人才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办学的优势。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科学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坚持市场导向,优势办学。
  至此,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实际运用能力比普通本科强、理论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扎实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过程
  
  独立学院设置专业应具备自身特色。首先须依托母体高校的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品牌特色专业,遵循前瞻性、应用性、特色性和市场性的专业设置原则,克服专业设置的功利性、理论性、雷同性和经济性的倾向,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优势灵活地设置专业。其次是加强专业建设的投人。独立学院各专业设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母体高校的支持。但由于两者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同,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完全照搬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第三是注重专业的学科交叉性,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在设置专业时。要把专业以及与专业相关、相近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课程建设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课程设嚣要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以培养和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能力为目标进行调整和建设。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应用性本科人才。必须建立与课程设置配套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包括实验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环境。因此,独立学院应加强教学改革,实现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内容实行精选、精讲、多练,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得出一些结论,形成教学互动。适当减轻常规课外作业量,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思考题目。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特别是结合实际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撰写报告和论文,再请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讲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践运用,强化技能,弱化公式的理论性推导,加强公式在实践运用中的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强调案例式教学,从案例中导出所讲述的理论,加深学生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高度重视非教学培养途径。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学校应指导他们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有利条件,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有效地协助实习单位开展科研工作,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文科专业难以建立比较集中的实践基地,学校可采取建设模拟实验室的方式,购入或开发相关软件,搭建仿真企业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的空间。校园文化建设也非常重要,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由物质环境与非物质形态的思想、意识形态、行为准则、道德习俗等共同组成的,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和特色品位的各种要素之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师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个性影响非常大。所以,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其中,采取各种措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导校园文化发展,使之对学生的能力、品质、意志、道德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制度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无先例可循,照搬母体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不可取的,必须根据教学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情况,依据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民办学校体制的机动灵活性,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渠道和更大的学习自由选择性,允许让学生进行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主要表现在“时间性迁移”、“内容性迁移”和“空间性迁移”三个方面。“时间性迁移”就是要建立和完善有特色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制度,给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安排和决定自己学习的时间;“内容性迁移”则是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降低某些“必修”课程的管理刚性;“空间性迁移”则是教学场地可以从传统的教室迁移到企事业单位,还可以迁移到互联网上。目在管理上做到宽严相济,活与严结合,给同学选择的自由和条件。在课程安排上,必修课按专业、班级统一组织教学,选修课实行学生网上选课。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专业三个层次的选修课程在学院内部网上选课,全院性的任意选修课程可利用母体学校的优质资源在 母体学校的网上选课;在课程考试方面,实行补考和重新学习相结合,补考不及格的学生可以再利用业余时间或暑假重新学习课程;对已有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可以申请重考;在学籍处理方面,按学分和课程门数进行学籍处理,并试行留级跟班试读、劝退留级试读、旁听等制度;毕业方面,对毕业资格与学位资格的审查可按学分计算,实施按期毕业、结业和延长学制等制度。在教学管理手段上,实施学生网上注册、网上选课、网上查询成绩等。
  
  四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评价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衡量标准和方法应着眼于有利于学生职业适应性提高、有利于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方法几乎就是闭卷笔试,专业课也不例外。如果说在基础课的教学中这个问题不甚突出的话,那么在高年级的专业课考核上就显得很不适应。随着年级升高,知识由单一走向综合,他们将接受更全面的考核,从而促进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对教学内容的考核上,应实现考核常态化、考核过程化。考核内容应包括上课考勤、课堂笔记、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小测验、课程结业考试。从考核类别可分为平时考核成绩和课程结业考核,平时考核可占课程总考核的70%,课程结业考核可占课程总考核的30%。在考核方式上,实现多样化考核,如课后作业、课程大作业、学习报告、论文写作及答辩、实践性作业,有笔试、口试、开卷、半开卷、实际操作、项目制作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群,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构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87-188
  [2]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36
  [3]阳会兵,高志强 独立学院教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83
  [4]韩越,梁正卿,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科技信息,2007(25):206-207
  [5]郑红平,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2):27-30
  [6]唐桂英,阮勇华,汪涧江,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2—84
其他文献
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建立企业经理人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应对企业人才流失、提高决策者工作效率与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中国企
护理科研能力是提升护理实践和理论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护士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护理先进国家相比,还比较薄弱.要提高护理队伍的科研能力需要从学校教育开始进行规范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作为一种集环境感知、决策、控制与执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化系统,逐渐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自身的
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视频业务已经成为了娱乐方式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视频终端设备和网络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对网络视频点播系统提出了挑战,为适应异构的设备
在电缆广泛应用的今天,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大幅增加,这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和设备绝缘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因此大多数发达国家开始将研究的重心从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小电阻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