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限制当地综合化发展的瓶颈问题。业内学者已经提高了对农村化肥、农药、污染物的关注,及时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环保计划具有较高重要价值。必须尽快落实农村环保计划,这是避免当地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旨在为实践操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农村环境;对策分析;污染现状
引言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当下较为重要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阻碍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当地环境问题、现状条件等必须引起重视。当下国内部分农村秉承“宁可毒死、不可穷死”的理念,借助牺牲环境换取短暂的经济繁荣,这一做法的危害具有严重负面影响。农村当地存在不符合排污规范的小型加工企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恶劣影响。生态被迫害,当地社会的发展环境受到重创,导致重大民生问题。为此,加强农村当地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设,对营造和谐家园而言至关重要。
1.农村环境问题
1.1农药、化肥滥用
新时期,国家农业快速发展,对应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大幅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当下国内化肥单位面积使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利用率仅达到40%,其他60%左右便流入了当地生态系统,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变差,同时引发湖泊、海洋等水域发生富营养化问题。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的过量使用,使部分化肥又通过降雨、灌溉以及地表径流等循环进入河道池塘,使水体中所含营养质过多,造成大量水生植物的疯长,从而也造成了水源的污染。农村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也会使土壤承载压力过重,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等现象,进而造成农作物减产。
1.2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
当下,国家贫困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仍较为严重。国家相关机构在工业规划、布局分析中并未进行长期考虑,节能改造处理多数集中在大城市的规模化企业中,农村小企业管理处于空白区域。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 16.7 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同时,因环境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建设严重滯后,导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导致农村河网水质恶化,造成了水系的病源体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这种污染导致有的河水乌黑浑浊、臭气冲天,河道积淤严重,水体已基本丧失流动性和自净能力,给周围土地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正如前水利部长汪恕诚在中国水利学会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中指出,“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亚于洪灾和旱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1.3农村畜牧业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
国内畜牧业、养殖业发展较为旺盛,引发农村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一般状况下,农村当地的畜牧业养殖具有分散性高、规模较大的特点,畜禽排泄物并未经过后期处理便进行露天堆积,增加了污染程度。未经处理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及微生物,具体如下。
其一,空气污染。据国家环保总局2015年对全国2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集中的省、市调查显示,我国2014年畜禽废弃物产生量约为 19 亿吨,是工业固体废物的 2.4 倍,这些畜禽废弃物会向空气中散发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的恶臭气体,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空气,影响养殖场员工的身心健康。其二,污染水源。农村养殖业发展后,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也会进一步加剧农村水源的恶化,进而影响到饮用地下水的质量。其三,病菌传播,畜禽类动物的排泄物中可能含有病原体、病原菌、寄生虫等,会引发人畜之间的传染问题,一旦发生人、畜共患病状况,极易演发成疫情,对当地居民而言是重大灾难。
2.打造农村绿色生态的措施分析
2.1农村环保体制的建设
必须加强农村当地环保体制的优化,进行统筹化、协调化的管理。保证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共同进步。国内农业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增加了农业管理难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不足,需要在农民群众中间建立健全的相互监督机制,从基层进行管理,切断污染源头。因此,提高农民大众的思想觉悟、组织性、规划性是必要措施。与传统农业相比,当下应该推崇机械化农业生产,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机械化作业如果没有响应的监管措施,也会引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此需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健全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干部考核机制,建立分工明确、多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维护农村环境、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的收集、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等各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范畴。
2.2加强农村生态污染治理项目的开发
对农村当地而言,及时规划生态污染防治工程至关重要,政府方需要鼓励零排放无污染企业的建立。为了搞好新时代下农村的经济建设,需要总结传统农村建设的经验并进行优化处理。首先,转变传统补贴方式。我国政府对农村生态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支持,应从单纯治理污染向支持绿色经济、无污染和零排放产业转变,支持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的绿色循环农业,关、停、转高污染和高消耗的企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化肥,避免无节制过量使用,避免化肥、农药进入到水网、空气当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中,需要切实考虑农民利益,在当地投入绿色环保企业。加强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惩治和处理。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惩治,建立符合农村当地生态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
2.3加强农村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
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一要抓好村镇发展的长远规划。根据各村镇经济能力和群众意愿,明确各村镇的规划标准和发展方向,把村镇的环境建设纳入各地的生态村镇创建规划中,科学确定村镇发展目标,明确村镇布局、污染治理和绿化美化等实施方案。二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力度,把农村污水就近处理纳入城镇污水管网中。三要结合新农村规划要求进行处理,如针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排泄物污染等方面的治理。建立以基层生态为基础的政策,确保组织领导、资金保障、政策措施、技术支撑、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六个到位”。从提高农村当地可持续发展水平出发,必须加强资源节约体系、环境友好体系的规划,建立满足时代发展的农业结构。按照当下生态文明要求进行新农村的规划,将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转到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方向。
3.结语
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罗俊超.农村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6:37-38.
[2]田淑英.浅析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节能环保,2016:18:140.
[3]黄辉,何锋.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污染防治技术,2014:3:51-54.
关键词:农村环境;对策分析;污染现状
引言
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当下较为重要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阻碍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当地环境问题、现状条件等必须引起重视。当下国内部分农村秉承“宁可毒死、不可穷死”的理念,借助牺牲环境换取短暂的经济繁荣,这一做法的危害具有严重负面影响。农村当地存在不符合排污规范的小型加工企业,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恶劣影响。生态被迫害,当地社会的发展环境受到重创,导致重大民生问题。为此,加强农村当地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设,对营造和谐家园而言至关重要。
1.农村环境问题
1.1农药、化肥滥用
新时期,国家农业快速发展,对应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大幅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当下国内化肥单位面积使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利用率仅达到40%,其他60%左右便流入了当地生态系统,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变差,同时引发湖泊、海洋等水域发生富营养化问题。此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的过量使用,使部分化肥又通过降雨、灌溉以及地表径流等循环进入河道池塘,使水体中所含营养质过多,造成大量水生植物的疯长,从而也造成了水源的污染。农村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也会使土壤承载压力过重,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等现象,进而造成农作物减产。
1.2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
当下,国家贫困地区的水资源缺乏问题仍较为严重。国家相关机构在工业规划、布局分析中并未进行长期考虑,节能改造处理多数集中在大城市的规模化企业中,农村小企业管理处于空白区域。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 16.7 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同时,因环境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建设严重滯后,导致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导致农村河网水质恶化,造成了水系的病源体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等。这种污染导致有的河水乌黑浑浊、臭气冲天,河道积淤严重,水体已基本丧失流动性和自净能力,给周围土地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正如前水利部长汪恕诚在中国水利学会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中指出,“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亚于洪灾和旱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1.3农村畜牧业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
国内畜牧业、养殖业发展较为旺盛,引发农村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一般状况下,农村当地的畜牧业养殖具有分散性高、规模较大的特点,畜禽排泄物并未经过后期处理便进行露天堆积,增加了污染程度。未经处理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及微生物,具体如下。
其一,空气污染。据国家环保总局2015年对全国2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较集中的省、市调查显示,我国2014年畜禽废弃物产生量约为 19 亿吨,是工业固体废物的 2.4 倍,这些畜禽废弃物会向空气中散发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的恶臭气体,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空气,影响养殖场员工的身心健康。其二,污染水源。农村养殖业发展后,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也会进一步加剧农村水源的恶化,进而影响到饮用地下水的质量。其三,病菌传播,畜禽类动物的排泄物中可能含有病原体、病原菌、寄生虫等,会引发人畜之间的传染问题,一旦发生人、畜共患病状况,极易演发成疫情,对当地居民而言是重大灾难。
2.打造农村绿色生态的措施分析
2.1农村环保体制的建设
必须加强农村当地环保体制的优化,进行统筹化、协调化的管理。保证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共同进步。国内农业具有较高的分散度,增加了农业管理难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不足,需要在农民群众中间建立健全的相互监督机制,从基层进行管理,切断污染源头。因此,提高农民大众的思想觉悟、组织性、规划性是必要措施。与传统农业相比,当下应该推崇机械化农业生产,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机械化作业如果没有响应的监管措施,也会引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此需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健全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方面的干部考核机制,建立分工明确、多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维护农村环境、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的收集、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等各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范畴。
2.2加强农村生态污染治理项目的开发
对农村当地而言,及时规划生态污染防治工程至关重要,政府方需要鼓励零排放无污染企业的建立。为了搞好新时代下农村的经济建设,需要总结传统农村建设的经验并进行优化处理。首先,转变传统补贴方式。我国政府对农村生态污染治理的财政政策支持,应从单纯治理污染向支持绿色经济、无污染和零排放产业转变,支持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的绿色循环农业,关、停、转高污染和高消耗的企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化肥,避免无节制过量使用,避免化肥、农药进入到水网、空气当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中,需要切实考虑农民利益,在当地投入绿色环保企业。加强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惩治和处理。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惩治,建立符合农村当地生态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
2.3加强农村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
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一要抓好村镇发展的长远规划。根据各村镇经济能力和群众意愿,明确各村镇的规划标准和发展方向,把村镇的环境建设纳入各地的生态村镇创建规划中,科学确定村镇发展目标,明确村镇布局、污染治理和绿化美化等实施方案。二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力度,把农村污水就近处理纳入城镇污水管网中。三要结合新农村规划要求进行处理,如针对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排泄物污染等方面的治理。建立以基层生态为基础的政策,确保组织领导、资金保障、政策措施、技术支撑、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六个到位”。从提高农村当地可持续发展水平出发,必须加强资源节约体系、环境友好体系的规划,建立满足时代发展的农业结构。按照当下生态文明要求进行新农村的规划,将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转到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方向。
3.结语
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罗俊超.农村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6:37-38.
[2]田淑英.浅析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节能环保,2016:18:140.
[3]黄辉,何锋.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污染防治技术,2014:3:51-54.