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近5年来22例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应用腹腔动脉血管造影明确胆道出血部位,应用明胶海棉及钢圈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22例患者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20例有假性动脉瘤,2例呈柱状扩张,18例一次性栓塞后成功止血,3例为二次栓塞止血,1例3次栓塞止血.经半年~3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较其它临床
【机 构】
:
湖南省人民医院微创介入医学中心,湖南,长沙,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微创介入医学中心,湖南,长沙,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微创介入医学中心,湖南,长沙,410005,湖南省人民医院微创介入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近5年来22例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应用腹腔动脉血管造影明确胆道出血部位,应用明胶海棉及钢圈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22例患者肝动脉血管造影显示20例有假性动脉瘤,2例呈柱状扩张,18例一次性栓塞后成功止血,3例为二次栓塞止血,1例3次栓塞止血.经半年~3年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外科术后胆道大出血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较其它临床方法更为有效,安全的诊疗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业务量的迅速增长,网络资源特别是带宽资源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现象,网络拥塞日益加剧。而传统的拥塞控制和带宽分配方式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或者没有考虑用户
目的 比较解剖型钢板与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股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52例,应用解剖型钢板治疗29例(A组),动力髁螺钉(DCS)治疗23例(B组).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按Kolmert评分标准,A、B 2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2%;82.7%.结论 解剖型钢板与动力髁螺钉均是治疗股骨髁间髁上骨折较
随着便携式计算机和掌上型电脑的日益普遍,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驱使了网络协议的发展。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各种无线传输网络(如蜂窝网络和卫星网络)甚为流行,出现了WLAN、GS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和需求出发,从操作系统与开发平台的选择、软件的体系结构和主要技术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给出一种HFSDR系统控制与信息显示部分的设计方案。该
目的 观察利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内痔及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对218例内痔及混合痔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3 d后症状消失,痔核萎缩消失.随访半年复发66例.结论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可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内痔及混合痔。
目的 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表现及干预治疗的结果.方法 将7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单为饮食加运动组,B组为饮食运动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组,C组为饮食运动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的比值,血睾酮(T),血脂分析,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OGTT 2 h血糖,2 h胰岛
目的 探讨房颤(AF)患者伴或不伴原发性高血压时的左室结构和功能特点.方法 依据ACC/AHA/ESC 2006 房颤指南诊断标准和JNC7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AF血压正常组(NAF组),AF伴高血压组(EHAF组),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对照组(N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和功能.结果 N组、NAF组、EHAF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质量、左房容积依次升高,3组间差异有统
目的 阐明前径路技术在胸顶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方法 手术治疗原发性胸顶部肿瘤患者23例,对其临床表现、肿瘤类型及外侵范围、手术径路及切除程度、并发症、生存期等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前径路对手术安全性和彻底性的帮助以及对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结果 6例采用前径路半蛤壳切口完全切除;17例采用后径路切口,其中13例完全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随访23~46个月,总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其中完全切除者
目的 探讨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变异特点.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26例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 随访9个月至3年,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感觉常于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至9个月感觉恢复至S2~S4级后无进一步改善.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切取方便,是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减容术(LVRS)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重度肺气肿患者在胸腔镜辅助下施行LVRS,其中单侧26例,分期双侧6例.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切除一侧肺容积为20%~30%,比较LVRS前后的肺功能、活动能力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均于术后7~22 d后康复出院,3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9例持续漏气(7 d),1例并发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呼吸困难指数从3~4级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